電影說 西北風云:看一部被導演放棄了的影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之所以選擇《西北風雲》,當然是臨近上映竟然被導演兼編劇發文怒懟有關,當然也與余男、任達華、高捷的參演有關,但更多的,還是對這部由內而外都註定悲劇的電影,產生了某種複雜的感情。

電影說 西北風雲:看一部被導演放棄了的影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過黃璜的那部《花悸》,雖然影評網上評價不算高,但得著卻很喜歡,還專門寫了充滿好評氣息的影評。在得著的印象裡,雖然年輕氣盛、表達慾望與控制力還不成正比,表現手法也不夠老練,只能暫時蝸居於小成本電影圈,但黃璜依然是得著依然在持續關注和力挺的年輕導演。

電影說 西北風雲:看一部被導演放棄了的影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到自稱黃璜寫出的這5000字血淚史材料,得著的心情是複雜的。因為,得著對黃璜是理解的,和他一樣對資本橫行的國內影視圈亂象嗤之以鼻,對涉嫌欺詐的影視劇製作流程由衷擔憂,卻一點辦法都拿不出來,要麼跳進泥坑、隨波逐流,要麼置身事外、不問世事。

電影說 西北風雲:看一部被導演放棄了的影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所以,雖然《西北風雲》是一部被資本“拯救”而推上院線的電影,但和得著預期一樣,以“一日遊”式的結果悄悄地來、悄悄地走了。在這個註定“雙輸”的結局中,被坑的最慘的,除了被騙進電影院的觀眾,以及被字幕打上去的“黃璜”、“余男”、“任達華”們,當然還有運作失敗、賠了錢的資本們。

電影說 西北風雲:看一部被導演放棄了的影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中國大多數中小成本電影,都是以坑蒙拐騙來維繫,都是通過不斷的再包裝與再營銷的方式尋找金主、取得上映資格的話,那麼,就形成了一個註定悲劇的死循環。觀眾“被待宰的羔羊”的地位,更像是板上釘釘的存在,那麼,被忽悠過很多次的觀眾,是否還甘願為資本治下的電影而花錢買票,就不得而知了。

電影說 西北風雲:看一部被導演放棄了的影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雖然,最後的成片還算完整,看起來還算過得去,但得著真的不想再多說什麼,畢竟,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甚至導演兼編劇本人都沒想到會上映的電影,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有嗎?這個真沒有。

電影說 西北風雲:看一部被導演放棄了的影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得著說 | 拿興趣說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