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青春因奮鬥才閃耀

评论|青春因奋斗才闪耀

评论|青春因奋斗才闪耀

7月9日,由湖南省文明辦聯合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打造的系列專題《我們的旗幟》首期節目在湖南衛視播出。該節目特邀8位國內高校優秀學子帶著成長的困惑——如何面對擇業、如何克服挫折等,與8位“湖南好人”一起工作和生活,讓年輕學子親身體驗什麼叫做奮鬥的人生。

這種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式通俗化、宣傳方式具體化和實踐內容生活化的創新舉措,以及輕快的節奏和接地氣的內容,讓節目一經推出,就取得收視與口碑雙雙爆棚好成績。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奮鬥”,這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 的最好實踐。

古往今來,從來不缺少對青春的讚美,“青春作伴好還鄉”“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等等,生命的光環被一個個英姿勃發的軀體賦予了新的靈魂,絢麗的青春被飛舞的靈魂匯聚成一首歡快的歌。然而,青春不僅僅是一聲聲的讚美,更是一條鋪滿荊棘的光榮之路,需要我們一步步踏實地走過去,即便是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青春因奮鬥才閃耀。

奮鬥的青春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我們的旗幟》首期節目中,帶著擇業困惑的湖南大學研究生趙卓瑤走進益陽大山,與從事水稻稻瘟病研究的“水稻醫生”肖放華一起工作5天,被肖放華對科研嚴謹的態度和“38年如一日”的堅守震憾,深刻體會到“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奮鬥終生也是一種幸福”。中南大學的方逸因為就業等挫折,陷入一種難以言說的自卑當中,她專門走入湖南省特教中專,潛心體驗盲人教師郭洋的工作和生活,最後明白 “遇到挫折與其埋頭抱怨,不如奮鬥改變。”這些正是節目所彰顯的鮮明旗幟之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奮鬥的青春可以讓夢想照進現實。青春是一個愛做夢的年紀,也是一個放飛理想的年紀。“少年強,則中國強”,梁啟超的鏗鏘話語言猶在耳,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學生的回信中更是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確實,“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奮鬥是唯一可以讓夢想照進現實的途徑。肖放華38年來共鑑定稻類資源16萬多份,審定抗病品種250多個,篩選發掘出一批良好抗瘟品種;郭洋20年來如父親般呵護1000多名盲生健康快樂成長,不僅傳授他們豐富的中醫推拿專業技能,更把“倡導感恩、反哺社會”的愛心種子撒在了每一位學生的心田。可見,他們都把青春獻給了平凡的事業,但奮鬥出了不平凡的人生。(文/暢予)

评论|青春因奋斗才闪耀

來源 | 湖南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