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三座大山」 阿里高德的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有啥不一樣

人們常說,當你感覺到身體哪個器官存在的話,說明那個器官存在問題了。交通無不如此,時代在發展,今天的人、車、路,已不是昨日的人、車、路,各種堵堵堵。

人的出行需求從出行方式向出行全週期轉變,出行決策、目的地服務正在逐漸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車的形態也在不斷變化。不僅交通工具的空間和技術在創新,無人駕駛汽車、飛行汽車、膠囊高鐵等已經不再遙不可及;而且交通工具的服務模式也在創新,車不再是單純的載具,而是繼手機之後,正在成為新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平臺。此外,路的概念也在立體化。除了普通路網之外,包括了地下、天空、水上的新空間,以及景區、酒店等真實世界的新地點。

顯然,人、車、路的新變化,給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而在數字化解決的各種嘗試中,信息孤島、局部視角以及數字沉睡如同三座大山,讓應對這些挑戰的努力變得“有心無力”。

不過,這一境況將要被打破。6月19日,世界交通運輸大會期間,高德地圖聯手阿里雲在北京發佈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戰略,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公共服務版也首次亮相。

城市大腦是由高德地圖與阿里雲攜手共建,通過城市一體化計算平臺、城市數據資源平臺和人工智能開放服務平臺,用數據資源來優化現有城市交通,將整個交通出行行業全連接,讓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技術價值得到體現。

推翻“三座大山” 阿里高德的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有啥不一樣

具體到交通出行,城市大腦•智慧交通的核心體系是“1+3+1”:“1”是指數據底盤。“3”是指基於數據底盤實現交通信號優化、交通組織優化和交通誘導三大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重要功能落地;最後一個“1”是指揮調度,即通過數據底盤對接公安集成指揮調度系統和勤務管理系統,合理布警、精準出警,提升交管部門整體工作效率。數據底盤已經實現數據的完整性、時效性、一致性、準確性和唯一性,對外提供標準化的交通參數。在此基礎上,加入高德地圖用戶、政府和行業三大生態,以及高德地圖App的服務能力,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智慧交通體系。

與交通出行行業出現的“大腦”有很大不同,據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介紹,構建城市大腦•智慧交通,高德地圖具備數據、生態和應用三大優勢。大數據是城市大腦的血液和養分。高德地圖積累了交通出行行業最大規模的多元大數據,不僅擁有位置、生活、交通、社會等不同種類的海量數據,而且擁有實時路況、位置定位、交管部門開放數據等關鍵數據。此次,高德地圖與阿里雲一起,建立了城市大腦•智慧交通的“數據底盤”,提供標準化、普適的數據融合、計算、分析和輸出能力。

生態是對城市大腦的豐富和提升。高德地圖服務7億用戶,已經建立了用戶生態、交警生態、應用生態、汽車生態和景區生態五大群體生態。目前,高德地圖與150+城市戰略合作共建智慧交通。同時,與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旅遊局、氣象局等政府機構建立了戰略業務合作。

應用是對城市大腦能力的檢驗和反哺。高德易行平臺,為用戶提供10種出行方式,併為9家主流出行服務商賦能。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是否聰明,可以通過阿里高德在交通出行領域的應用和服務檢驗,並通過檢驗和反哺不斷進化。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公共服務版也首次亮相。公共服務版將免費為行業用戶提供基礎預警、智能誘導、事件管理、研判解決四大方案,目前已經上線聯動真實世界、均衡導航用戶和優化信號配時等三大創新功能。

據介紹,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已經在大出行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北京,通過信號燈配時優化,機動車通過路口的平均延誤下降了6%、停車比例降低了3%;在上海,針對南北高架各路段交通狀態所建立的神經網絡模型的預測精度提高了10%。同時,阿里高德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將首批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50個城市落地,其願景是平均為每個用戶每次出行節省時間10%。

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強調,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將對全行業開放,服務更多的用戶。公共服務版就已經實現數據開放、計算能力開放、功能開放和人才開放,全方位支持行業夥伴應用大腦。

未來,將有更多能力開放給所有合作伙伴,早日實現交通出行領域的“無人之境”:城市車輛大多無人駕駛,交通管理系統基本無人操作,道路交通安全達到極致。這一切都由城市大腦指揮調度,但這時人們感覺不到城市大腦的存在,就如同感覺不到擁堵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