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自己,相信自己則無事不成

有一句歌詞:海枯石爛不放手,望穿秋水不回頭。如果我們有這種精神、這種毅力,世間上什麼事情會做不成呢?就是成佛也綽綽有餘!我出家三十年,一路被打擊,就是靠這種毅力活到今天的。

你的心放在哪裡,就在哪裡成就。你們的心放在哪裡了?你們有什麼本錢利益眾生?想普度眾生、開悟成佛,客觀講是好事,主觀講也是一種貪慾——你不貪紅塵的財色名利,貪出世間的智慧和解脫,本質上還是沒有區別。

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一個主題——看清自己的內心,或者說認識自己的內心。識心才能達本,一個人沒有看清自己,他的人生定位一定是錯的。即便你看清了自己,如果主宰不了自己,還是無法實現你的理想。一個凡夫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是認清自己,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比如,是適合當和尚,還是適合經商、從政等等。其次,定位之後,還要清楚通過什麼方法、途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也許你會說,我肯定了解自己,我不瞭解誰瞭解?但事實恰恰相反,凡夫俗子的確不容易瞭解自己,只有成熟的人、悟道的人才會了解自己。可是成熟談何容易,悟道更談何容易!

上天給了我們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一張嘴巴,是要我們多看、多聽、少說;兩隻手是讓我們多做,左右配合好;兩隻腳也是多走,多尋師訪道。

人為什麼要群居?人生為什麼需要另一半?廣義上講,另一半並不侷限於夫妻,你的子女、朋友、同事也是你人生的另一半。人的一生,無論做人、做事,還是修行,每一步路都需要另一半,獨自一人是沒有辦法邁步的。歷史上的確有人獨立生存過,但他沒有辦法獨立發展,沒有辦法利益社會、利益眾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懂得感恩、讚歎、認可別人。如果你沒有這種好品質,你永遠是孤立的。如果一個人在情感上有伴侶,事業上有伴侶,修行上有伴侶,他的內心一定是健康的、陽光的、感恩的,他敢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讓別人看。

人的本性是喜歡接受弱者,不喜歡接受強者。因為與強者打交道,你會失去自我,你會感覺到——我不存在了,我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金錢有限、權力有限,一切都有限;而與弱者打交道,你會找到感覺——感覺到你存在、你有用、你有能力、你偉大。但是,一個人要想超越自我,還真要與強者打交道。與弱者打交道只會增強你的自我,與強者打交道才能破除你的自我。

單一的顏色不成畫,一幅畫必須有兩種以上的顏色,人生也應該是五顏六色、酸甜苦辣的。如果長期一種形式、一個味道,你就麻木了,你就不會成長,就看不清自己。要想認識自己,要想自己的覺照功夫不丟失,你必須走在一條酸甜苦辣的道路上。

如果你真是一個有才華的人,還怕不得志嗎?任何一個地方都缺人才,現在是開放的年代,全球信息一體化,你只要有才華有能力,就一定會有有智慧的人認識你,讓你發揮你的才智。“樹挪死,人挪活”,今天我們要重新審視這句話,一個人如果一年換三個工作,你就不用錄用他了。一個和尚如果一年住了五個廟,你也不用留他,你是留不住的,你也不用遷他的單,他很快就自己遷自己的單了。如果一個和尚出家十年住了兩個廟,你馬上要給他鞠躬——這種人心中有道,心是清淨的、安靜的。如果一個和尚出家十年住了多少個廟自己都記不清,這種人是浮躁的,心安靜不下來,心中沒有道,不要說為寺廟作貢獻了,就連基本的責任心都沒有。

如果你的心都定不下來,如何實現你的理想?如何向你的理想要回報?修行,重要的是看你的內心簡不簡單、清不清淨,看你是否認清了自己,是否選擇正確。選擇大於努力,選擇明師,選擇法門,它們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你個人的努力。

人,在沒有成就之前,很多時候都是活在顛倒之中。只有你變得有智慧了,你才認識有智慧的人;只有你成為明師,你才認識明師。難道沒有開悟,我們就不會選擇明師嗎?在這個環節上,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你們現在就思考,怎麼解決?(答: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說得對,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你會貨比貨,說明你還是識貨的。事實上找佛的、需要明師的都是凡夫,聖人不需要找佛,也不需要明師。

現在的和尚居士拜師都拜得太多了,今天一激動,哇,萬行大師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就過戶到萬行大師的門下。明天發現萬行大師的行為很古怪,馬上又過戶到西華寺住持那裡。佛祖不會反對我們過戶,四弘誓願裡的“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告訴我們可以學很多法門,追隨很多明師,禮敬好多個師父。沒有問題,你可以繼續過戶,但是你必須清楚,必須看準這個戶主是不是能滿足你的需求,解決你心中的無明。如果只是跟風從雲地過戶,那就沒有意義。

我們跟隨一個人,是學習他的優點。你不需要看明師的缺點,而要看明師手裡是否有這把鑰匙,是否能破除你的無明,開啟你靈性的大門。只要他對我們有幫助,我們就應該禮敬他、尊重他。一個修行人,只要目標明確,方法正確,怎麼可能不成就呢?我們天天在捕捉目標,年年在捕捉目標,目標是什麼呢?就是你自己的心。如果你的心不簡單、不清淨,不能安住在當下,你立的目標再多,拜訪的明師再多,你也無法變得簡單,也無法解脫。

看清自己,相信自己則無事不成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