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人壽等地方系險企發展遇大考

藉助本土資源優勢崛起的地方系保險公司原本應有一番新天地,然而,夢想很美,現實卻很殘酷。連續虧損、償付能力告急、高管頻換等問題都讓不少地方險企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今年以來,發展問題較突出的地方壽險公司包括吉祥人壽、利安人壽、渤海人壽、珠江人壽、渤海人壽、橫琴人壽等。它們曾經依賴萬能險快速擴張,但此後卻面臨著切實的轉型壓力。尤其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行情極不穩定,波動較大,導致眾多公司投資收益不理想。

吉祥人壽6年虧13億元

成立不足6年,吉祥人壽已累計虧損13.34億元。吉祥人壽臨時信息披露報告[2018]1號文件顯示,公司在增資擴股增加了註冊資本;其[2018]2號文件內容顯示更換公司董事長。據悉,周濤因工作原因不再擔任董事長,而新任董事長依然處於空缺狀態;[2018]3號文件則提及償付能力不達標。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之後,截至今年一季度,這家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依然沒有好轉。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從去年四季度的71.91%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71.6%;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從去年四季度的80.39%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78.87%。而依據現行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保險公司應當確保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

從保費結構來看,一直以來,吉祥人壽理財型保險佔比較高。雖然嚴監管之後有所下降,但是退保金額猛增,也讓這家險企壓力重重。銀保監會1-5月份的數據顯示,吉祥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18.34億元,代表萬能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7.26億元。而去年同期,以上兩個數據分別為44.98億元和22.29億元。萬能險收入下滑明顯,原保險保費收入降了近六成。

保費收入下滑的同時,吉祥人壽的利潤虧損也進一步惡化。數據顯示,吉祥人壽2017年的經營現金流淨額相比上個年度同比減少了39%。退保金額也猛增至22.29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了190%。而2012年至2017年,該公司更是連年虧損,其累計虧損已經達到了13.34億元。

關於該公司未來將如何改進盈利模式,吉祥人壽方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目前正進行價值轉型,降低萬能險產品規模。未來將著力發展風險保障類產品,逐步提高中長期價值型業務佔比。

然而,轉型發展並不容易。記者搜索發現,吉祥人壽大股東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今年二季度曾出現發行人涉及重大訴訟、仲裁糾紛,其子公司在7月底前等待調解。而這是不是影響了吉祥人壽的增資計劃,目前無法獲悉。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底,吉祥人壽大股東財信投資將其所持8.8億股股份中的1.13億股無償轉讓給湖南農業信貸,而在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顯示,其依然持有33.33%股權,意味著該減持計劃仍未獲批。

此外,董事長辭職的影響也較大。吉祥人壽前董事長周濤於2018年4月23日辭職也讓公司未來的轉型道路多了幾分坎坷。目前新董事長的擬任工作還在進行中。眾所周知,通常公司的大股東對於董事長人選有最大決定權,而財信投資持股數量的變化,也讓吉祥人壽的董事長人選任命充滿了變數。

利安人壽7年虧9億元

同樣是地方性保險公司,位於南京的利安人壽近期股權變化也備受業界關注。江蘇國信近日發佈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江蘇信託出於業務發展需要,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以自有資金受讓5.31億股。此次受讓完成後,江蘇信託在利安人壽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22.79%,繼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但目前有待銀保監會通過。

從雨潤集團到深圳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柏霖資管),再到江蘇信託,這家公司的大股東最終花落誰家,目前還是未知數。《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發現,最初成立時,前江蘇首富祝義才旗下的雨潤集團以20%的持股比例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然而,祝義才被調查後,雨潤集團因違規代持,其2015年的增資申請被撤銷,已經徹底失去第一大股東地位。不過,從利安人壽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發現,當前祝義財在名義上仍然是利安人壽的董事長,但他自2015年3月以來一直被監視居住。

2018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為柏霖資管,持股比例為18.96%;雨潤集團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7.82%,但部分股權為“凍結”狀態;江蘇交通控股、江蘇信託、南京紫金投資分別為第三、四、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4.09%、11.18%、9.95%。

除了股權變更頻繁,利安人壽還面臨連年虧損的窘境。根據江蘇國信此次受讓交易披露的最新經營數據,截至2018年5月31日,利安人壽今年前5個月實現營業收入86.51億元;實現淨利潤-1.557億元。除了2014年實現小幅盈利外,其餘年份利安人壽均為虧損狀態,累計虧損約9億元,如果算上今年上半年虧損數據,累計虧損甚至超過10億元。

多重因素導致發展困局

針對目前地方性險企股權變動頻繁的現象,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常務副主任陳冬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來許多企業進入保險業可能只是覺得保險業的發展前景有利可圖,是抱著快速獲得盈利的目的而來。但是現在的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比如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監管加強等,使得此類公司的發展戰略得不到實現,因此會產生退出保險業的想法。”

至於地方性險企為何會紛紛陷入發展困境,陳冬梅認為主要原因是目前大保險公司的市場佔有率較高,而中小型險企尤其年輕的險企競爭能力較弱。另外,近期宏觀政策變化對此現象也有影響。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小險企規避風險只有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如果正面和大公司競爭,風險只會越來越大,利潤也差強人意。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