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边贯穿北京城内的河

南锣鼓巷边的南锣鼓巷边一条贯穿北京城内的河

当你畅游在南锣鼓巷时,可曾领略过在这古老的街道旁的一个风光靓丽、景色如诗如画、一派江南水乡的的的河流?在现代人,也包括很多北京人的记忆中,北京城内只有什刹海等几个湖,对于河没有什么印象,充其量可能有个围绕看故宫的金水河、筒子河,再延扩一点可能有一小段二环筑德胜门外的护城河、西直门外的昆王河,东便门外的通惠河....。其实在上世纪中叶以前,尤其是元明清以前,北京城是个河流众多、丰草水美的地方,从北京的许多胡同带有水和桥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北京城的河流众多丰富。城内流淌众多的河流,比较有名的是连接什刹前海和通惠河的玉河(也称御河、御沟),从什刹西海到什刹西小海的月牙河,围着什刹海内岸的套河,护卫紫禁城的筒子河、金水河等。可惜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玉河、月牙河、套河等在人们视线里消失了,变成了通衢大道、胡同、民宅,北京城内除了现存围绕故宫的金水河及筒子河,没有城内河了。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恢复了昌蒲河、万宁桥至东不压桥部分玉河河道,正在向人们呈现展示城内古河道的绮丽风光。元朝时的郭守敬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修建了从什刹海连接大运河的整条从事漕运的河流系统,那时这条河流统称通惠河,是元朝至明朝初年重要的给京城运送米粮及各种日用品等的物资通道。河水从什刹海东侧万宁桥(后门桥),经现在的拐棒胡同向东南方向,经南罗鼓巷西侧的东不压桥,顺着现在的北河胡同一路向东,在水簸箕胡同北口处向右转折,顺着现在的皇城根遗址一直向南,在现在贵宾楼饭店西侧,穿过东长安街,经过现在的正义路与南护城河相连,再经南护城河、到达东便门 再向东直至通州与大运河相连。

那元朝及明朝初时的什刹海,湖中舟楫往来、帆桅如墙,岸边码头商铺林立、车轮滚滚、人声鼎沸。明朝的永乐年间重建都城后,这段城内段的河流,紧靠着皇宫紫禁城。由于每天往来船只太多,噪声嘈杂震耳,影响皇帝及其后宫的办公和日常生活。明宣德七年(1432年),这条河流被圈入皇城的供排水系统,正统三年(1438),在东便门附近修建成大通桥闸,将城外段通惠河与东护城河通连。同时修建皇城墙,通惠河这段内城段玉河圈入皇城之内,改名为玉河或御河,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御河,漕运功能彻底消失。至此元朝命名的通惠河正式分为玉河段和大通河段,大通河段继续从事漕运。这时的玉河段作为漕运的功能虽然已经消失,但还是提供通惠河重要水源之一;且在皇城之内,沿河建有众多的官衙机关、达官贵族府宅,所以明清两代仍然不时对玉河堤岸及桥梁进行维修,对河道进行疏浚。但由于运输物资船只不能通行,什刹海失去往日码头商阜的热闹繁荣,逐渐的变成了游玩休闲之地。

南锣鼓巷边贯穿北京城内的河

1934年北平地图局部

民国初年的1915年曾对玉河进行过疏浚维修。民国十三年(1924)自前三门护城河南水关到东长安街段改成暗沟,上覆泥土成了街道,就是现在的正义路。民国二十年(1931)由东长安街至皇城东安门望恩桥(东安桥)段改为暗沟,成为现在的南河沿大街。后来的玉河年久失修,彻底变成了一条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滋生的臭水沟。1956年将仅存的万宁桥至已填埋的南河沿大街北端的河道填平成了暗河,万宁桥至北河沿东皇城根段变成从西向东的拐棒胡同、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而沿东皇城根的河段上面建成了重要通衢大道,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北河沿大街。

今天我们有幸能欣赏到一段恢复的玉河古道,正向人们散发着古老的芬芳,传递着思古的幽情。去南锣鼓巷时,南胡同口的西侧几十米,或穿过南锣鼓巷内西边的帽儿、雨儿、蓑衣、福祥胡同,就会别有洞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