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傑:有各種可能性才是人生,我就是標籤多!

熊曉傑:有各種可能性才是人生,我就是標籤多!

編者按:“慕思寢具”《CEO說》系中國營銷創新聯盟、孤獨者粘盟社群、《執行官》雜誌2017年推出的主題“中國智造之星100”項目的系列訪談欄目,美容&健康電器領導者SKG及匯聚全球23國營養的湯臣倍健提供禮品合作,旨在邀請中國智造代表企業領導人分享其創新實踐、思考和成果。圍繞在技術、設計、營銷、模式等創新維度,以自媒體+社群聯動+平臺媒體的方式對優秀的創新企業和企業創新進行集中展示和推廣,以促進社群互動和商業共建。

文-段傳敏 特約記者 張子俊

社群互動直播主持嘉賓-胡夏(品牌營銷專家、前央視紀錄頻道創意編導)

熊曉傑:有各種可能性才是人生,我就是標籤多!

他曾是知名的財經記者,他創辦的《贏週刊》和寫作的《中國民營企業的反省年代》是無數企業家案頭的必備讀物;

他是活動策劃人。90年代就策劃廣州最早的地下音樂演出。他在2003年創辦的《生於六十年代》俱樂部和隱形冠軍俱樂部在國內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他是營銷人。2005年投筆從商後,他伴隨所服務企業從地方品牌走向全國第一品牌;

他是公益人。曾發起“一塊為女足加油”活動和“興隆書院”鄉村公益項目;

這幾年,他又發起了國內著名的情懷社群“放肆青春”,凝聚了數百位彼此照亮的優秀人士。

他還是自媒體試水者,公眾號熊出沒的個人經歷和生命體驗經常引起普遍的共鳴;

他就是熊曉傑,國內某知名旅遊企業營銷人,放肆青春社群發起人。

對他而言,愛折騰、閒不住、多標籤的人生才有意思。

帶著這種想法,熊曉傑把娛樂化營銷帶給了他所服務的企業,然而“娛樂至上”的關鍵是什麼?一個拋開商業的社群,靠什麼內核進行維繫?

5月25日晚, 慕思寢具獨家冠名的社群直播分享互動欄目《CEO說》第五十期邀請放肆青春社群發起人、長隆市場總經理 熊曉傑先生,以《多標籤人生》為主題,與數百位來自全國的文化財經CEO們進行了線上分享互動。以下是熊曉傑在創新聯盟-孤獨者社群總群的直播採訪內容(根據錄音整理,有刪節和編輯整理)

“讓人生體驗到更多精彩”

《執行官》:您是職業經理人,近幾年卻創辦了放肆青春社群,個人發動“一塊為女足加油”公益活動,似乎有點“不務正業“?為什麼要這麼做?

熊曉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有些人傾向於偱規蹈矩,平平穩穩地過日子,而我從小就是一個不安份的因子。我認為,人應該去追求生命的豐富性和多維度。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已經無法改變和選擇,如家庭、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人生體驗更加精彩,就需要更多的嘗試和觸 達。所以,我們要多一些“標籤”,能夠在不同的領域釋放自己的能量,得到不同的滿足感。

《執行官》:你說現在的人正在多標籤化,是不是“不務正業“反而可能是正業進取之道?比如宗毅的瞎折騰,比如羅永浩的錘子…

熊曉傑

多標籤的人生除了讓人生閱歷更加豐富多彩,也會對工作有很大的助益,因為很多東西都是觸類旁通的。一個人掌握的工具、資源越多,興趣越多,最後集聚的力量就越大。我對音樂很感興趣,一直在關注著各種音樂活動,在90年代初,我就策劃了一系列廣州地下音樂活動。後來到了企業,這個興趣愛好開始與工作結合。草莓音樂節第一次進廣州,就是出自我們的推動。引進這樣國內頂尖的娛樂品牌,需要嗅覺,也需要長期的資源積累。再以“一塊為女足加油”的活動為例,這是緣於我與中國女足的長期友誼。足球是我的愛好之一,在2010年,我們的新酒店開業,當時推出全亞洲最大的會議中心。為了避免過於產品化的宣傳,我們決定在這個金碧輝煌的國際會議中心組織一場足球賽,以昭示會議中心之大。我們邀請了當時正在廣州集訓的中國女足前來比賽。這個活動,讓一個產品化的推廣變得娛樂化和有趣,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口碑,也為長隆宴會廳增添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標籤:“一個大得能夠踢足球比賽的會議中心“。做策劃需要一專多能,既需要有核心競爭力,也需要知識面廣博、嗅覺靈敏、善於學習。可以說,營銷人天性就是多標籤傾向的。

熊曉傑:有各種可能性才是人生,我就是標籤多!

“社群要讓每個參與者得到自己想要的”

《執行官》:你似乎有意隔離個人行為和公司行為。這是為什麼?

熊曉傑

站在尊重所服務企業的角度,我一直把“放肆青春”活動和企業標籤儘量地分隔開來。在“放肆青春”的活動中,我完全不會提及我的職業經理人身份。一個活動的調性和它的外延影響,可能與企業的形象、品牌和需求不會完全吻合,如果不進行分隔,可能會對企業的品牌和形象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作為一個企業品牌管理者,我需要刻意去規避這樣的風險。

《執行官》:您發起了“放肆青春”社群,也是孤獨者社群的深度參與者,在你看來,社群的興起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

熊曉傑

社群古今有之。不同時期,有著不同形式的社群。在互聯網時代,社群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它的共享和去中心化,這正是它最大的價值之一。在放肆青春社群中,共享觀念給了我很多的啟迪,一個好的社群一定有一個非常好的共享機制,能夠讓每一位參與的人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讓每一位參與的人都與有榮焉。放肆青春社群是一個非商業性社群,它的運作靠著大家的群策群力和眾籌機制(主要是情懷眾籌和智力眾籌)。這個社群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啟發:要想讓員工把事情做好,就需要讓員工覺得這件事屬於他自己,這樣才能不計較得失,熱情澎湃的去做事情。放肆青春給了參與者展示才華、智慧、風采的機會,所以每個人都能夠樂享其中。

《執行官》:在社群中,許多人並不以職業的本來面目出現,反而以非職業的興趣、愛好、個性聚合,這顛覆了以往的社交方式。這是不是人們多標籤化的內在動力?

熊曉傑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都希望在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人群中找到存在感和價值感,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標籤化。 在過去的前互聯網時代,很多社群中,個人印記是很弱的,但在現在的社群中,是以個人標籤為主要維度的。

熊曉傑:有各種可能性才是人生,我就是標籤多!

《執行官》:放肆青春”社群凝聚力很強,您打造的社群是基於何種內核進行維繫的?

熊曉傑

第一,正如之前所說,眾籌和共享機制帶來的凝聚力;第二,放肆青春抓住了共同的情懷。對美好青春的追憶是人類最大的痛點之一;第三,放肆青春自身的非商業化特點。這三點是放肆青春社群凝聚力的基礎。

《執行官》:音樂是放肆青春社群的主要特色,娛樂是主要特點。這與你的偏好有關,但也恰好與你所服務的企業性質契合,未來不希望兩者可以合作嗎?

熊曉傑

放肆青春是不會與我服務的企業合作的。我非常希望我個人的興趣愛好、社群活動能夠與成功的企業經營有一個切割,所以說我所服務的企業和放肆青春的合作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自身對音樂的愛好對我服務的企業的經營是有幫助的,比如說從前年開始的草莓音樂節、春浪音樂節、風暴電音節、YY音樂盛典等活動,就與我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和長期的資源積累有著很大的關係。

《執行官》:放肆青春社群未來有商業化的考慮嗎?

熊曉傑

到目前為止放肆青春還沒有做商業化的想法。這主要出自三個原因:第一,放肆青春的夥伴們都是中產以上的人群,我們沒有必要通過一個社群來獲取利益。這個從來都沒有成為大家的選項;第二,當初發起放肆青春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相互溫暖,相互點亮”。放肆青春作為一個“情懷型”社群,成為盈利組織是不合適的。也正因為如此,它才更加具有凝聚力;第三,基於共享的理念,放肆青春品牌是屬於社群每個人的,並不屬於我或某幾個人的。說到底,我們希望放肆青春社群能夠成為商業化社會里的一個不同的選擇,大家聚在一起不是因為利益而是因為好玩及有趣,否則,這個新的標籤對我們來說就毫無意義了。如果未來放肆青春會有一些商業化運作的話,那它的目的也一定是利用這個平臺去做一些公益和慈善的事。它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純粹的商業機構。

(鳴謝慕思寢具獨家冠名《CEO說》; 鳴謝禮品合作伙伴美容&健康電器專家品牌SKG; 匯聚全球23國營養的湯臣倍健。特別鳴謝:特邀嘉賓主持、原央視紀錄頻道創意編導、蔚觀文化總裁、lilali能動衣品牌創始人 胡夏先生)

熊曉傑:有各種可能性才是人生,我就是標籤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