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爲裸拍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區志航轉型當代藝術創作。2008年,他在鳥巢體育場建築廢料上的裸體俯臥撐,引發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起,到今天,他行程35萬多公里,1000個俯臥撐,他的作品廣受關注,獎項連連,荷賽也垂青於他。緣由在哪裡,以下三個方面也許能給我們啟迪:

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為裸拍

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為裸拍

要有職業的敏感度

我們有不少攝影人,往往為拍什麼糾結而絞盡腦汁。殊不知,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攝影的寶庫,只是沒有找到鑰匙而已,在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和熟悉領域,都應該是我們攝影熱點的敏感帶,當然,有心,才會找到切入點,發揮出基於自己最熟悉的拍攝,解讀、拷證等諸多優勢。否則,還會有司空見慣的職業鈍感和無助。像張家界的山民對遊客一樣發問:我真不知道你們大老遠跑來就是幾塊石頭,幾棵樹,有什麼看頭?

攝影家區志航作為媒體人出身的藝術家,似乎具有與生俱來的敏感嗅覺,總是能及時準確地捕捉各類焦點熱點,始終關注身邊的社會問題。無論所涉及的是勞教所、精神病院、違法的黑監獄、社會的不平等、法律的不一貫、房地產醜聞、食品欺瞞現象、腐敗現象、警察暴力執法、媒體審查、內部醜聞,還是那些僅僅對普通百姓不公的事情,他都關注著。哪裡有熱點他就會出現在哪裡,義無反顧“重複性”地做裸體俯臥撐。

儘管他在進行藝術創作的場所始終保持低調,但他的作品已經在社會上引起了高度廣泛的關注。區志航就像網絡時代投身於社會的安迪·沃霍爾,人們越來越關注和理解他作為藝術家的訴求、創作動機和他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為裸拍

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為裸拍

要有表現的爆破度

回望攝影發展歷史星空熠熠生輝的流派與風格,我們有的只能望其項背,要想超越談何容易。有的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有的是一個人一生或幾代人的修為,確實如此。如馬格南圖片社,如羅伯特卡帕,現在我們那個人都不可能經歷那麼多的大戰。但是,我們也不要氣餒。對於藝術的創新也許就是進步一點點、突破一點點、跨界一點點、融合一點點,超越一點點,就有成功的可能,就有從量變到質變的可能,這就是表現的爆破度。

攝影家區志航以自己裸體自拍的方式,如果要歸類的話,應該屬於私攝影的範疇,私攝影是用視覺化的方式去記錄生活 ,以日記般的業餘的弔詭手法,將人與人親密互動等熟悉畫面以意外的角度呈現;這類作品通常並沒有使用十分高超的攝影技術,特意突顯一種非藝術領域的生活經驗值,不經意地驅動觀賞者的情緒,使其在自然的狀態下重新檢視自己的私領域或與社會關係的連結等議題。而他卻以專業化、藝術化的方式,以社會公共話題與自己的身體元素關聯,刷新了私攝影的定義。

據悉,區氏俯臥撐”8秒形成,區志航之前拍照做過很多嘗試,包括蹲、躺、趴、站、跳、起跑等姿勢,最終還是選擇了俯臥撐。“因為它裸而不露,很健康、很積極、富力量,而且充滿誠意。因此,作品進入大眾視線後,儘管很多人不理解、惹爭議,但幾乎沒有人懷疑作品的難度和作者的誠意。這是選擇裸體俯臥撐作為我的符號最主要的原因。”區志航說。鮑昆(著名策展人和攝影批評家):“他以自己的肉體來對已經發生的歷史和現實作強烈的對話,他的身體朝向我們不能忽視、迴避的矛盾,這都是我們要去面對和解決的。

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為裸拍

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為裸拍

要有傳播活躍度

不少攝影人只顧埋頭拍拍拍,卻不怎麼重視作品的策劃與編排、呈現與傳播。好像很超然。很佛性。其實要讓自己作品有價值,影響人,乃至影像社會,對攝影而言,拍攝只是邁開了基礎的第一步。整體策劃,選題怎麼關聯話題,編輯如何體現主題,呈現如何吸引眼球,傳播如何選好媒介立體組合等是最為關鍵、最為艱辛的路,事關作品的傳播活躍度,走對了就會條條大路通羅馬,走錯了,會讓作品長路漫漫無盡頭。

攝影家區志航不愧為媒體人,善於媒體,如魚得水。他將作品的傳播、互動、體驗、生效、成長、視為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斷通過網絡媒介手段與方法,構建媒介事件與影響社會現實發生關係,探索互聯網時代非物質藝術創作新的可能,使其即可影響現實當下,又能影響未來的文獻價值。將其作品攜帶的巨大流量和深遠現實意義。

2008年,‘做俯臥撐’的網絡流行語因貴州某事件正火,他在鳥巢體育場建築廢料上的裸體俯臥撐,引發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一下子把他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他隨即在博客回應:“我做俯臥撐與網絡流行語‘做俯臥撐’的含義是截然相反的,希望大家都來做‘區式俯臥撐’——積極關注和思考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引發更廣的互動與交流。現在, 區志航在幾大門戶網站的微博和博客,贏得了超過億萬的訪問量,他已經實現自己讓“藝術影響人們”的目標。

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為裸拍

原創:他的攝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為裸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