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爲中國爆燈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18年前,18歲的少年鄧自剛來到成都,成為了西南交通大學的一名新生。對於大學,許多學生都曾有過這樣的誤解:讀師範大學畢業後就是當老師,而讀交通大學畢業後就是當交警。那時的他也以為,自己畢業之後就會回到老家做一名交警。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那一年,西南交大的王家素教授和王素玉教授,成功研製出世界首輛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車“世紀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學校邀請兩位教授開了場報告會,坐在臺下的鄧自剛被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深深地吸引,從此改變了一生的方向。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本科畢業後,鄧自剛以優異的成績順利保送研究生,跟隨王家素和王素玉兩位教授,在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內研究高溫超導磁懸浮。從研究生到博士,後來又去往日本留學,鄧自剛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2011年底,29歲的鄧自剛放棄了國外給出的高薪待遇,毅然選擇回到母校,繼續投身高溫超導磁懸浮的應用基礎研究。對此,他從未感到後悔,國之所需,吾之所向,“我只是選擇了我內心真正想去的地方。”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在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實驗室,有一個高溫超導磁懸浮的小模型,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實現360度自穩定的懸浮。“車體既能懸浮、也能懸掛,無論運動還是靜止,就像被牢牢‘釘’在軌道上。”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列車懸浮起來後與軌道脫離接觸,摩擦力降低為零,理論上運行速度將超過每小時 500 公里。但鄧自剛並不滿足於此,他又結合“真空管道”的概念,進一步減少空氣阻力。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2012年,鄧自剛在獲得實驗室提供的100萬啟動資金後,立即展開了真空管道的設計和搭建。為了節約成本及時間,他親自帶著工人和學生一塊一塊地拼裝軌道。儘管每塊鋼板都重達幾百斤,他們仍然拼了足足30噸的鋼材。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短短10個月時間,鄧自剛團隊就建成了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也是國內第一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線,驗證了“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的可行性。今年初,軌道外又披上了有機玻璃管道的“外衣”。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在45米的環形軌道線上,載重1噸時,列車能穩定地懸浮地面20毫米以上,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行駛。鄧自剛說,聽上去這個速度不快,是因為目前環線的彎道半徑僅有6米,如果在直道上,速度的上限將不可估量。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這個研究成果或許並沒有引起國內民眾的大量關注,但在全球眾多科學家的眼裡,這是中國人一次革命性的技術創造!

從此,中國在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目前,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內,一條測試時速可達400公里的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直道試驗線正在建設中。採用該技術,未來列車時速有望突破1000公里——比飛機速度還快。這意味著中國的“超級高鐵”極有可能在這裡誕生。

成都出了個“高鐵俠”,他做的事讓全球科學家為中國爆燈

鄧自剛說,今後五至十年,將是我國“超級高鐵”載人試驗取得突破、並實現商業化的關鍵時期。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研究磁懸浮的行列中,也希望學生們可以留下來繼續深造,將西南交大在高溫超導磁懸浮領域的研究成果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糖鞦韆 ︳文

轉自: 更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