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英雄|廣東首匯隋軍:鑽研最先進的技術,讓「城市廁所」變得更好

创新英雄|广东首汇隋军:钻研最先进的技术,让“城市厕所”变得更好

坐在記者面前,56歲的廣東首匯藍天工程科技公司董事長隋軍溫文爾雅、言語謙和。這位國家海綿城市專家平淡的講述自己的歷程,說的雲淡風輕、一樣都像是“順其自然”。這卻是一段“追求夢想,不分年齡”的人生經歷。

创新英雄|广东首汇隋军:钻研最先进的技术,让“城市厕所”变得更好

隋軍。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龍錕 攝

3年前,隋軍辭去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一職,在知天命的年紀選擇創業,在他看來,自己只是賭上“未來十年沒有收入”的風險,並不算什麼。這位和汙水打了30多年的交道,治汙足跡遍佈全國,個人身份從教師、科研工作者、事業單位領導不斷變換。他一直鑽研最先進的汙水處理技術,這是他的初心和愛好。讓更先進的汙水處理技術,能更有效率的應用在國家水汙染治理上,這又成為他創業的動力。

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的尖銳化,迫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制定嚴格的能耗標準氮磷排放標準,這也使提高汙水處理工藝效率及脫氮除磷技術成為汙水處理領域的熱點和難點。經過多年的努力,隋軍和其夥伴研發的反硝化聚磷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化等脫氮除磷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技術正通過他們的努力,從實驗室走上生產應用,成為守護國家綠水青山的利器。

身處惡臭 心靜如水

來自哈爾濱的隋軍,16歲就考入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給排水專業。他和父母此前都不瞭解“給排水“專業。隋軍更是無法預料,以後會和汙水打一輩子交道。

隋軍的老師王寶貞教授,是在國際水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也是“放射性廢水處理第一人”。

隋軍說,王老師求研究生每門課程都要90分,並要紮實的查資料寫論文,每次做放射性實驗時,他都是先把最危險的步驟做了。“這種治學嚴謹和奮不顧身的科學精神,深刻的影響了我。“

隋軍從哈建工讀到博士畢業,前往同濟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之後博士後出站到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工作,他始終保持著和王寶貞老師同樣的科學精神。

做汙水處理研究,不免要下到地下管道,那是一種見不到陽光的環境,周邊瀰漫著危險氣體,穿著皮褲深入汙水中採樣,是隋軍等科研工作者的常態。隋軍以前也帶學生去看汙水處理廠的前端,比如進水池和垃圾格柵,有的女孩子一進去了就開始嘔吐。

“汙水裡有硫化氫,臭雞蛋的味道,衣服常會粘一些,一回到家,女朋友就趕緊讓我換衣服。”隋軍回憶起年輕時做科創的場景。

他還半開玩笑的說,當初女朋友已經成為他的妻子,妻子從事是建材、混凝土方面的事業。“我兒子說,我們家的情況是,一個玩水的,一個和泥,算是相互理解吧。”

身處一片惡臭,心中卻平靜如水,隋軍說,當沉浸在這份工作當中,不會在意身邊的環境。“對於科技工作者,也是興趣也是一種愛好,從不瞭解到了解,深入行業裡,就是又一種強烈的希望去解決問題。尤其把汙水、髒東西,處理到非常乾淨,實現可游泳可釣魚的最高目標,自己也可以得到一個好心情。”

讓城市的廁所變得更好

1993年,隋軍來到位於廣州的環保部華南環境科研所工作。那時中國的工業化水平開始騰飛,工業廢水的汙染問題日益嚴重。隋軍參與了淮河治理,為沿途汙染的企業進行評估,並給出指導方案,足跡遍佈中原大地。

在親生經歷的治水實踐中,隋軍心理產生一個心願:只是研究還不夠,要把最好的研究成果,把實驗室推廣到實踐中去。

從2000年開始,隋軍進入廣州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工作,副總工程師一直幹到院長。在此期間,他主持完成廣州市內多個重點項目,比如獵德汙水處理廠、京溪地埋式膜處理汙水處理廠、等多座汙水處理廠的可研、設計及審定,還參與了廣州市中心區深層隧道排水系統規劃研究、東濠湧深層隧道排水體系改工程設計,東濠湧、沙河涌、石井河、獵德湧等多條河涌排水體系改造工程的設計及審定工作。

其中京溪汙水廠是我國首座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地面上呈現的是公園景色,汙水處理車間則放在地下,打破了人們對汙水廠的傳統認識,成為國內汙水廠的典範。

城市的汙水網和地下汙水管道,是大部分居民來說是另一個世界,但這相當於城市的廁所和排洩系統,就和家庭的衛生間一樣,衛生間出問題,整個家都不好了。汙水處理能力的提升,直接決定著城市的的整體環境。“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城市的廁所變得更好。“隋軍開玩笑說。

即便是走上廣州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院長、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這樣的領導崗位,隋軍沒有放棄對科研的愛好,白天在單位完成管理工作後,晚上還要研讀專業書籍,繼續為汙水處理技術提升提供科研成果,他常常兩三點睡覺。因為長期熬夜,他還為此做了心臟搭橋手術。

“我本身就是個技術人員,走向管理崗位,並不是我主動追求的,我內心就是喜歡做科研。”隋軍說,在廣州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他把一部分最先進的技術用上了,但是他覺得新技術的應用效率和範圍完全可以更高。“國內目前大部分汙水處理技術還不是太先進,讓最先進的技術走出實驗室到生產實踐去,一直是我的夢想。”隋軍的創業,是渴望一套更靈活主動的機制,來普及最新的技術。

追求最先進的汙水處理技術

隋軍一直把汙水處理的除磷脫氮技術當成追求目標,這是源於國家環保事業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

在以往的汙水處理中,只是把有機物拿掉。汙水中的有機物來自食品工業、造紙工業、化纖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當這些有機物排入水環境,水中微生物分解這些有機物,便會產生硫化氫或者丁酸、丙酸,這些氣味非常難聞,影響水質。

而在水體富營養化愈加嚴重的現實下,即便水體已經很清澈,也會因為氮和磷在水中的增加,導致藻類爆發性生長。藻類遮住陽光,導致水草無法再生長,浮游動物和魚類等生物面臨死亡,形成的有機物又會讓水體變臭。

所以在汙水處理中,在把有機物拿掉的同時,如何高效的把氮磷拿掉,這是汙水處理事業急需的技術。

如今隋軍和其公司團隊的反硝化聚磷和厭氧氨氧化技術,已經做到與國際同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他參與創立的廣東首匯藍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則在2016年被評為“廣州市十大創業領軍團隊”之一,並與中國工程院彭永臻院士團隊形成長期的合作。

創業始終是不易的,環保技術和賣手機空調不一樣,需要有既有技術背景,又要有市場能力的人去進行推廣,才容易被人接受,如今隋軍自己也要參加一些推廣活動,這是一場全新的挑戰,但是因為和夢想關聯,他樂在其中。

創新感言

國家提出萬眾創新,大眾創業。這是個好時期,我53歲希望再有一次機會闖闖,我喜歡鑽研技術,嚮往做自己更喜歡的事情。

创新英雄|广东首汇隋军:钻研最先进的技术,让“城市厕所”变得更好
创新英雄|广东首汇隋军:钻研最先进的技术,让“城市厕所”变得更好

高層次人才認定:解讀|答疑(直接申報請在公眾號首頁菜單欄點擊創政策-高層次人才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