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進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改革!

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課如何改進?

市教委發佈《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指導意見(試行)》:試點學校在推進過程中要統籌安排,確保每週小學4+2(即每週4節體育課2節體育活動課)、初中4+1的課時安排模式(即每週4節體育課1節體育活動課);積極推進小班化教學,實施多形式協同教學、個別化教學等。指導意見節選詳見下文↓

上海推進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改革!

開發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方法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要根據《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的安排要求,對教材進行教育性、健身性、興趣性、遊戲性改造。小學低年級教學應注重體育遊戲融入各種身體基本活動類型、活動方法及活動規則為主的教學內容選配,抓住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採用多種方法與手段發展學生靈敏、柔韌、協調等能力;小學高年級注重集體性趣味運動遊戲開發,讓集體運動趣味遊戲走進教學,做到每堂課在主教材中引入3-5個遊戲性手段,突出體育遊戲的教學元素植入,注重以基本動作技能、身體素質、練習方法和運動規則融入體育遊戲手段為主的教學內容選配。在體育遊戲過程中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

初中體育課程內容主要是基於課程標準提供的教材的基礎上,精選教學內容,在選編課程內容時,要有利於學生運動興趣的激發和保持,特別要關注技能學習,體能發展和品格培養。應選擇5-7個運動項目作為主要的教學任務,並以該運動項目的關鍵技術和關鍵能力設計教學單元,形成技能學習、練習方法和身體素質同步發展的教學內容,倡導學校以自身的傳統體育項目或確定要發展的運動項目進行教學內容的選配。並注重它的教育性、健身性和多樣性,使之更適合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有多種練習體驗和學習經歷。要進一步加強初中學生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訓練及心肺功能與全身肌力的均衡練習。

上海推進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改革!

改革教學方式,構建新型模式

試點學校在推進過程中要統籌安排,確保每週小學4+2(即每週4節體育課2節體育活動課)、初中4+1的課時安排模式(即每週4節體育課1節體育活動課)。要積極推進小班化教學,實施多形式協同教學、個別化教學,研究和探索適應課時靈活安排的教學組織形式。初二年級實行男女分班教學,初三年級施行體育選項教學,以利於與高中“專項化”相銜接。在實施“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改革過程中,應積極探索興趣化與多樣化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基本上以班級上課的形式為主,提倡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打破“班級授課制”以滿足學生小班化教學的需要的組織形式。低年級學生教學組織形式的應注意多樣性和靈活性;高年級學生教學組織形式應突出合作性和競賽性。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需要關注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和互補性,將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分層教學進行優化組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創建基於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教育資源的新型教學模式,尋求適合學生個體特徵和興趣愛好的項目,使每位學生都能處在一個適宜的群體之中學習運動技能。構建交往互動、平等對話、溝通交流、共同發展的體育課堂文化平臺。

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中,體育教師要樹立整體優化教學方法的觀點,要聚焦興趣化、多樣化的練習內容、練習方法手段、多種組合方式、多種練習負荷、身體多個部位的練習,均衡的全面的發展體能與技能。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為了確保體育課中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效,強化運動體驗,保證學生享有體育與健身的權利,每次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基本達到50%左右,每次課的50%時間達到中等以上的運動負荷強度,每次課中要安排8-10分鐘的體能鍛鍊。應根據不同類型課程的教學任務、內容特點和學生特點,輔以恰當的練習情景和練習資源來選擇方法手段,確保每堂體育課上主教材所採用的教法手段要達到5-7個,併力求活潑性、體驗性和針對性。大力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著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健身學習力。

上海推進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改革!

深化評價改革,注重健身育人

中小學體育課程要充分發揮體育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體育興趣,掌握體育知識,學習體育規則,弘揚體育精神,充分發揮體育在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磨練堅強意志品質及形成良好道德情操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評價觀,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新理念,完善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學生綜合評價制度。上海市學校體育評估中心要適時進行綜合評估,全面、真實、科學地評價試點校的整體情況,每年要對試點校進行評估並公佈評價結果,促進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

為確保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教學的順利推進,從體育教師教學質量(體育課教學)和學生體育學習(學習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構建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的綜合評價體系。評價重點應放在動機激發、學習行為的評價,運用語言評價方法激勵學生不斷獲得自我發展。應積極探索既符合未來發展目標,也適用於當前學生實際情況的相對統一的評價辦法,逐步形成技能與體能相結合的科學評價體系。推進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考試製度改革。明確體育學科考試的性質,規範考試內容範圍,增強學生體育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體育素養、運用技能的能力與體能。積極探索多樣化考試和成績呈現方式。

資料:市教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