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里仁第四》09:做對自己真誠的人,過坦蕩蕩的人生

《論語.里仁第四》09:做對自己真誠的人,過坦蕩蕩的人生

原文: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試譯:

先生說:“有志於追求人生真理但卻以生活貧困為恥的人,不值一提啊!”

敬亭山言:

只要活著,物質與精神就不可或缺,每個人其實只在偏重程度上互有不同而已,所以無論是更注重物質享受還是精神追求,本質上,都無甚區別!

但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偏好的是精神生活,卻又對自己在物質上的不足耿耿於懷,這實際上就出現了自我認知的偏差,如果不能糾正,恐怕終其一生,都會在焦慮糾纏之中苦苦掙扎。對於這類人,孔子自然會對他們在追求過程中的真誠性抱以懷疑,不屑一顧的態度也就不足奇怪了。

南大的顏世安教授提出過儒家“君子本位”的觀點,他認為,儒家學說的對象不是針對所有的人,而是隻針對君子,換成現在的詞,大概可以用“社會精英”來替換。如果一個人想成為社會精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對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有所幫助,那他關注的重點,不是應該在這些方面嗎?如果他還在計較自己工資不夠高,開的車不如別人的好,我們如何能夠相信,他的所作所為,能無愧於社會精英這個稱號(再一次確認,孔子確實對“動機”比“結果”更為看重)?

其實,社會精英也好,普通老百姓也罷,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負責,自己是怎樣的人,就承認是怎樣的,哪怕你的目標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認識自己,認可自己,你的人生,就會是一個坦蕩蕩的人生!

但如果,除了眼前的生活而外,你還別有追求,那就忽視掉周圍人的目光吧,“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恐怕還在於想象力,生活的美妙之處,永遠只在我們的視野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