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打渣滓

打渣滓:是洛陽話兒?但必須是河南土語,我自己感覺這句單詞來自豫東或其他地區,似乎是傳過來的,慢慢在洛陽流行。

“別打渣滓,這事兒可不開玩笑....正兒八經哩事兒。”“瞎打渣滓啥呀,你都不看看人家該那兒弄啥哩,嘻嘻哈哈嘞,一邊兒涼快去吧。”

“恁以為和你打渣滓哩,這可不是崩柿核兒,耍彈仔哩,正經事兒,別毛搗,對你說恁也不懂,小孩子家,一邊耍去。”

嘻嘻哈哈一大堆兒,有開玩笑的幽默,有正經的嚴肅,有嚴肅之間的不正經。洛陽話兒就是這樣,板著臉訓你都帶墜子讓人發笑;普普通通的對話,都能讓人笑破肚皮。很隨便的說笑,都如相聲演員的:現掛,忍俊不禁中還得讓你回味無窮。

渣滓zhazi:1.精選提煉後的殘渣。2.比喻對社會有危害的不法分子。3.現在意義更加廣泛,表示為品德不高尚或者做事沒有原則,不勞而獲,小心眼,對他人造成不便的人。3.不擇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但還要掩蓋事實真相在外裝好人的人。

洛陽人認識最普遍的的是豆腐渣和醋糟,因為這兩樣東西在大街上經常能經常看到,農民用架子車拉回去餵豬。上世紀有兩次洛陽人吃“豆腐渣”經歷。一是全國人民都體驗過的那次災荒年;二是十四年後搞的“憶苦思甜”活動。前期是無奈的食用,後期乃教育的品味,實際上孩子們是稀裡糊塗,品味艱辛變成了“品嚐”。未有苦澀經歷,不知“豆腐渣”有多難吃。不過,那些年的紅薯面、蜀黍面(玉米)都吃夠啦,煩透了,體驗過這兩種麵粉的夥計們差不多都“花甲”左右了吧?這幾樣兒都體驗過,記憶幽深,那得古稀之年啦。

打渣滓:如果是動詞,那就是兌水和攪,加溫餵豬。名詞乃開玩笑,制止或比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