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變美」陷阱多!十問暑期整容潮

暑假是學生整形高峰期。高考結束後,很多年輕人們帶著“一刀變美”的想法,想讓帶著一張新面孔進入心儀的高校。

“早上去住院部查個房,一半都是學生。”專家提醒,學生整容切忌盲目,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正規資質的整形機構進行適合自己的方式。

1、為什麼學生愛整容?

2018年7月,清研智庫聯合問卷吧在一份問卷調查中發現,62%的學生有接受整形的意願,其中49.5%的學生整形原因是“想變得更美”,38.5%的學生整形是因為“形象好更好找工作和找對象”。而76.7%的學生表示“身邊有同齡的朋友或同學進行了整形”。

根據調查數據結果,今年的學生客戶的數量是五年前的兩到三倍。一方面是觀念的改變,隨著各種社交媒體影響,整容已不是個例,現象普遍,社會整體對整容的接受度變高,另一方面是環境的改變,自2014年起,整容類APP出現後,學生不需要到門店就可以瞭解整容類型與價錢。

學生訴求簡單直接,一般就是想拉雙眼皮或者墊高鼻子。而且,學生普遍樂觀並不擔心對手術失敗等整容風險。

2、為何扎堆暑期整容?

“學生主要就是寒暑假來,因為其他時間要上課,沒有術後恢復時間。”高考結束,一直埋頭故紙堆的學生,抬頭就有變美的衝動。

比如,有些醫院一個暑假可以做完全年80%的學生客戶。悅麗彙整容醫院門智和醫生表示,整容醫院學生群體佔30%到35%,其中超過10%的學生是高中剛畢業就來的。除此之外,暑期整容機構會針對學生進行促銷活動,出示學生證可以享受七折優惠。

3、整容費用從何而來?

學生帶給整容行業收入,佔總收入的40%到50%。然而,整形價格差距大,因醫生的“身價”不同,整容價格也不同,同一項目整容機構之間價格能差上萬。整容價格無法“明碼標價”,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據瞭解,學生整容所需資金來源渠道有二方面,一是向家長索要,二是向社會貸款。學生群體在線上很難拿到比較高的授信額度,因為沒有社保與公積金,也沒有固定資產去做抵押說明。一般情況下,學生走正規途徑進行分期,能拿到1萬到2萬元額度就已經特別高了,線下方面可能有醫美分期或者小貸額度。

4、判斷美醜的標準是什麼?

北京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師俊莉醫生告訴記者,很多學生容易受到屏幕上非主流審美的影響,想要整容成一個‘二次元美女’。“給我按照網紅的標準整,鼻子一定要高,臉一定要小”,很多學生這樣要求整容醫生。

據整容專家分析,很多學生從不考慮自身情況,一味要求按照屏幕上美女的樣子整。專家建議,雖然“無辜眼”、“線雕隆鼻”這些項目在網上很流行,但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整容一定要考慮自身情況以及皮膚的承受度等。

5、怎麼辨別黑診所?

據互聯網醫美專業平臺更美APP發佈的《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統計顯示,中國黑診所(不能提供營業執照和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的醫美機構)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每年黑診所約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

6、朋友圈裡 “爆火”的整容醫生可信嗎?

據瞭解,選擇暑期整容的學生除了通過整容APP獲得醫生信息之外,大部分學生選擇的是朋友圈裡“爆火”的整容醫生。據《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統計顯示,中國合規執業者1.7萬人,非法職業者15萬人。也就是說每10個整形醫生中,只有一個是真的。那麼朋友圈裡的整容醫生是真的嗎?

整容合法執業者需要《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以及《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證》三證齊全,這意味著整容醫生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記者調查發現,在朋友圈裡的整容醫師,大多為高中學歷。業內人士透露,朋友圈裡的整容醫生大多隻是經過 “4天速成微整形醫生”或“7天微整形培訓班”的簡單培訓,而培訓班的老師也不具備職業資格和培訓資格。

朋友圈中的“整容醫生”尋找的第一批客戶往往是親戚和朋友,同時這些人也是練習手藝的“對象”。如果手術僥倖未出意外,他們再委託這些親戚朋友四處宣傳拉客人,介紹人從中獲得幾千甚至上萬元提成。

7,選擇了正規整容機構,就能放心了嗎?

據瞭解,每年社會曝光的整容失敗案例有數千例,但仍然澆滅不了人們變美的熱情。2018年7月,清研智庫聯合問卷吧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選擇不接受整形的學生中,僅有26%的學生選擇“怕手術失敗”這一因素,大部分暑期整容的學生從未考慮過手術失敗的可能以及手術的風險。

但現實中整容的卻具有很大的風險。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首席鼻整形醫生師俊莉告訴記者,整形手術中有60%-70%是來做修復的(整容手術失敗後進行整形修復手術)。而針對在學生們推崇的鼻部整形中,30%的整容案例都是修復手術。

8、沒錢也能整容,“整容貸款”靠譜嗎?

學生整容選擇貸款分期付款支付整容費用,這一現象在大學生中很普遍。這一形式對經濟能力不足的大學生來說,很有誘惑。

但是,記者走訪整容機構發現,整容機構會推薦學生採用分期付款來支付高額的整容費用,但是往往具有有額外條件,比如採用每月1000元分期付款的客戶,需要做1萬元以上的整容項目。

由於高額的整容費用,很多學生即便分期還款也有壓力,於是便出現“以貸養貸”的情況。據相關新聞報道,2017年12月,為了支付整容費用,一名大學生在9家借款平臺上借款以貸養貸,最終本息翻了兩倍,債務積累到了三萬餘元,這對本身經濟條件不好選擇貸款的學生簡直是雪上加霜,最終導致這名大學生寫下了遺書。

9、為什麼整容行業亂象叢生?

除了非正規機構資質和非法醫師外,偽藥品的售賣也是非法醫美的一大獲利渠道。大量的非法藥品,正在通過微信推銷等方式售賣給不知情的消費者。

整容行業暴利與違法成本差距懸殊,讓很多人趨之若鶩選擇整容行業。據《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統計顯示,在中國一家黑診所年平均獲利100萬元。但是,一旦因非法行醫被查出,基本只會被罰沒醫療器械,平均處罰金在1至2萬元,違法成本極低 。

此外,整容行業監管難度大這一頑疾也導致黑醫美氾濫。一般非法醫美機構隱蔽性極高,90%藏身於美容院、美甲店等常見的生活美容機構中,一些私人工作室更是隱藏在普通小區裡,更有甚者可以直接去顧客家中甚至旅館裡進行手術。

10、難道沒人管理整容行業嗎?

國家整肅整容行業的腳步從未停歇。2017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原國家衛計委)頒佈《關於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的通知》指出,各地要加大轄區內美容醫療機構許可、處罰等信息公開力度,對嚴重違法犯罪的機構和個人要建立“黑名單”,並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實施聯合懲戒。同時,要求美容醫療機構要認真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公開本機構醫療美容服務的醫師、項目、價格,定期開展依法執業自查整改,並報告屬地衛生計生委及其監督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