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影片,徐崢、王傳君、週一圍等人配合故事把一切都演得這麼真實,大家給出了超過9分的評價,真心值得一看。

當然這部電影能激起大家如此大的反應,掀起全社會的大討論,根本的問題還是中國的醫療體系存在很大的問題,民眾普遍焦慮。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一夜返貧的最大原因

當今中國,社會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只要是一個健康的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工作獲得穩定的生活。

試問,現在的中國,每個生活小康的家庭,一夜返貧的最大原因是什麼?

就是家人得了重病,面臨天價的醫療費用。

就像影片中那位老奶奶對刑警說的,“4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看完這段瞬間讓人淚崩,這一切就像是硬逼著讓病人在“要錢還是要命”之間做抉擇,既不想死又買不起藥,這就是現實中常見的悲哀。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其實,不只是中國,歐美國家的人民也都深陷天價藥品的困局。在全球醫藥巨頭雲集的美國,美國病人也像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患者一樣,不得不私自從國外購入標價更低的藥物。從1990年代開始,許多美國人組團專程去往加拿大購買廉價藥品。在那裡,藥價因受當地政府管控而遠低於美國。2003年的數據顯示,美國人從加拿大購藥的總金額達11億美元。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那麼這個問題真的無解嗎?

從藥企入手,打壓成本行不行?

一說到降藥價,藥企馬上就有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說什麼:

特效藥之所以會這麼貴,主要是因為藥品研發時間長,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說抗癌藥物平均研發成本超10億美金,平均週期超10年,最長的一款研發週期長達30年。

似乎挺有道理,藥品是高科技行業,研發投入大,研發成本高,這也是事實。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但是,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研究藥品的科研人員是偉大的,而藥品公司卻是純正的商業企業,他們對利潤瘋狂的追逐,也是天價藥的一個助推器。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2016年全球藥企CEO薪酬排行榜前列(圖片來源:FiercePharma)

看一下全球藥企的高管們的天價工資,這些都是需要患者去承擔的,這些都會計算到天價藥的成本中去。

另外還有各種肉眼可見花式廣告和營銷,比如藥企銷售代表給醫生送的禮物,贊助各種豪華醫學會議,聘請明星為藥品代言,在各種比賽、電視節目、醫藥雜誌上投放廣告,甚至直接干預學術論文的發表,把科學研究也當成推廣營銷。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每10家美國製藥企業中,就有9家企業的市場營銷費用要高於其研發費用。在2016、2017這兩個財年內,諾華、賽諾菲、輝瑞三家藥企在銷售方面的支出均就超過了當年收入的1/4。光是2017財年,輝瑞在“銷售、信息和行政費用”和賽諾菲在“銷售和一般費用”幾乎都是各自研發投入的兩倍,這些成本都是可以減少的。

所以說,天價藥絕對不僅僅是因為研發成本高造成的,中間有巨大的吸血利益階層,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2018年7月《Science》雜誌封面

2018年7月《Science》雜誌封面,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天價藥品背後的利益集團。

如何解決藥企與患者的矛盾?

看清了事實的真象,現在我們就要設計一套好的制度來解決這個矛盾。

首先,藥企的確有巨大的研發成本,這點必須承認。

其次,現在的藥企,還存在巨大的節省成本的空間,這點也不可否認。

最後,藥品不是商品,而是關係個人生命權的特殊產品,政府必須從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立場考慮問題。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藥企在專利期限內採用天價銷售的模式,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劫富濟貧”的策略,讓有錢人先為藥品的研發成本買單。等專利期一過,大量仿製藥上市,窮人也可以享受到特效藥的好處。

這個策略,從邏輯上講並沒有錯誤,藥企獲得了利潤,才會投入到研發中去,讓更多特效藥研發成功,拯救更多的病人。

但從社會倫理上講,就會出現在專利期內的窮人患者,眼睜睜看著人家服用特效藥保命,而自己卻要面對死亡的殘酷現實。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我認為可以通過採用區塊鏈技術,把藥企、政府信用體系、公益基金會、患者四方公平、公正、透明的聯繫起來,給患者一個爭取獲得公益藥品的機會。

具體的措施如下:

1、藥企可以自行決定特效藥的價格,但定價越高,需要捐贈給公益基金的藥品越多。

比如說,你定價1萬一瓶,那每賣100瓶,就要捐贈同樣的藥品10瓶給公益基金會。

定價2萬一瓶,就要捐贈20瓶,定價3萬捐30瓶,定價10萬,捐100瓶。

這就是採用市場機制對藥企定價權進行一個制衡,你定價越高,免費獲得藥品的人越多,具體怎麼定價,藥企自己看著辦。

2、政府採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信用體系,把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量化成一個個數據,記錄在區塊鏈上,任何人都可以合法查詢自己的社會信用積分。

社會信用積分以你對社會的貢獻度來衡量,而不是依據資產來衡量,這點很重要。好人好事、見義勇為、育兒成才是大加分項,不守公德、酒後駕車、違法違章是大減分項。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從多種角度來評價一個人的社會貢獻。

3、公益基金會負責接收藥企捐贈來的藥品,合理保存和發放。

發放的標準就是依據每個人的社會信用積分,積分越高的人,排隊越靠前。當然還可以加個患病的嚴重程度,兩者相乘,計算出一個排名。依據排名發放免費藥品!

4、每個人都有可能患病,所以我們平時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只要社會信用積分夠多,你就不需要擔心天價藥的問題。

在疾病面前,我們可以依靠自己平時的點滴積累,有了獲得免費特效藥品的機會,這將激勵每個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從而全面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碰瓷這種事恐怕會很少見了。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再是一句理想口號,而是真實的反應在每個人身上!

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孔子在《論語·季民第十六》 中指出:"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意即不論有國的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應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分配不均; 不要擔心人少,而只需提防境內不安寧; 財富分配均平,便無所謂貧窮; 人民和睦相處,便不覺得人少; 境內安寧就沒有亡國的危險。

從根本上來說,每個人都終有一死,我們所焦慮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每個人在死亡面前是否得到了社會的公平對待。

區塊鏈具有公開透明、可追溯、難以篡改等獨特的功能,正是建立全民社會信用積分體制的絕佳技術,通過區塊鏈技術的,讓每個人在面對疾病時,獲得平等的機會,這個意義超越了技術本身,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將極大推動社會良性發展,讓我們早日實現理想社會。

過去,為什麼我們為什麼沒有這種想法,因為在以前中心化的時代,一切數據都可以被篡改,也不透明,我們無法信任這種體系,建了也白建。而區塊鏈技術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所以真的值得我們期待!

區塊鏈改變世界,也許正在此處!

《我不是藥神》中的藥企與患者的矛盾,也許可以通過區塊鏈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