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帕泰島土著居民世世代代流傳著一個傳說,他們是龍的傳人

非洲的帕泰島土著居民世世代代流傳著一個傳說,他們是龍的傳人

2005年,一位非洲叫謝里夫的女孩子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她此次來中國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尋根問祖”。有人會疑問,非洲人怎麼會來到中國認親,這也不靠邊呀。謝里夫是非洲肯尼亞人,她的家位於海上一個島嶼,叫做拉穆群島,目前島上有四百多人,謝里夫稱自己就是中國人,而且島上居民都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位於非洲肯尼亞的帕泰島的土著居民,世世代代流傳著一個傳說,六百多年以前,拉穆群島附近有一艘大船觸礁。

十幾名水手經過努力游到了岸邊,拉穆群島的居民經過交流得知船上的人來自明朝的船隊,後來他們一直等待中國的船隊來接應,誰知等待了很久也沒有等到,只好在當地生活了下來,時間長了娶了當地的土著居民,繁衍下來。這僅僅是個美麗的傳說,在史冊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仔細想來也符合歷史情況,當年鄭和下西洋也就是六百多年前,鄭和七次下西洋,帶領的船隻也應該有幾十艘,遇到惡略天氣沉沒一艘船也是很正常的。

齊里亞馬是肯尼亞國家博物館駐蒙巴薩的濱海考古部主任,專門負責關於“中國人在東非海岸”項目的考古研究。他說,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至少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非洲的帕泰島土著居民世世代代流傳著一個傳說,他們是龍的傳人

首先,拉穆群島中的帕泰島上仍居住著中國人的後裔。

拉穆群島位於肯尼亞北部海域,該地區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即與東方聯繫密切。據中國史料記載,明朝鄭和船隊曾於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抵達馬林迪、蒙巴薩等東非沿岸城市。這是中國人到達東非的最早記錄。而拉穆群島恰好位於環印度洋航線的交通要道,是鄭和船隊前往上述東非沿岸城市的必經之路。

目前,拉穆群島上仍生活著一些中國人的後裔。名叫夏瑞福的“中國女孩”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駐肯尼亞使館和一些中國記者前往調查採訪後發現,她和她的母親長得最像中國人。

根據當地的民間傳說,幾百年前,一艘中國商船在附近海域觸礁沉沒,中國水手在該島南端的上加村登陸,後來遷至西尤村,並繁衍至今。雖然沒有文字記載或直接物證來證明這些人的祖先是中國人,但他們仍堅稱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因為這是世代相傳的家訓。

齊里亞馬說,該島的中國人後裔約有50人左右,整個肯尼亞濱海地區也可能只有近200人,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以及來此旅遊考察的中國人日益增多,當地自稱是中國人後裔的村民也越來越多。由於這裡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對數百年前的事情根本沒有文字記載,有關研究只能依靠當地人口頭相傳的歷史。這些中國人後裔家中有歷代相傳的古瓷器,多數人的面目特徵與當地人有較大差別,其中有些人頗像中國人。

其次,拉穆地區是中國古瓷器的儲倉。

齊里亞馬指出,在肯尼亞發現的中國古瓷的遺址共有40多處,拉穆地區是最重要的一個。這裡曾出土中國9—10世紀的瓷器,這是迄今整個東非海岸發現的最早的中國瓷器。此外,這裡還曾發掘出大量16世紀、特別是17、18世紀的中國古瓷,其中絕大部分是青花瓷。當地自古以來也有在居室牆壁、墓穴四周飾以中國瓷器的風俗,用以表明主人的身份或地位。拉穆博物館也展覽有自12世紀以來各個時期的中國古瓷。

第三,肯尼亞拉穆群島的帕泰島附近海域可能有中國沉船。

近幾年來,當地漁民多次從該海域打撈上來完好的古瓷器和陶罐,有些上面刻有漢字,有些印有龍的圖案,表明這些東西必定來自中國。肯方專家稱,不斷有如此完好的古代物件從該海域打撈上岸,說明一定有大型沉船在此。

傳說傳出後,在當地的很多中國專家來到當地考察,最後真的發現很多和中國元素相關的蛛絲馬跡,除了當地許多建築和中國相似之外,還有人拿出瓷器說這是古代中國的瓷器,後來專家經過碳14元素推算,確確實實是明朝時期的產物,還有一個生活習慣和中國人很一樣,現在島上的人都是吃炒菜的。 據島上的史料記載,這座島以前一直叫望明島,據說是當年流落當地的船員起的名字,因為他們在盼望著有人來接他們回去,所以就“望明島”。

非洲的帕泰島土著居民世世代代流傳著一個傳說,他們是龍的傳人

五百多年前,兩艘中國商船在帕泰島附近海域觸礁沉沒。水手們紛紛乘小船或游泳死裡逃生,來到帕泰島上的上加村定居下來。後來,島上發生部族衝突,上加村成了一片廢墟,村民遷至附近的西尤村並一直繁衍至今。中國水手當年上岸時帶來的瓷器、絲綢等,這些東西后來要麼用來與當地人交換生活用品,要麼便成了傳家之寶。

夏瑞福說,她家的中國古碗便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現在僅存一個,是由她姥姥傳給她媽媽的。“小時候,姥姥就常給我講關於中國沉船的故事,並說我們就是這些中國水手的後裔”。

如今,這隻古碗也成了她們是中國人後裔的見證之一。每當有記者前去家中採訪,夏瑞福的媽媽便會向人們介紹這隻古碗。

後來的幾百年裡,島上曾發生過內部爭鬥,多數人都搬走了,唯獨有中國血統的居民一直堅守在這裡。現在島上這些人膚色多數是黑色人種。專家在島上考察後還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帕泰島上所有的墓地朝向東北方向,這個方向恰好是中國所在地的方向,他們的墓碑上也沒有刻阿拉伯銘文,而是刻著中國的瓷器圖像。帕泰島上諸多的現象和說法,是不是可以證明他們就是中國人的後代,這很難確定,雖沒有明確記載。

鄭和下西洋600週年之際,作為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江蘇太倉市舉行“鄭和航海日”大型紀念活動,並盛情邀請這個肯尼亞女孩作為特邀嘉賓之一到太倉參加有關活動。更為可喜的是,在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夏瑞福已經獲得中國教育部特批的公費留學名額,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資助到中國讀大學。

談起尋根之旅和求學良機,夏瑞福無法掩飾內心的興奮,“我非常高興,朋友們和家人也都為我感到自豪,我期待著到中國去”。

這個幸運的“中國女孩”在2002年12月初第一次見到了前往她家探訪的中國人,也迎來了自己命運的轉折點。

非洲的帕泰島土著居民世世代代流傳著一個傳說,他們是龍的傳人

當時,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得知拉穆群島有著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化遺存及海濱一帶的部分肯尼亞人自稱是中國古代水手的後裔後,便派外交官前往拉穆群島,就有關中國與東非沿岸早期交往情況進行實地考察,並希望直接找到古代中國水手的後裔。兩名外交官在後來的考察報告中寫道:

“在村長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幾名自稱是古代中國水手後裔的人。他們雖然無法拿出證明其祖先是中國人的直接物證,也無法確定祖先何時乘船到此,但仍堅稱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因為這是其世代相傳的家訓。當地村民稱他們為‘瓦上加人’,意思是自上加村而來的人,借指他們的祖先是從上加登陸的中國水手。

“‘瓦上加人’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社會,目前共有4戶,約四五十人。在我們接觸的幾名‘瓦上加人’中,多數膚色較當地人淺,面目特徵亦與當地人不同,但與中國人已有很大差別。只有一對母女的五官及頭髮頗像中國人。母親今年60歲,有5個子女。當日在家的女兒17歲,在鄰島上中學。”

夏瑞福是幸運的,但她也很有志氣,有著遠大的理想。在第一次遇到中國大使館的兩名外交官時,她便表達了自己想到中國求學的願望,並表示自己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醫生,以改變家鄉缺醫少藥的面貌。

不久前,夏瑞福在接受採訪時,拿出了使館以及一些中國記者給她寫的信讓記者看。她說:“他們在信中都鼓勵我好好學習,這些信給了我莫大鼓舞。”

2004年12月19日—22日,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郭崇立在拉穆群島考察途中,專門會見了夏瑞福。返回使館後,郭大使要求主管教育的官員積極與中國教育部聯繫,為夏瑞福爭取公費留學的名額,並得到了積極回應。2005年3月19日,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正式向新聞界宣佈,只要夏瑞福拿到高中畢業證書及應有的推薦信,中國教育部將特批給她一個公費留學名額,她將能在今年晚些時候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資助到中國讀大學。作為中國人後裔,可以到中國留學。

夏瑞福成了新聞人物,她家所在的西尤村如今也以仍有中國人後裔存在而備受關注。該村位於帕泰島腹地,交通閉塞,幾乎可以說與世隔絕。那麼,是誰發現了這裡有“中國人後裔”呢?

這一問題至今尚沒有定論。據說,早在十多年前,一個西方國家的記者到拉穆旅遊度假,在飯店就餐時偶然聽一個服務員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職業的敏感使其隨即進行了調查採訪,並報道了東非海濱生活著中國人後裔這一消息。

1994年,美國女作家李露曄(LouiseLevathes,李露曄是她為自己起的中文名)出版了她為鄭和撰寫的傳記《當中國稱霸海上》,書中敘述了自己在肯尼亞邂逅的傳奇:一個黑人告訴她,自己是肯尼亞帕泰島中國商船遇難倖存者的後裔。

非洲的帕泰島土著居民世世代代流傳著一個傳說,他們是龍的傳人

李露曄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撰稿長達10年,1988年時訪問過英國漢學大師、《中國科技史》總編李約瑟博士,後者當時請她協助修訂《中國科技史》中的航海技藝部分,從那時開始,李露曄對研究鄭和產生了濃厚興趣。

1999年,美國《紐約時報》記者紀思道沿著李露曄指引的方向探訪了肯尼亞拉穆群島中的帕泰島,並撰文介紹了他在帕泰島上採訪中國人後裔的經過。他還提出一個大膽推想:這些自稱有中國血統的人,很可能是鄭和部下的後裔。

紀思道當時是《紐約時報》東京分社的社長,精通中文,並且也對研究鄭和有著極大興趣。但是,他為什麼會想起到帕泰島去探尋中國人後裔呢?他在文章中說,一是因為曾在一些學術性刊物看到過介紹東非與中國歷史淵源的文章,二是數年前曾聽一個肯尼亞人談起過拉穆群島上的中國文物與中國人後裔,三便是李露曄的書中給了他啟發,促使他下決定前去偏遠的帕泰島採訪。

這麼多的證據和專家考察,有專家也表示:很有可能他們和中國人有一定關係,但六百多年的繁衍,即便是有中國血統,也只能說有一半中國血統,血統已經很淡了。因為帕泰島遠在非洲,和中國相隔萬里,而且當地生活條件一般,他們還是黑色人種,來中國認親難度很大,但他們的堅稱沒有錯,如果條件允許,他們可以到中國來認祖歸宗,不過目前中國並未完全接納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