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企業營銷和宣傳觀念需要改變

以前,對於發電企業來說工作相對單一,根據政府每年下發的發電計劃進行發電,然後將電賣給電網,回收資金就可以了。對電廠來說,基本上不需要進行營銷,宣傳工作也僅限於內部開展。因電廠的特殊性質,多數都離市區比較遠,再加上電廠本身的生活配套比較齊全,跟當地政府、居民聯繫比較少,讓外界總是感覺很神秘、也很封閉。在社會上,一提到電力的時候,大家很自然的聯想到“電網”,甚至將其認定為電力的代名詞,而對發電企業的情況知之甚少。

發電企業營銷和宣傳觀念需要改變

但在電力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生產經營多元發展,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形勢下,發電企業還是繼續保持原來的營銷方式和宣傳方式,結果將會怎樣呢?競爭力越來越弱,經營狀況越來越差那也是遲早的事情。

1.目前來看,電力市場建設也初具規模,市場化交易也更加活躍。據統計,2017年市場化交易電量約1.6萬億千瓦時,市場化交易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5.9%,,比重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其中10家大型發電集團合計市場化交易電量佔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的66%,佔這10家大型發電集團上網電量的33%(即上網電量市場化率),達到三分之一。同時,還有大批售電企業進入市場,參與市場交易。發電領域計劃分配的時代已然過去,各發電企業必須加強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建立良好的口碑;必須加強營銷力度,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主動走出去,利用好“電源”優勢,搶佔更多的大客戶資源,為後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之前,一提到燃煤電廠那肯定首先是汙染大戶,老百姓生活、居住都巴不得離得遠遠的;空氣質量差了,也是想到燃煤電廠必是“罪魁禍首”之一。其實,多年來,各燃煤電廠一直注重環保,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燃煤電廠是工業用水的大戶,其用水量和排水量十分巨大,在工業用水中約40%用於燃煤電廠,燃煤電廠每年排水約佔全國工業企業排放量的10%,但目前很多大型電廠機組都已實現了“廢水超低排放”。由於我國的電煤質量相對較差,幾十年來,各電廠一直致力於除塵、脫硫、脫硝等汙染控制技術的研究,目前來看總體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們平時從電廠煙囪中排出的“白煙”實際為水汽;脫硫之後產生的石膏,也成為重要的建築材料;生產用汽、居民集中供熱,很多也是由大型燃煤電廠提供的。所以說,燃煤電廠承擔了很多的公共服務和社會責任,但這些是很多普通民眾不瞭解的,這就需要電廠不斷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民眾認知,讓社會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