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我們是追尋真實的自我,還是滿足別人的期待?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某一個瞬間,可以擺脫他人的期待,普世價值的期待,尋找真正的自己

《無聲告白》是2015年8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伍綺詩。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耗時六年寫就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故事編排精妙細緻,文筆沉穩內斂,一經出版便廣受好評,成為2014年度最具實力且眾望所歸的黑馬。

不僅躍升為《紐約時報》暢銷書,還獲得包括美國亞馬遜網站在內的無數媒體評選出的2014年度最佳圖書。

《無聲告白》我們是追尋真實的自我,還是滿足別人的期待?

內容簡介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莉迪亞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屍體被發現後,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係,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無聲告白》我們是追尋真實的自我,還是滿足別人的期待?

《無聲告白》的作者是生長在美國的華人。

書中莉迪亞的父親詹姆斯也是中國移民二代,雖然土生土長在美國,但因為與眾不同,又家境貧寒,飽受歧視。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聰明漂亮,在提倡女人全心照顧家庭的時代,她卻渴望成為醫生,勇敢地站在男生中做實驗。 然而結婚生子打斷了瑪麗琳的追夢之路,因為嫁給中國人,連母親也與她斷絕了關係。他們有三個混血孩子,本應幸福美滿,表面看也是如此。故事的講述就是從莉迪亞的自殺開始,作者剖析這個家庭,從夫妻兩人的成長,到婚後的生活,到子女的撫育,讓人看到,這個家庭如生活在孤島,夫妻沒有朋友,孩子們也沒用朋友,他們連旅行都沒有,因為害怕別人看待他們與眾不同的外表的眼光。 三個混血孩子,只有二女兒莉迪亞生就一雙跟媽媽一樣的藍色眼睛,從而深受父母的喜愛。母親瑪麗琳沒有實現自己當醫生的夢想,便轉而寄託在女兒身上。“她要在餘生中一直鼓勵女兒,讓她做出超越母親的成就。”這是一個很自然產生的想法,也是一個會帶來極端後果的決定。 莉迪亞五歲的時候,母親曾經拋夫棄子離家出走,去一個社區大學繼續修學業,圓夢。兩個月後才因為發現懷了第三個孩子才不得不返家。沒有母親的兩個月,給孩子們帶來很大刺激,生怕再失去母親。此時的瑪麗琳意識到自己的理想永遠無法實現,便把目光轉向了與自己一樣有一雙藍眼睛的女兒,她要女兒一定要穿上白大褂,戴上聽診器。 女兒對媽媽的安排言聽計從,不為別的,就為了媽媽不再離開她。因為,“每天晚上,母親都會給她一個小承諾:明天,她會陪在她身邊。”母親並不知道女兒的心思,一味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每天等著女兒放學輔導功課;送給女兒的禮物全部是書籍,關於科學的,關於解剖的。“莉迪亞害怕看到母親給她的禮物:瑪麗琳通常會送她書。 實際上—雖然母女倆都沒有完全意識到—是瑪麗琳自己想讀這些書,因為聖誕節過後,她有時會從莉迪亞那裡把書借走。對莉迪亞而言,無論她年齡多大,這些書都太難懂。這不像是禮物。”這麼多年,母親為何對此一無所知呢?她太一廂情願,太自私,完全沒有注意女兒的表現,太忽略探知女兒的心!她沒有想到女兒並不喜歡這些。女兒死後她才發現,每年送給她的日記本空無一字。

女兒並不是媽媽的替身,也不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

莉迪亞的父親反思自己的人生經歷,認為自己不善於結交朋友,能融入社會是自己的一大弱點,於是,他刻意去讓子女多交朋友,他給莉迪亞的禮物也是書,交朋友的指南。雖然後來女兒終於收到父親送給她盼望已久的一根項鍊,但得知是父親的情人給挑選的,令她傷心不已。 兒子內斯酷似父親,但“這樣只會揭示更多的痛苦事實:內斯越來越讓他想起自己,想起他試圖忘記的童年往事。他知道兒子成了他當年的縮影,讓他感到難過和羞愧。”這樣的心裡作怪,讓他對女兒莉迪亞更加偏愛。他希望女兒多結交朋友,莉迪亞只好假裝給同學打電話,對著撥號音的話筒假裝說悄悄話,僅僅為了取悅父親。 父親所受到的社會不公,莉迪亞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痛楚像輪船上的霧笛,深深穿透她的心。她父親最擔心的是她遭人排斥,無法適應環境。”莉迪亞失蹤後,她的父母給她的同學打電話,才發現,女兒已經幾年沒有跟別人聯繫。

父親不該將自己的陰影罩在孩子身上。

家中的大兒子和小女兒被夫妻倆忽略著,整個家庭圍著莉迪亞轉。老三漢娜“多年來對愛的渴求讓她變得敏銳,她就像一條飢餓的狗,不停地翕動鼻孔,捕捉著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氣。”被忽略的兩個孩子心中委屈與不平無處宣洩,而擠壓在莉迪亞身上的東西,又過於沉重,她不想要,她想擺脫。“她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儘管她不願意成為這個中心—每天都擔負著團結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載父母的夢想,壓抑著心底不斷湧起的苦澀泡沫。” 逐漸,莉迪亞的學習遇到了障礙,字母都變成了長滿尖刺的密密麻麻的荊棘。“書桌上方,母親送給她的明信片上,愛因斯坦朝她吐著舌頭。”她不敢讓母親看到不及格的成績單,“終其一生,她都能聽到母親的心跳堅定有力地叫囂:醫生、醫生、醫生。她母親是如此渴望實現這個夢想,莉迪亞明白,她根本不需要說出來,她的心願一直襬在那裡。除了當醫生,莉迪亞無法想象自己能夠擁有別樣的未來和不同的人生,那好比企圖設想太陽圍著月亮轉、自然界沒有空氣這種東西一樣荒唐。” 當瑪麗琳知道女兒莉迪亞成績下滑,她對女兒苦口婆心,她說女兒的人生完全取決於她自己,希望自己死了以後,女兒能記住這些。“她的意思是:我愛你。我愛你。但是,她的措辭讓莉迪亞無法呼吸:等我死了。多年前的那個夏天,她曾經真的以為她母親已經死了,那幾周和那幾個月在她心裡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她也已經暗自承諾:她要實現母親的全部心願,無論它是什麼,只要母親留在她的身邊。”“她曾經學過的一條知識劃過腦海:‘對於每一個作用力,都有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一個向上,另一個向下。一個得到,另一個失去。一個逃離,另一個受困,永遠受困。

”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對孩子生活的“干涉”,像雪一樣,積攢,積攢,最終把孩子壓垮。

莉迪亞的哥哥是她唯一的夥伴,而哥哥被哈佛大學錄取,即將離開她,“有什麼東西在莉迪亞的身體裡搖搖欲墜,隨後便轟然倒塌—像是聽到了倒塌的聲音。”她想違抗父母,去結交父母不認可的男孩子,很不幸的是,這個男孩子其實卻是同性戀,愛著內斯。孩子的每一個出口都被堵死了。 不會游泳的莉迪亞來到湖邊,“許下最後一個承諾的時候,莉迪亞明白了她要怎麼做,如何重新開始,從頭開始,這樣,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獨了。為了封存和實現她的承諾,她一定要這樣做。” 女孩子在走入水中之前,想的是明天! 失去女兒的瑪麗琳不相信女兒會自殺,當終於想明白,“莉迪亞自始至終,愛的並不是科學。瑪麗琳眼中的淚水彷彿變成了望遠鏡,她開始看得更加清楚:撕碎的海報和圖片、散亂的書本、倒伏在她腳邊的書架,它們代表著她對莉迪亞的每一個期望,莉迪亞並不想要,但是卻接受了它們。一陣鈍重的寒意逐漸爬遍她全身。也許—她呼吸困難地想—也許,最後正是它們把莉迪亞拖到了湖底。”

1、讓過去的事情過去,停止問問題,向前看,決不向後看。

2、假如你從來沒遇見我,這一切都沒發生過。他已經糾正了她人生中最大的錯誤。

3、疼痛並沒有消失,眼睛也沒有停止流淚

。 4、她不會弄錯的。她一看到就認出了它。那是愛,是一廂情願的深切渴慕,只有付出,得不到回報;是小心翼翼而安靜的愛戀,卻無所畏懼,無論如何,都會執著地進行下去。

5、外面已經沒有了春天的氣息,風又幹又澀,日漸升高的氣溫讓院子裡的水仙花低下頭,莖稈殘破,無精打采地趴伏著黃色花瓣已然凋謝。

6、從那以後,就總是這樣,只要她伸出手說,別讓我沉下去,他就握住她的手,不讓她下沉。就是那一刻,莉迪亞想,從那裡開始,一切都錯了。

7、她覺得自己像一把弦繃得太緊的小提琴,即使最微不足道的振動,也會讓她嗡嗡作響。 8、你曾經愛得那麼深,懷有那麼多的期望,最後卻一無所有。

9、對於每一個作用力,都有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一個向上,另一個向下。一個得到,另一個失去。一個逃離,另一個受困,永遠受困。

10、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學會了如何讓挫傷的地方不再疼痛:用拇指不斷按壓。第一次按下去,你能疼出眼淚。第二次,疼痛略有減輕。第十次,就幾乎感覺不到疼了。

11、明天早晨,她要問問內斯哈佛的事情,那裡是什麼樣的,她要讓他講講他遇到的人,上過些什麼課。她要告訴他,他會在哈佛度過美好的時光。最近天氣冷得不像話,我一直對這樣的季節有過多的情緒。

12、車外的噪音震耳欲聾,彷彿有幾百萬顆彈珠砸在錫皮屋頂上,幾百萬個廣播電臺同時發出嘶啞空白的背景音。

13、曾經優美地降落在一攤樹脂裡的蒼蠅,也許它誤以為那是蜂蜜,也許它從未見過樹脂。當它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時,已經太晚了。它掙扎撲騰,然後沉陷,最後淹死。

14、黑暗中,他們溫柔相待,似乎明白彼此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15、一切的苦難都會過去,學會和自己和他人和解,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

16、以後的很多年,他們不停地剖析著那個晚上,冥思苦想自己忽略了哪些應該注意的細節,哪些被遺忘的小動作可能改變一切。他們剝皮拆骨,條分縷析,想知道事情是如何發展成這個樣子的,卻永遠無法確定原因

。 17、一種虛假的安慰,好比動物園的動物趴在籠子裡,拼命忽略圍觀的遊客,假裝自己還在野外自由的奔跑。

18、她關掉自己的車燈,靠在椅背上,這場雨下的真是痛快,她感覺自己好像是傾盡全力地哭了一場。 19、一定是徹頭徹尾的錯了,才知道要重新來過。

20、你不想微笑?怎麼辦?逼自己笑。假裝很開心,最後你真會的開心起來。

21、最恐怖的莫過於那個懂你的人在某一刻突然離開了你,整個生命就像不能承受般坍塌,你遙遙無期的盼望,卻換來和陌生人一般的回答,傷心之處莫過於此。

22、燈亮時,內斯閉上眼睛,燈滅時再睜開,所以,他看到的是一成不變的黑暗。

23、微笑的意思是:“我喜歡你。你讓我快樂。很高興見到你。

” 24、瑪麗琳捧起莉迪亞的臉,用力吻了她的臉頰,留下一個紅色的唇印,如同傷痕。

25、多年來對愛的渴求讓她變得敏銳,她就像一條飢餓的狗,不停地翕動鼻孔,捕捉著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氣。 26、我頭腦裡總是憧憬著另一種生活,但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

27、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28、後來,當他們回想最後那個夜晚的時候,卻發現什麼都不記得了——悲傷佔據了所有回憶的位置。

29、父母越是關注你,對你的期望就越高,他們的關心像雪一樣不斷落到你的身上,最終把你壓垮。

30、他的喉嚨發緊,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門框在他的眼前模糊晃動,像蒸騰的熱浪折射出的幻影,他用指甲狠掐著手掌,直到走廊重新在視野裡變得清晰起來。

31、當他的手拍在她肩膀上的時候,當水面在她頭頂閉合的時候,莉迪亞感到極大的解脫,她在嗆咳中滿足地嘆息著,從容地掙扎著,她迫切地體會到,自己和內斯的感受是一致的,那些傾斜擠壓在她身上的東西,她不想要了,它們太沉重了。

32、對失去的心愛之人的記憶,會自動變得平順和簡單,它會把各種複雜糾結的成分當成醜陋的鱗片一樣甩掉。

33、終其一生,她都能聽到母親的心跳堅定有力地叫囂:醫生、醫生、醫生。

34、試圖忘記這件事,當時也確實能忘記,但是,總有人和事能夠再次提醒你想起。

35、她甚至覺得月亮會被後院裡的大雲杉樹絆住。過了很久,她幾乎都要睡著了,忽然聽到低沉的撞擊聲,差點以為月亮真的撞到了樹上。

36、頭頂漆黑的夜幕像一池墨水,星光熠熠。這些星星和她科學書上的插圖看上去完全不一樣,書上的星星模糊晦暗,如同搖搖欲墜的口水,而天上的星星稜角分明,每一顆都像一個完美的句號,用光亮為天空斷句。

37、陰影猶如難聞的味道,始終徘徊不去,時間一長,就再也無法沖刷乾淨。

38、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其恐怖在於,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推門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所離散。

39、與你交談的人,更關心他們自己、他們的期望和問題,而不是你和你的問題。

40、經過莉迪亞的房間,在黑暗中,那裡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但實際上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41、別擔心,親愛的,人生太短,而你太美。

42、但她清楚,她姐姐的內心正在發生變化,她站在一條遠離地面、十分危險的狹窄巖架上,她在極力保持平衡。

43、你永遠得不到想要的,你只是學會了如何得過且過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