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一:劉家峽庫區

1966年,移民搬遷前,庫區含蓮花、何堡、三塬、河東、紅崖、唐汪、董嶺、河灘、銀川及臨洮縣紅旗共10個人民公社,50個生產大隊,228個生產隊,6017戶,32190人,總耕地113188畝。

1:蓮花公社

位於黃河、大夏河交匯處之鹼土川,永靖縣城及其西南地區。西接臨夏縣銀川公社,南依烏澗山與臨夏縣接壤;北瀕黃河,與永靖縣何堡公社相望;東隔大夏河與河東公社為鄰。永靖縣成立後,屬永靖縣一區(設歌集),後屬蓮花鎮。共和國成立後,境域相繼屬蓮花區、一區、崦歌集鄉管轄。1958年,蓮花公社成立是年,同永靖縣一併劃入臨夏市,公社駐蓮花城。1961年永靖縣建制恢復,縣城設劉家峽。境內銀川劃入臨夏縣;1965年,公劃歸臨夏市,其屬地魯坪、殳賀兩個大隊劃歸臨夏縣。公社時轄11個大隊、5個生產隊、1612戶。境內設衛生院、銀行、糧站、倉庫、商店、永靖中學,有小學4所;有秦魏家等古墓葬多處;有兼善渠自流灌溉。1967年被劉家峽水庫淹沒,居民大部分遷往北塬,少數後靠安置於庫邊。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2; 何堡公社

位於黃河以北,寺溝峽口以下至周羅村。西、北、東連水靖楊塔,三公社民國時先後屬永靖三區(白塔寺川)、左南、全信鄉,民國30年(194】年)7月境內有臨夏縣何土司所管飛地何家堡劃入,面積4.5平方公里。共和國成立後相繼屬永靖白塔區、三區、白塔公社,1962年成立何堡公社。公社駐何家堡。967年9月,何堡公社建制撤銷後水庫淹沒。臨、劉公路通過全境,交通比較便利。永豐渠縱貫全境。時轄10個大隊,50個生產隊,1349戶。設有供銷商店水管所、2所小學。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3: 三塬公社

位於黃河北岸何堡公社以東之川、塬地區。東北依筆架山與劉家峽公社接壤,東至黃河劉家峽入口處,南瀕黃河與東鄉縣紅崖子、扎馬池相望。分川、塬兩部分。民國時期先後屬永靖三區(白塔寺川)、左南鄉、全信鄉。民國30年(194年)7月,境內之民和縣“飛地”海家寺劃入。共和國成立後相繼屬白塔區、三區158年成立白塔公社,初與三塬公社(塬區)設。1965年4月24日,白塔、三塬公社合併為三塬公社,公社駐地白塔寺街。劉、臨公路過境,水豐渠縱貫並在境內姬家川退水入黃河,有姬家川古文化遺址及藏傳佛教之白塔寺。庫區(川區)轄10個大隊,50個生產隊,1286戶。境內有白塔集、供銷社及店鋪多家,商貿活躍;設有衛生所、稅務所、糧站、2所小學。1967年,川水地區全部被劉家峽水庫淹沒。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4: 河東公社

位於黃河以南、大夏河兩岸之喇嘛川(河東、河西)。東南靠白馬廟山等與東鄉縣接壤,南至汪胡家與東鄉縣河灘公社毗連。境內有黃河東流經紅崖子、扎馬池入劉家峽,大夏河北流入黃河,永樂東、西乾渠老、新官渠可供灌溉。臨、劉公路擦境而過。民國時分屬水靖至忠鄉、臨夏縣,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永靖河東區、二區,永靖河東鄉、夏河鄉,1958年河南鄉之扎馬池等劃入東鄉縣龍泉公社;1961年紅崖公社另設,轄紅崖子、扎馬、祁家河灘等,至1966年撤銷。1965年4月,河東公社所屬之郭康、河西大隊及東鄉河灘之前莊、大莊大隊劃入臨夏市。河東公社劃歸東鄉併入河灘公社。河東公社轄9個大隊,51個生產隊,1324戶。設有供銷商店、2所小學。有張家嘴古文化遺址。1967年大部分被劉家峽水庫淹沒。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5:紅崖公社

位於黃河以南、黃河劉家峽入口處以西狹長地。南有大山為屏障,與東鄉縣三塬為鄰;西有小道通河東鹽場,北瀕黃河與永靖縣白塔寺川相望。交通不便。民國時屬永靖縣至忠鄉,共和國成立後相繼屬永靖縣河東區、二區、河東鄉158年,祁家河灘、扎馬池等劃入東鄉族自治縣龍泉公社。後成立東鄉縣紅崖公社,駐紅崖子村。1966年,撤銷紅崖公社。1967年被水庫淹沒。境末端黃河中有古道觀遺址香爐臺,即西秦飛橋遺址所在地。紅崖公社是冬果梨、桃的重點產地,也是筏運必經要道和集結地。轄紅崖、扎馬池、河灘、東干4個大隊,15個生產隊,337戶。境內有小學2所。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6:唐汪公社

位於洮河西岸南北狹長地帶,隔河與臨洮縣紅旗公社相望。唐汪公社民國時屬臨夏縣東鄉,共和國成立後屬東鄉族治區(縣)。境內有小學1所。1967年轄區內河沿大隊3個生產隊。被劉家峽水庫淹沒耕地240畝,搬遷79戶415人。

7:董嶺公社

位於東鄉族自治縣東北,大部分屬於山區,臨(夏)劉(家峽)公路從境內穿過,劉家峽水庫淹沒區只有趙家大隊1個生產隊,8戶,32人,淹沒耕地51畝。

8:河灘公社

東鄉族自治縣河灘公社,北與河東公社相連,西瀕大夏河。屬劉家峽水庫淹沒區的有蘇孟大隊,淹沒耕地321畝;尕常大隊,淹沒耕地195畝。無移民人口。

9:銀川公社

銀川公社地處永靖縣城蓮花堡以西約10華里銀川河兩岸。歷屬水靖縣區、七區,1961年劃入臨夏縣,境內淹沒區為石楊大隊,遷移人口3戶、17人,淹沒耕地86畝。

10:臨洮縣紅旗公社

境內淹沒區為何家灣生產隊,搬遷4戶31人,淹沒耕地718畝;上下堡子隊,搬遷5戶36人,淹沒耕地549畝。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二:鹽鍋峽庫區

1959年,鹽鍋峽水庫蓄水,淹沒部分地區,區先期移民為西河公社羅家堡大隊(含拉排)5個生產隊,107戶,723人,沒耕地1182畝;劉家峽公社之大川、劉家峽兩個大隊、7個生產隊、761戶、467人,淹耕地6290畝。1964年,鹽鍋峽電站大壩加高,庫區蓄水位抬高1米,再次移民。1964年庫區包括劉家峽大川2個公社11個大隊,81個生產隊,2284戶。

1:劉家峽公社

位於黃河劉家峽出口以西之南北兩岸。劉家峽、羅川、魏川大隊居南,大莊大隊在北。民國時分屬皋蘭、臨夏縣。永靖建縣後大莊(小川)劃入永靖,屬好義鄉,共和國成立後屬永靖大川區、四區,大川、魏川鄉1961年成立劉家峽公社,駐小川,南接永靖三源,西連紅泉,東三條峴毗鄰。轄4個大隊,25個生產隊,693戶.1962年後永靖縣治遷於境內小川,辦公設施簡陋,城鎮功能不全。1964年,劉家峽鐵路專用線在建,境內設小川站;又為劉(家峽)、蘭(州)公路終點。境內有羅家洞、孔子大成殿等。有小3所。1964年,部分社隊耕地被鹽鍋峽水庫淹沒,農戶遷移。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2: 大川公社

位於劉家峽公社以西至石嘴灣南北兩岸。北有上古城、下古城、中莊、大川大隊,南有白川、孔寺大隊。民國時北片屬皋蘭(大小川統稱半個川),南片屬臨夏縣。永靖建縣後“半個川”劃入永靖,統屬好義鄉。民國30年(1941年),境內之青海省循化“飛地”孔家寺劃入永靖。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永靖大川區、四區劉家峽公社。1961年成立大川公社,駐中莊。東接劉家峽公社,西與王坪公社為鄰,北隔霧宿山與鹽鍋峽公社接壤。劉鐵專線過境。有簡易公路與劉、蘭公路銜接。轄6個大隊,51個生產隊,1484戶。境內有崗溝寺、大成殿等勝蹟,有孔家寺石嘴山等古文化遺蹟。位於糧站,供銷商店,中學1所,小學6所。1959年,1964年境內大部分水地被鹽鍋峽水庫淹沒,部分農戶搬遷。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三:八盤峽庫區

1974年,八盤峽庫區蓄水。庫區含黃河干流及支流湟水兩岸永靖縣鹽鍋峽公社、西河公社;蘭州市平安、達川、新城、河口地區。永靖縣域移民289戶、1687人,淹坍耕地1650畝。

1:鹽鍋峽公社

位於黃河鹽鍋峽出口以下至黃(河)湟(水)交匯處以上黃河兩岸。東南接永靖縣陳井公社,西靠王坪公社,西南鄰劉家峽公社。民國時分屬永靖縣好義鄉皋蘭縣新城鄉;共和國成立後分屬永靖大川區、八區及皋蘭河口、湟惠區。1958年湟惠區撫河鄉劃入永靖縣西河公社。196年成立鹽鍋峽公社,駐鹽集。境內有蘭宜公路湟水焦家大橋、黃河撫河大橋,並有劉蘭鐵路專線過境,東達蘭州,西通青海,南通永靖縣城,交通便利。為紅棗、蔬菜主產地。有小學8所。有馬家灣、廟臺等古遺址,有古長城遺蹟。轄鹽集、方臺、陳家、朱王、新塬、黨川、黃茨焦家、福川、上銓、下銓、上車、撫河、小茨14個大隊,為鹽鍋峽、劉家峽庫區移民安置區。屬八盤峽庫區的有焦家、黃茨、黨川、上車、撫河、小茨、鹽集、金泉、福川9個大隊,199戶、1133人。淹坍耕地1475畝,均為水地。

2:西河公社

西河公社以湟水素稱西河而得名。位於湟水南岸狹長地帶。東接鹽鍋峽福川大隊,北瀕湟水與蘭州市紅古區為鄰,南接永靖王坪、坪溝,西與青海省民和縣毗連。民國時屬永靖好義鄉、共和國成立後相繼屬大川區、第八區。1958年成立西河公社,駐陳家灣。南聳大山,北有溴水,交通不便。湟水陳家灣大橋建成後稍有改觀,為大接杏及紅棗主產區之一。轄川水區陳家灣、紅城寺、二房、白川、沈王、灘子、周家、瓦房8個大隊,山區司家嶺、黃草嶺2個大隊,均為鹽鍋峽劉家峽庫區移民安置區。屬八盤峽庫區的瓦房大隊第一、二、三生產隊,1974年移民90戶、554人:淹坍耕地175畝,均為水地。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毛主席當年視察黃河

甘肅最美旅遊區:黃河三峽的前世今生2

炳靈石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