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始而無後憂

君子慎始而無後憂

【作者】宋春來

看到這一文題,便知謂一俗語,出處於經著,即《易》的延伸之語。

《易》雲:君子慎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故而,古人亦有言,慎始敬終等等的演繹。

是的,人生一世,委實不易。有者曰:“一念之慾不能制,而禍流於滔天。”做人慎始慎終,足見人活著並非很輕鬆的情狀。

君子慎始而後無憂。做君子,艱難也。君子,生就的是品性,猶具大成的境界,實不易啊。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人生,貴在自悟能覺,重在性情的高華,識靜守心的清歡。

做人,看似簡單的外在,內裡卻煎熬著百千萬種的交融。然而,當時年已遠,人將半老,意識到做人莫如溫柔敦厚來得坦蕩而安然。

從而,要有提及《易經•繫辭》中的一語,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以佛意視之,即既著相而又不可著相之解。其意看是淺顯,實則深邃而微妙乎!

在人生中,誰都免不了錯過諸多的機緣,被稱作缺憾。之所以錯失許多,就因由君子慎始終所致,才使人生終是無愧無悔。

現時而言,將來亦然,慈愛,善良,和真本這三者,即君子或聖人的質地所在。

當一個人做到了或完全達成了擁有慈、善和真這三方面的素質,也便最次的算是超越了“君子慎始而無後憂”的範疇。

何謂自由?何謂幸福!何謂人的生命的意義?似乎,惟有不缺失慈、善和真的根本,也富資格來論道那些。

倘若,想往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以及幸福等等,那便去努力在自己的心魂處像填空補缺式地鑲入慈、善和真的概念吧,且更能時刻地以此警醒自我的思想或言行。

做個好人,雖很難,但當適應的習慣了,也就不覺得有多麼的難了。如此,遂祝好人平安吧!

(2018-6-3,清晨,書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