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犧牲後,她的後人現在生活怎麼樣?


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的兒子彭雲早年公派赴美留學,後定居美國,現任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彭雲表示現在為國家做的事情少了,但從沒做過對不起祖國對不起家人朋友的事,他稱今後有機會還是想回國。 彭雲長相酷似江姐,彭雲說:“我和母親都是小寬臉,年輕的時候更像了,大家都這麼說。”因為一歲多時即與母親分開,彭雲對母親所有的記憶都來源於幾張有限的照片和他人的敘述。

彭雲的父親彭詠梧在與江姐相識、相戀之前,已和譚政烈(後改名譚正倫)結婚八年,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彭炳忠。“1946年4月,媽媽在成都生下了我。1947年10月,母親給譚媽媽(譚正倫)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不但將一切和盤托出,還囑譚媽媽儘快來重慶照顧我。那是我的兩個媽媽唯一的一次通信,但她們從來沒有見過面。”彭雲說。1948年2月,譚正倫冒著白色恐怖的威脅來到了重慶

從江姐的戰友手中接過一歲零十個月的小彭雲。1948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戰鬥中犧牲,江姐也於當年6月被捕。1949年8月26日,江姐在獄中用筷子磨成竹籤做筆,用棉花灰製成墨水,在毛邊紙上寫下託孤遺書。兩個月後江姐就壯烈犧牲,這封信成了江姐留給親人的絕筆。從1948年2月接過彭雲到解放前的將近兩年時間裡,譚正倫帶著彭雲躲過一次又一次劫難,使敵人抓捕彭雲、威迫江姐就範的陰謀沒有得逞。


剛解放的時候,彭雲大概三歲多,當時譚正倫還不知道彭詠梧和江姐都已經犧牲,抱著一線希望帶著小彭雲到處尋找他們的下落。後來得知母親在十天前已經被殺害,譚媽媽又揹著彭雲到埋有被殺害的烈士的地方去找,不久後我們又得知,父親早在一年前就犧牲了。” 後來,譚正倫一直把彭炳忠和彭雲兩兄弟培養成人。當彭雲已經在北京成家立業之時,譚媽媽的突然去世對他是一大打擊。

1976年,就在準備到北京來看孫子的前一天譚媽媽她突發高血壓去世了,那年才59歲。沒想到譚媽媽會在上火車前的最後一刻突然離世,沒能在我這裡享受到天倫之樂。”彭雲從小就在母親江姐的光環中長大,中學時代的彭雲享受的“特殊待遇”,只要彭雲在公眾場合亮相,必然會造成轟動效應,大凡學校裡有什麼學習競賽,彭雲一定名列前茅;他還一直擔任班幹部。中學時代的彭雲:從不聲張、驕傲,始終保持低調。

然而彭雲本人卻更願意把這種低調歸結為天性。如今,已經年過七旬的彭雲談起中學時代的記憶表情依然天真。 1965年,19歲的彭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70年畢業後分到了瀋陽一家工廠工作。1973年,彭雲與在北京工作的大學同學易小冶結婚。易小冶家在北京,外公是楊開慧的舅舅。1975年彭雲調到北京四機部一個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團聚。1977年,恢復高考和研究生考試以後


彭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研究生。隨後,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赴美國,先後在密歇根韋恩州立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學習,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馬里蘭大學擔任了一年訪問教授。1987年,彭雲回國在中科院軟件所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後來,美國一家知名的出版社看中了彭雲的博士論文,請他擔任第一作者,與導師合作在這篇論文的基礎上寫作出版一本關於人工智能中溯因推理的專著,彭雲因此又前往美國。

並在美國知名大學做到了終身教授。彭雲知道他是江姐的兒子。彭雲是位真誠和嚴謹的學者,他總是傾向於壓縮自己取得的成就。彭雲的兒子彭壯壯在同齡人中也堪稱出類拔萃。彭雲夫婦去美國後,彭壯壯由姥爺姥姥撫養長大,直到高二才跟隨父母到美國讀書。

彭壯壯曾在全美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進入前十名,並獲得具有少年諾貝爾獎稱號的美國中學生“西屋獎”,當時他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中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學畢業後彭壯壯考入哈佛大學數學系讀完本科,後又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博士畢業後,彭壯壯回到北京工作,現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及大中華區電信及高科技行業的核心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