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从五月到八月已三次去锡林郭勒,基本上走遍了锡盟的各个旗县。同时,我对草原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开始被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所吸引,到现在对草原文化的痴迷,使我重新认识了草原,再次审视了自己。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蒙古汗城

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晒某某地也开了蒙式餐饮店,那服务的着装,切割烤全羊的架势等等还真像那么回事。可事实是,“像”永远成不了真的,就算你真正去了大草原,骑了马射了箭,吃了真正的烤全羊也未必真正了解大草原,她辉煌的历史,博大深远的文化,稍稍了解就够那些“伪蒙文化”脸红的。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蒙古汗城

在锡盟敬三杯酒,有什么讲究?

每次来锡盟不管是到景区的欢迎仪式,还是在用餐时,主人都会热情的敬上三杯酒,同时还会伴有蒙古族的长调或者祝酒歌。那么这三杯酒代表什么意思呢?作为客人应该怎样接收呢?

在锡林郭勒一般迎来送往、吃饭宴请,一般都要献酒。敬酒者穿戴整齐的将酒斟满,双手捧哈达,哈达上放酒杯,先捧杯唱歌,歌声结束时,走近客人,低头弯腰,双手将哈达和酒举过头顶,示意敬酒。而客人接过银碗,退回原位,要微笑表示谢意,以右手无名指蘸酒进行“三弹”。首先要沾酒弹向天,以示敬天;再沾酒弹向地,以示敬地;然后再沾酒抺一下自己的前额,以示敬祖宗。客人在进行完“三弹”礼节后,才可以一饮而尽,如不善饮酒,将三杯酒各抿上一口,以示对主人的谢意和以诚相待的真情。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蒙古族献哈达和藏族有什么不同?

献哈达是藏族的礼仪,元朝时传入蒙古草原。藏族哈达多为白色,兼用红绿黄蓝色。蒙古族通常用蓝色,这是蒙古人所尊崇的蓝天的颜色,偶用黄白二色。

藏族地区献哈达,对长辈,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接受哈达者如果是长辈,则可以就坐受礼;如果不是长辈,则一定要站着接受,一般情况下,接受哈达的人要将接到的哈达调转折叠口还给主人。

而在内蒙古有所不同,现在内蒙古的一些旅游区,大都用献哈达的方式来欢迎客人,但是在法上往往有些出入,比如,把哈达直接套在游客的脖子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与藏俗不同,蒙古族在敬献哈达时一定不挂在脖子上。在古时候,这样是为了向对方表示,我的哈达里不会有凶器。所以,如果你作为一名游客,一定不要被这种错误的做法所误导,正确地接受蒙古族礼仪,你才会真正领会到它的文化底蕴。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蒙古袍的穿着有什么讲究?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在内蒙古,各个盟旗的蒙古袍制作风格和款式都不一样,有的简洁大方,有的雍容华贵。但是不管穿什么样的蒙古袍,它的穿着都是一件正经、严肃的事情,整洁端正的穿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种尊重。穿袍子时,一定要穿靴子,戴帽子。尤其到祭祀的时候,必须是袍子、靴子、帽子配套,这样才显得整体协调,严肃庄重。在端茶敬酒的时候,不能捋袖,不能袒胸露颈,袍子的下摆不能从锅碗瓢盆上扫过。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乌拉盖半拉山

吃了那么多次烤全羊,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也许你在各种地方吃过烤全羊,但是在锡林郭勒吃烤全羊是非常有仪式感的。烤好的全羊装在盘子里,由四个盛装的蒙古族汉子抬到广场来了。仪式的开启,在客人中选两位尊贵的客人扮作“王爷”和“王妃”,由“王爷”手持蒙古刀,在羊的头顶和身上划个“十”字,从羊身上割下一块肉;再接受蒙族姑娘的银碗敬酒,用无名指蘸酒弹酹,举杯祝辞,然后一饮而尽。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蒙古马为什么是世界上最牛的马?

我们来聊聊当年陪伴圣主成吉思汗,铁蹄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马。历史上铁蹄横扫欧亚大陆的也只有蒙古马,蒙古马是蒙古族人心中的图腾。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阿巴嘎黑马,内蒙古铁蹄马、鄂尔多斯乌审马、乌珠穆沁马并称内蒙古4大名马,在蒙古人眼里无论任何品种的马都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个人偏爱不同。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说到乌珠穆沁白马的特别之处在于相传圣主成吉思汗的81匹白色战马就是来自于乌珠穆沁。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乌珠穆沁部落,是蒙古高原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部落。《蒙古秘史》里记载,12世纪末,圣主成吉思汗在阿拉泰用99匹白马祭祀长生天,17世纪,乌珠穆沁部落从阿拉泰山北麓的葡萄山启程,男人骑着乌珠穆沁白马、女人头上裹着白色头巾,开始了史诗般的部落迁徙。

经过长达万里的马背奔波,乌珠穆沁部落最终选择在锡林郭勒的东北部草原生活,这就是乌珠穆沁游牧文明的渊源。时至今日,乌珠穆沁白马仍守护在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白马群仍高贵、悠闲的生活在锡林郭勒的乌珠穆沁草原上。

到蒙古族牧民家做客,都有哪些讲究?

一般游客到大草原,只是在景点游玩,很少有机会能深入到牧民家里,感受草原人真正的日常生活。如果你有机会能走进他们的蒙古包里,那么一些重要的礼仪还是必须要懂的。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我们进蒙古包的时候千万不能踩门槛,也不能在门槛垂腿而坐,更不能挡在门口,这些蒙古包的禁忌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也是当地的风俗。在进入蒙古包的时候要先撩毡门,之后就从门槛跨过去,当地人认为门槛是住户家的象征,踩了可汗的门槛便有辱国格,踩了平民的门槛便败了时运。所以都特别忌讳,令行禁止。尊重主人的客人,不但脚不踩蒙古包的门槛,连毡门也不能从正中而入,而要轻轻地撩起祥云帘子,从毡门的东面进去。把右手向上摊开,用手指头肚而触一下门头,才能进去。这样做的用意是祝福这家太平吉祥。

锡林郭勒除了大草原,还有那些地质形态?

我们对草原了解太少,其实在大草原上还有许多地质形态存在,比如苏尼特左旗的宝德尔石林、苏尼特右旗的大红山戈壁。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苏尼特左旗宝德尔石林

从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驱车160公里到达宝德尔石林,这里是千年风沙吹成的雅丹地貌,伫立在中蒙边境。当人烟远去,大自然竟美得如此放肆任性。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苏尼特右旗大红山隔壁

在苏尼特右旗的大红山戈壁,特别酷似澳大利亚著名的艾尔斯岩,这里有大小红山、大小四方山、敖包山,以及五彩沟、红龙沟、野骆驼等,都非常震撼,超出了你对草原的一般想象。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敖包山

看上的女孩可以抢,这是蒙古族的婚俗吗?

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曾盛行抢婚习俗,男方家召集人马将对方家的女儿抢来和自己儿子成亲,如果没有抢成功,两家会结下冤仇。公元十三世纪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才普遍实行聘婚制。 蒙古族的婚俗是从求亲开始的,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

所以抢婚这种习俗是真的,不过那已经是十三世纪以前的事了。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二连浩特实景演出《一代天骄》再现了古代蒙古族的抢亲习俗

锡盟《都仁扎那》背后的故事?

都仁扎那是锡林郭勒的一位民间搏克手(摔跤手),在那达慕大会上都会有摔跤比赛,而蒙古王爷门都有自己养的搏克手,为了能保证王爷们的搏克手获胜,他们让都仁扎那退出比赛或者认输,但是都仁扎那没有屈服,在赛场上把王爷们的搏克手全部打败了。于是王爷们雇佣了杀手,在都仁扎那回家的路上把他杀害了。一位美丽的蒙古姑娘在那达慕大会上看到了都仁扎那英勇的表现,所以创作了这首歌颂他的歌曲。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有朋友说,草原已经去过许多次了,康西草原、丰宁坝上的大汗行宫、 张北坝上的中都原始大草原,可总觉得这些都不是心中想象的草原。

来锡林郭勒不仅仅是看草原这么简单

小编觉得草原应该是一望无际、牛羊成群、蓝天白云、小河流淌。在看到其他行者的游记,才发觉那些都是半耕半草的草原,真正的草原应该是在内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