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堆:脱胎换骨获“新生”

元古堆:脱胎换骨获“新生”

开栏的话

40年改革潮涌,40年沧桑巨变。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以来,经过40年砥砺奋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蹄疾步稳的发展,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走出了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迈进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从未停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神州大地继续谱写着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东方篇章。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充分展示我市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历史性的成就,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牢记嘱托拔穷根 撸起袖子加油干 元古堆:脱胎换骨获“新生”》为开栏之作。

2013年2月3日,腊月廿三,农历小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看望群众。总书记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察百姓苦,亲切鼓励干部群众:“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5年过去了,当初贫困落后的元古堆村如今已成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党和国家的倾力支持下,5年来,元古堆村究竟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蝶变之路?带着好奇,记者再次走进了元古堆村。

齐心攻坚:村庄旧貌换新颜

曾经的元古堆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远古”而“落后”,三面环山,自然资源极其有限。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465.8元,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就有380户1598人,贫困面达到83.4%。

在87岁的村民马岗的记忆里,那时村里人的生活可苦了——吃水得去村头的泉里挑,因为水质不好,村里人易患“大脖子病”和“大骨节病”。遇到下雨天,村里的路就成了烂泥沟。

如今的元古堆村早已告别了“远古”,迎来了“新生”。

村口气派的石牌楼上书写着“元古堆”几个大字,一条条水泥路从村民家门前通向外面的世界;一排排白墙红顶的新农居在远处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文化广场上老人在聊天,孩子们在追逐嬉闹;清清的洮河水引到了家家户户的院落,光伏食用菌产业园区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大石头沟休闲度假区里游人如织……好一个欣欣向荣、祥和幸福的美丽乡村!

村党支部书记黄满强是元古堆村巨变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他说,总书记视察后,元古堆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将元古堆村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示范村、全市“双联”行动示范村、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定位和三年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建成幸福美丽乡村的目标,经过5年的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终于使昔日的“烂泥沟”变成了如今的“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

5年来,元古堆村累计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1526.08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产业发展项目9个、公共事业项目5个;自来水入户、农网改造、村社道路硬化、集中安置区建设、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黄满强说,如今村里的路好了,房子新了,自来水通了,学校、幼儿园、广场都修起来了,村里人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广了,群众的腰包鼓了,日子甜了,脱贫的底气更足了。

党员金有财高兴地说:“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总书记的关怀和党的好政策!”

走在元古堆村宽敞的水泥路上,村主任郭连兵感慨地说:“我们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好好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才能对得起总书记的期望!”

富民花开:致富路上笑开颜

走进甘肃碧远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苗木基地,村民龚会兰正在基地管理员的指导下,按照公司收购标准,选择适宜的苗木。

龚会兰说:“我把家里的三亩半地全部入股给了公司,我负责苗木的田间管理,收购时和公司五五分红。按照今年公司收购的保底价计算,收入在18000元左右。”

该基地管理员告诉记者,按照公司的收购计划,基地今年将出售苗木1万株,将为入股农户带来75000余元的苗木收入。随着苗木的逐年生长,符合收购要求的苗木将会越来越多,基地农户收入将会逐年增加。 (下转第二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