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的風,裹挾著麥香草味,綿軟而清新;錦溪的水,浸染了魚蝦腥氣,幽碧又甘甜。風,過濾了雜質,稀釋了塵霾,使錦溪古鎮越發清朗通透;水,洗滌了汙垢,淨化了生態,讓"夢中少女"愈加溫婉靚麗。

這裡的風,可以給你卸載疲憊,水,能夠為你清空勞累。被喧囂紛擾的心,將悠悠平靜下來;讓世俗捆綁的人,會漸漸舒緩下來;給瑣事紊亂的腦,會慢慢清明起來。

這裡寧謐淡雅中彰顯意蘊,嫻靜素樸裡盡展風姿。沒有燈紅酒綠,遠離車馬噪雜。古色古香便是最好的風景。

錦溪,鎮以溪名。志載:"一溪穿鎮而過,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若錦帶,故曰'錦溪'"。"水"是錦溪古鎮之魂。坐落在"五湖三蕩"環抱中,錦溪宛如金波玉浪中一顆璀燦的明珠。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人文薈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旖旎,留存著許多人文景觀、古蹟名勝和無數獨具明、清特色的建築群。它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西南23公里處,東靠澱山湖,西依陽澄湖,是崑山的南大門。錦溪展現出古典與時尚的巧妙融合,經濟發展和人文建設齊頭並進,現代文明與燦爛歷史交相輝映。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當你走進錦溪古鎮就會發現這裡的傳統建築以明、清、民國初為主,具典型的江南建築風格。古鎮佈局,以河道為骨架,街道依水而建,房屋臨水而築,水、路、橋、民居、街市巧妙而自然地融為一體,也就是"夜睡聞水聲,開門就見河"。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區現存26座古橋,大都為明清建築物,橋上碑記、掛聯、花紡鐫刻精細,形成水鄉特有的"橋文化"。古鎮區普慶橋上鐫有這樣一幅對聯:"東迎薛澱金波遠,西接澄湖玉浪平",形容古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以及當時商家雲集、船貿發達的繁榮景象。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下了車,往鎮裡走,入眼的便是一條水上長橋,沿著湖面長橋闖入古鎮中,水巷兩邊的綠樹,在風中輕擺枝柳,映襯著座座灰白色古石橋,加上遠近的石駁、河埠、青瓦、紅柱、風雨長廊,就像進入畫意仙境一般。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小鎮雖然說不大,但是這裡的橋可真是不少。"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之說便是錦溪古鎮的獨有的一大特色。從唐朝的紅木橋,到宋時的裡和橋、太平橋以及明清時代的天水橋、普慶橋、十眼橋……這些橋大部分已經在這裡生活了百年,已經和這裡的環境融為一體,在這裡沿著古橋河邊散步,靜聽遊船飄出的江南絲竹,慢慢的走,慢慢的享受。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錦溪有別於江南水鄉的另外一個看點是博物館。錦溪有篆刻館、古董館、歷代錢幣珍藏館及古磚瓦博物館。在這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古磚瓦博物館現在位於鎮上清代民居"丁宅"內,收藏各類古磚瓦珍品2300多件。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進入古磚瓦博物館,前人的建築技能讓我們驚歎。館內珍稀罕見的秦磚漢瓦以及明城牆磚都有珍藏。珍藏最早的一塊磚,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了。此磚為良渚文化遺物,它由黏土,礱糠和稻草等江南常見之物糅合,並以竹竿和蘆葦作為骨架,經過堆積大量乾柴用火焚燒製作而成,考古界稱其為"紅燒土"。從明朝以來,古鎮以窯業生產而著稱,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支柱工業,形成了獨特的"磚瓦文化",錦溪古磚瓦博物館亦為國內首創、僅此一家。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美麗優雅的錦溪,有著兩千餘年的歷史積澱,聚匯江南水鄉之獨特神韻,苑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在這裡等待著你們。

地址:錦溪古鎮地處江蘇省西南

交通信息:

公交車:

1. 先到上海,乘上海地鐵11號線到花橋站,再轉乘坐遊7路到錦溪(遊7路終點到周莊汽車站);

2. 先到崑山,在崑山新客站乘130路公交車到錦溪(130路公交車終點到周莊汽車站);

3. 先到崑山,在高鐵南站乘133路公交車到錦溪(133路公交車終點到周莊汽車站);

4. 先到崑山,在亭林路的奧灶館站乘161路公交車,到錦溪錦江花園站下車(161路公交車終點到周莊汽車站)。

自駕遊:

根據自己的情況定製屬於自己的旅行路線。

周邊景點:

陳妃水冢

"誰見金鳧水底墳,空懷香玉閉佳人。君王情愛隨流水,贏得寒溪尚姓陳。"這是文徵明的《陳妃水冢》詩。詩中所指的"君王"指宋孝宗(一說宋高宗),"佳人"指其妃子陳妃。"陳"指古鎮錦溪(原名"陳墓")。文徵明的詩,不但表達了自己憑弔古人之內心感受,還巧妙地點明瞭古鎮得名的緣由。 站在錦溪"蓮池禪院"內,一眼就可見到五保湖中有一個立於水中的"獨圩墩",那就是"陳妃水冢"。

錦溪古鎮|芳華似錦,匯流成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