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很多年,我還是沒學會什麼才算「好好地道別」

畢業了很多年,我還是沒學會什麼才算「好好地道別」

怎樣才算「好好地道別」?這個問題蘊含了人們一個美好的期許——只要我「好好地」道別了,分離便不再那麼痛苦、悲傷和難過了。

事實是,沒有所謂這種「好好地道別」,每一次「道別」中都蘊含了分離、失去、痛苦,甚至是無法挽回。

梁實秋在《送行》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這句話是出自他的朋友之口,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這句話中就體現了,人們不願道別的心態,這彷彿是,只要我不說「再見」,就不會感到一切都結束了,或者說就不會感到傷感了。這場分離就更像是「一會兒見」。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所以,似乎道別是有意義的。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學會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與人道別,這本身就是一種交往技能」。

所以與其問「如何好好地道別」,不如問「如何有意義地道別」或「認真道別的意義在哪裡」。

認真道別的意義是學會接受分離。所以學會如何認真地道別,其實是每個人這一生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認真的道別充滿了存在主義意味,它讓人們和過去的情感牽絆在心理上分離(或者說拉開心理距離,有時候有些永遠的失去,徹底分離是很難的,但是能夠拉開一定的心理距離,以第三人稱的姿態去閱讀和回憶,分離便能夠成為一個具有價值和意義的故事)。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認真的道別」是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中的女主角渡邊博子的那段告白。博子的未婚夫三年前在一場雪崩事故中喪命,三年間她不斷給未婚夫寄信,希望在天國的愛人能夠收到自己的問候(情感上未分離,依然牽絆著)。

三年後的一天,她在一直追求自己的好友秋葉的陪伴下,再次來到事故發生的山腳下。秋葉說,“就是那座山。看清楚了,藤井就在哪裡。”渡邊博子一路奔跑到雪地中央,對著延綿的山巒高喊:“你好嗎?我很好。”

畢業了很多年,我還是沒學會什麼才算「好好地道別」

畢業了很多年,我還是沒學會什麼才算「好好地道別」

這場「認真的道別」讓博子開始放下這三年的執著,在內心裡真正和過往的故事揮揮手進行道別,開始考慮秋葉的追求,繼續自己前方的人生旅途(當然這不是電影全部的主題,這部電影還有更深遠和有趣的意味)。

認真的道別,不在於外在的動作和形式,不是那一句「再見」或「後會有期/無期」。認真的道別,其意義蘊含在心理層面,只有在內心真正進行了一場「哀悼」,道別的心理意義才算真正經過。就像「未經充分悲傷」的失去,人們是難以釋懷的,「未經充分哀悼」的喪失,也會在人們內心裡長久留下遺憾與牽絆。

從這個層面上說,「再見」不是說給別人聽的,而是說給自己聽的。任何牽動自己的分離,都需要我們去說一句「再見」,若是這分離不可挽回,便說一句「後會無期」。

創傷心理學家Tedeschi和Calhoun發現,人們在面對重大創傷之後,常常會存在一個階段,不相信自己會經歷如此糟糕的事情,他們會問:「Why me?」上天為何讓我遭此不幸?

這種心理狀態叫做否認。面臨分離,人們也常常會否認,就像梁實秋的友人一般,「你走,我不送你」——因為,我們都不願面對分離,好像否認它,就可以裝作它沒有發生。

但是,現實總會打敗我們的幻想。失去的真正失去,分離的永遠分離。

不告而別也好,認真地說再見也好,都是一種選擇。但時刻意識到、並勇於面對「分離的可能性」,人們才能學會珍惜當下。

遺憾的是,人們常常只有在經歷分離的創傷之後,才能意識到。但這也是一種意義,道別的意義——珍惜當下的生活,對生命中重要的事情進行重新排序,將更重要的、更有價值的事情優先去完成。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中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它幫我指明瞭生命中重要的選擇。因為幾乎所有事情,包括所有的榮譽、驕傲,所有的難堪和失敗的恐懼,這些在死亡面前都會消失。我看到的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有時候你擔憂失去某些東西,“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知道避免這種擔憂的最好辦法。你已經赤身裸體了,你沒有理由不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就是認真道別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