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您好,我是君山,一名站在中國教育最底層看教育、發聲音的一線教師,感謝您的關注,期待與您交流,真誠與您做朋友!

今天,一位家長和君山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女兒上高中,化學成績不好。家長到處找老師給她女兒補課,但沒人答應。最後,通過人情關係,終於找到一位老師。這位老師給她女兒補了16天,每天3個小時,最後要了3000塊。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然後很多人可能會很關心這位家長最後的反應,很想聽到這位家長一邊找老師補課,一面罵老師有償家教沒人性的故事。但是,故事的發展完全不是這樣的。

這位家長說:很感激這位老師,如果他不給我女兒補課,我就要送她去培訓機構,那樣可能會花上萬塊錢。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又違規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樣的想法。可以在留言裡和君山進行交流。

君山聽完之後,想到的是這麼一個問題: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笑?誰又在哭?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誰在哭?很多人可能覺得,禁止有償家教,教師會哭!

說句實話,恰恰相反,很多教師反而會覺得如釋重負。君山作為一線教師,可以告訴大家,如果可以休息,教師不會選擇去補課,理由如下:

1、 近些年,在國家的重視下,教師的地位待遇都有所提高,雖然比上不足,但是溫飽有餘,很多老師已經不屑於進行有償補課了。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以有償家教為樂的老師當然也有,但肯定不是主流;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2、 教師用失去“朝九晚五”,才換來了“一寒一暑”,真的很希望在假期裡好好休息。

教師工作的辛苦,君山在前面的文章裡已經描述過。平時每天6點半上班,一天都在學校,晚上9點半回家,尤其是班主任,在學校時間不算,即使到家了,也要手機隨時待命,等候處理學生問題。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很火的事情,很多人可能也瞭解:

一位女教師,35歲,因為工作壓力大,患上抑鬱症,最後留下遺書攜女自殺了。

看完這個例子,君山心裡是很有感觸的,她的經歷:超大的工作量、帶病還要工作、學校不同意請假等,都是現在教師工作的真實寫照。她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師,那麼其他普通老師的生活基本就是和她一樣的。已經那麼累了,怎麼還會想著去補課呢?人都沒了,要錢何用?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3、 參與家教工作不僅有風險,還要背“上課不教下課教”的罵名,很多老師會想,何必呢!

國家三令五申,在職教師不得參與家教活動,關於這一點,每個學校都是傳遞到位,並會對教師進行再三教育的。並且現在的社會已經形成了一股“教師不得參與有償家教”的輿論氛圍,試想,賺點辛苦錢,還要有一種“過街老鼠”的感覺,但凡有點血性的老師,我想都是不願意去幹的。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那麼既然“禁止有償家教”,教師不會哭,到底誰在哭?又是誰在偷笑?

君山認為,禁止教師有償家教,最為傷心的應該是家長,而在偷笑的是培訓機構。

沒有老師給孩子補課了!但是,家長希望孩子先人一步的“補課需求”是在的。像醫生是休息了,但病還在啊,怎麼辦呢?很多家長只能病急亂投醫,別無選擇地進入培訓機構的懷抱。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培訓班的市場迅速做大,各種家教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在某些地區,甚至出現一個學校門口十幾家培訓機構的情況。至於質量如何?根據君山的瞭解,大部分培訓機構都是採用“包裝制”,拉一個大學生包裝一下就是“名師”,拿一份“普通試卷”吹一吹就是“狀元寶典”!當然,這也不絕對,但是大部分如此是沒錯的。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對於沒有鑑別力的家長,輔導機構怎麼吹都行,反正培訓機構把孩子的“病”吹得越大,把培訓的 “療效”吹得越好,什麼“幾天內提升成績”,“包進重點中學”等等,口號越響,最後家長交的錢就越多。原本校內補課幾百塊就能搞定的事情,最後家長卻可能要花上萬,甚至上十萬才行!而效果呢?前面說了,大部分培訓機構靠“包裝”!

花更多的錢,得更少的效果,你說最該哭的是不是家長?只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禁止教師有償家教,誰在哭?誰又在偷笑?

最後,君山想說,有“家教”是因為有市場。如果僅僅試圖通過簡單的禁止教師“有償家教”的方式去達到學生“減負”的目的,最後往往是得不償失的。因為老師不補了,自然會有“培訓機構”。而且相對於老師補課,家長最後要花上更多的冤枉錢,浪費孩子更多的時間,還往往最後達不到效果。這個鍋到底誰背

好了,以上是君山的觀點!各位網友,你對“禁止教師有償家教”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發表你的看法,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