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

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

近期,內地企業赴港IPO的消息接連不斷。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7月9日雷軍就攜一眾高管敲鐘掛牌上市;6月25日,美團點評招股書在港交所披露;此間,大股東為騰訊的同程藝龍,也赴香港遞交招股書、啟動IPO計劃,或將成為香港OTA第一股。

2016年,同程旅遊集團分拆為同程網絡和同程國旅兩大板塊,前者主要通過線上平臺提供酒店、機票、火車票等產品,後者主要是旅遊度假及相關多元化產業。2017年底,同程網絡啟動與藝龍的合併進程,並於今年3月份完成合並,同程國旅則與文旅、航空、金服、眾創等被全部納入同程控股架構下。在正式遞交IPO申請前,同程藝龍基本完成了業務和架構上的整合。

同程藝龍的誕生,或許也會重演當年大眾與美團合併時所經歷的問題。但與之不同的是,同程藝龍的業務領域跨度並不大,不必多面迎敵;但這家公司的未來究竟會多性感,也是很多人心中盤旋的問題。

可以看到,儘管同程藝龍頭頂多個光環:大股東陣營裡,騰訊、攜程、華僑城悉數列位其中,攜帶著2017年近7億元人民幣盈利真金白銀上市;但無可避免的是,大家也關注到同程藝龍的流量主要來自騰訊支持,搭著微信錢包的高速列車取得了轟轟烈烈的發展,且一定比例的供應來自攜程等。

或許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相比於在美股上市的攜程和途牛,在香港衝刺IPO的同程藝龍代表了投資者對未來生態型OTA的估值判斷——經過了PC時代、移動互聯時代以後,OTA或許將迎來所謂的生態帝國時代;而背靠著阿里巴巴的飛豬,背靠著騰訊的同程藝龍和自己產生流量的美團,將成為其中新生態的代表。

因此,這家公司對於競爭壓力較大的細分業務板塊作何佈局,也是觀察者眼中接下來的重點。

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

一把雙刃劍:流量與供給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同程藝龍在經歷合併之前,已經有了“老樹發新芽”的跡象。

據虎嗅網統計,2017年,“原藝龍”和“同程線上”營收分別為25.2億和27.1億,合計52.3億,同比增加43.6%;同程藝龍總營收相當於攜程的19.5%,增速比攜程高4個百分點。其毛利潤達到攜程的16.1%,毛利潤率與攜程的差距正在縮小。

這一切或許與騰訊的支持息息相關。參看同程藝龍招股書,2015年至2017年,同程藝龍平均月活躍用戶由8870萬,增長至1.212億人次。具體來看,2017年,同程藝龍的騰訊旗下平臺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為7960萬,移動應用程序及WAP頁面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為2790萬,網站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為1370萬。

這樣來看,同程藝龍目前60%-70%的流量來自騰訊旗下渠道。

“兩三年前,同程與藝龍可能更多是選擇在市場進行投放,獲取一位客源可能會花費500元或更多,並未太多思考騰訊旗下渠道的重要性,也就是說該渠道的想象力在彼時並未發生。而依據現有數據來看,騰訊的流量加持可以為投資人提供一定想象空間。”海擇資本創始人羅海資對TBO表示。

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

在已經過去的那個OTA亂戰時代,還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同程一直在試圖尋找自身新的流量增長點——包括髮力中老年旅遊的百旅會、開設線下門店以及試圖孵化諸多主題遊創業項目,可以說同程幾乎將每個資本追捧過的打法都嘗試過一遍;這家公司自身強勢的“銷售基因”也在這個過程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比如,據接近同程的人士介紹,“2015、2016年,同程的落地動作較多,對門店的佈局投入也較大。比如一個月內,可能要求在某省至少開6家門店。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前期在租金、客流與坪效等方面,可能控制上就比較粗放。而且又是直營模式,人力等成本也大。”

但最終隨著整個行業的風雲突變,以及資本意志的轉向,同程做出了最務實的選擇:拆分,然後從自己燒錢引流、爭當入口的打法,進化成承接騰訊系流量的“生態同盟”。

從移動互聯網創業如今的狀態來看,這步棋或許是非常明智的:綜合來看,除此之外的其他路線,對同程藝龍來說除了苟延殘喘就是“一曲涼涼”,更不用想今天能夠遞交IPO申請了。

當然,接下來也要看同程藝龍能否進一步細化在騰訊渠道的運營;另一方面,社交工具的轉化率確實也存在“天花板”——最終對騰訊流量的借勢能否稱得上成功,其衡量標準也很簡單:主要收入來自住宿預訂與交通票務的同程藝龍,未來能否在業務發展上給人以更強的說服力?

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

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

某互聯網公司中高層人士曾對TBO表示,同程藝龍一方面流量主要來自騰訊旗下平臺,另一方面部分供應來自攜程(注:2017年,攜程及其聯屬人士(作為一個集團)佔藝龍總採購額35.9%)。這種從流量到供給的高依賴性,雖然依託大股東身份給予同程藝龍源源不斷的支持,但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出現意外將成為同程藝龍未來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

但實際來看,同程藝龍的未來有很大一部分將依託於自身“長袖善舞”的能力,從歷史經驗看他們也保持了在各大股東中間的遊刃有餘,得到了騰訊錢包的獨家入口支持。不過另一方面,因為打法與攜程類似,攜程今天面臨的很多問題,恐怕都會影響到觀察者對同程藝龍未來的考量。

未來變數與格局

同程藝龍上市後,行業內某些玩家或面臨一定壓力,特別是隨著美團點評也將進入資本市場,各家競爭策略是否會逐步轉變、行業版圖是否將被影響,仍未可知。

對於同程的老對手途牛來講,同程藝龍的上市或更多產生正面影響。華僑城入股同程藝龍後,資料顯示同程藝龍的估值約在230億元,根據虎嗅網的預測,“假如在香港主板能夠獲得與攜程相同的市銷率,同程藝龍市值約50億美元,但在線旅行是萬億級市場,同程藝龍填補了香港主板在這個領域的空白,又有騰訊給錢給流量,閱文集團股價回落後,最新市值為86億美元,同程藝龍市值應在100億-150億美元”。

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

而同程藝龍是否會對途牛產生影響,在上述人士看來,這兩者似乎不太能夠對標,因為儘管途牛有機酒業務,但主要收入來自跟團遊。如果對標,更合理的方式是將途牛與同程控股相比。

實際上,同程藝龍自身的處境比較“微妙”——攜程為其第二大股東,同時提供一定比例的供應,但雙方存在競爭關係。而招股書中,同程藝龍也提到,部分現有及潛在對手可能有更強的競爭優勢,其業務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攜程方面對同程藝龍的態度,最終可能通過對其股權的處理可見。羅海資認為,同程藝龍上市後,如果攜程對其持股逐漸降低,則意味著攜程認為這部分業務比較重要;如果未見減少,可能表示攜程選擇不“翻臉”為宜。

另據招股書,騰訊授予同程藝龍騰訊入口的獨家運營權(條件為保持市場領導者的地位且有能力提供良好用戶體驗),二者的業務合作協議將持續至2021年。這意味著,期間騰訊與同程藝龍的利益會相互綁定。

羅海資介紹,從董事會架構看(同程兩席(吳志祥、馬和平)、藝龍兩席(江浩、梁建章)(相當於攜程兩席)、騰訊兩席、獨立董事三席),攜程並不具有深度影響同程藝龍決策的能力。

而考慮到與騰訊方面的關係,以及當下流量等問題,攜程對其態度或將比較“謹慎”。一方面,同程藝龍通過騰訊旗下渠道獲得的客人,屬於攜程的存量還是潛在增量,還較難界定。儘管這一方式會比通過自有渠道銷售獲利少,但至少能得到一部分收益。

另一方面,“攜程若中斷相關合作,同程藝龍在處理酒店庫存方面的合作上,選擇美團也尚未可知,因為二者股東同樣為騰訊。若如此,攜程將面臨更大損失。”

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會有個怎樣的未來?

美團這一“年輕勢力”也不可小覷,特別是考慮到美團點評也於近期開啟了IPO之路。

部分業者表示,其上市後,在酒旅領域與OTA等公司的競爭似乎不會比上市前更激烈,美團大概率會以比較穩健的方式發展,而整體的酒店佣金率或將向“中間位置”偏移,達到相對合理的水平——比如美團可能提升佣金,某些OTA下調佣金。

但也有業者表示,“酒店佣金普遍水平達到某種平衡”,可能也只是個願望——畢竟美團酒旅也還有著高速發展的需求。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同程藝龍和美團上市後,將導致市場排位在第四名之後的競爭者更難生存,因為他們很難接近“領跑者”的住宿預定量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