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真金白銀擴大引才範圍

3月9日,生態城召開2018年人才工作大會,對推進生態城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高層次人才和人才工作先進單位進行表彰。這是生態城開發建設十年來,首次正式對外亮出“人才成績單”及人才戰略體系,展示了引才、聚才、育才的“生態城決心”。據瞭解,生態城近年來不斷加大力度引進人才,先後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用以吸引各類高層次人才進駐。今年,生態城也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力築人才高地。

完善制度保障

人才聚集效應凸顯

開發建設十年來,中新天津生態城始終以開放的姿態歡迎人才、以真誠的態度打動人才,讓各類人才在生態城安心工作、潛心科研、放心創業。人才已經成為推動生態城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寶貴財富。

會上,周澤奇等20名高層次人才、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等10家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和傑科(天津)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等5家優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受到表彰,王興等25名企業家被納入傑出企業家健康關懷計劃。這些表彰的背後,是生態城打造人才發展高地的創新舉措和積極嘗試。

近年來,生態城人才政策逐步健全,先後出臺了《中新天津生態城人才引進、培養與獎勵的暫行規定》《中新天津生態城引進緊缺人才的優惠政策意見》《中新天津生態城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暫行管理辦法》《中新天津生態城吸引儲備人才政策兌現辦事指南》和《中新天津生態城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人才引進落戶服務指南》等政策,全方位鼓勵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為區域聚集人才、留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通過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建立健全人才引進途徑和培養機制,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生態城的人才吸附力正在逐漸增強,人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聚集“強磁場”效應不斷凸顯。

截至2017年底,生態城大專以上學歷人才達1.7萬餘人。其中,在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方面,生態城大手筆引入院士2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人、京津冀領軍人才1人、市“外專千人計劃”專家3人、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人才24人、濱海新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人、入站博士後36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266人。

完善人才政策

提升區域吸引力

如何讓優秀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生態城堅持把優化生活環境作為人才成長的關鍵環節來抓。

作為生態城創業領軍人才,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澤奇獲得了150萬元的購房補貼,是生態城獲得最高額購房補貼的“第一人”。對於生態城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風氣,周澤奇深有體會。早在2014年,周澤奇帶領團隊準備創業時,生態城就“慧眼識英才”,為其提供了一個孕育成長的平臺。“在管委會的幫助下,我們來到生態城3個月就有了生產車間,當年就有了4個產品。如今看來,生態城為丹娜生物提供了生長的土壤,也給了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周澤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丹娜生物在行業內已經成了標杆,其研發出的10餘個IFD早期檢測新產品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了國外醫藥企業的技術壟斷,每年銷售額都實現翻倍增長,已經成為生態城土生土長的創業品牌。丹娜生物計劃立足生態城,未來2-3年登陸IPO。

為了吸引更多像周澤奇一樣的人才到生態城就業、創業,通過人才帶動區域更好地融入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之中,生態城今年將繼續強化政策創新,提升區域吸引力。

“今年生態城將進一步加強政策創新,充分結合主導產業發展需要集聚人才。”生態城管委會副巡視員靳美珠表示,要圍繞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全力落實各項人才引進計劃,面向海內外廣攬一批領軍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同時要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支持創新創業,從平臺建設、項目支持、設立產業引導基金、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強與京津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生態城創新創業。此外,對有成果、帶項目、能推動區域產業升級發展的高層次人才,生態城將實行特殊政策、建立特殊機制,特事特辦、“一人一策”,真正把生態城打造成為人才幹事創業的樂土。

據介紹,生態城引才範圍今年也將拓寬至7個層次,既包括頂尖人才、國家級人才等高層次人才,也包括碩士、本科畢業生等緊缺急需人才。在擴大引才範圍的基礎上,生態城針對人才需求,進一步拓寬優惠內容,除購房補貼、工作津貼、人才落戶等“常規動作”外,還將在配偶就業、子女教育、醫療保健等方面探索創新制度。按照計劃,今年,生態城將對引進的人才按照層次將給予5萬-200萬元的購房補貼、800-10000元/月(連續兩年)的工作津貼、未就業配偶2000元/月的生活補貼、子女優先安排入園入學等待遇。鼓勵人才柔性引進,符合條件的將給予5萬-20萬元的獎勵;鼓勵學歷進修、職稱提升,符合條件的給予5000-10000元的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