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於阿爾山的百萬株白樺林

瑟瑟的白樺林,生長在內蒙古阿爾山的這片黑土地上,莊重樸實,優雅寧靜,包容著所有記憶,歡喜和落寞,堅守著自己的生命,堅守著這種沉默與樸素的美麗。

相逢於阿爾山的百萬株白樺林

曾經有一位姑娘在白樺樹下,默默地注視著自己的愛人隨二戰時期的部隊遠走。戰爭勝利了,而她的愛人卻再也沒有回來。這是歌手朴樹《白樺林》中的故事。在阿爾山的這片白樺林,每一片墜落的樹葉發出的聲響,都像是白樺樹下那位姑娘的心聲。憂傷的白樺林啊,究竟吸引了多少世人的目光。樸素的白樺林啊,為何能讓阿爾山變得如此多情。

相逢於阿爾山的百萬株白樺林

穿行於阿爾山白樺林中,彷彿行走於自己的心靈之壁,靜靜地分享心臟的靜謐和安詳,一株株筆直潔白的樹幹衝上雲霄,不側不倚,挺拔而秀朗,像戰士,庇護著林裡的一切。

著名作家據說列夫·托爾斯泰就常年居住在白樺林裡。他說“慈愛地撫摸樺樹溼潤而光滑的樹幹,或輕聲呻吟或竊竊私語。”

相逢於阿爾山的百萬株白樺林

阿爾山白樺林與其他城市都不同,彷彿它的存在才是阿爾山風景的標配,幽靈,古樸,風情萬種。畫家在這裡尋找色彩,詩人在這裡尋找靈感,攝影愛好者在這裡尋找光影。相逢於阿爾山古樸的白樺林,用大自然詮釋生命的韻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