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力量」以文化爲鄉村振興鑄魂

「先鋒力量」以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有這樣一個基層黨組織,帶領著一批又一批的傳統文化宣教群體,走進家庭,走進學校,走進農村,走進企業,走進機關,與大眾面對面,傳播傳統文化,教化人心;帶來了這樣一組依舊在不斷增長的數據,420名講師、15個鎮街區、145個市直部門、975個行政村、68家大中型企業、800多次宣講,受益群眾達30多萬人,講師的每一次金聲玉振都會與大眾的內心世界碰撞,伴隨著微妙的“化學反應”,不斷收穫著人心言行之變,不斷夯實我市鄉村振興的文化之魂。這個基層黨組織就是壽光市傳統文化宣教中心黨支部。

一個420人的志願宣講團隊

一種“以支部為平臺,以黨員為先鋒,以志願者為中堅力量,全社會齊參與”的傳統文化傳播模式

7月20日,市交通局會議室內,全體幹部職工正坐在臺下聚精會神地聆聽,主席臺上,市關工委主任、傳統文化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王茂興聲音洪亮,很有激情地跟大夥分享著孝德的精義和生動事例,臺下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先鋒力量」以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像這樣的“道德大學堂”,每天都會在壽光不同的學校、村莊、社區、企業、機關進行著。2015年,市委市政府為響應黨中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成立了壽光市傳統文化宣傳教育中心,並於2016年成立市傳統文化宣教中心黨支部,馬金濤、李志強、王春花、劉來源等68名離退休幹部黨員先後加入其中。傳統文化的弘揚首先要解決“誰來講”的問題。在這68人的發動之下,宣教中心在全市招募了420名志願者組成傳統文化志願者講師團,他們被分為15個小組,每鎮街(區)一個組,開辦“道德大講堂”,由離退休幹部黨員任隊長,負責相關鎮街(區)的學校、農村、企業的傳統文化宣傳教育工作,每隔一週,講師們就會從全市各鎮街趕到所負責的地域,引經據典,潤化人心。

“當前,廣大市民正享受著改革發展的紅利,物質生活水平年年提升,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同全國一樣,精神文明方面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文化自信的指示,通過弘揚傳統文化,以此來修復、涵養、提升精神文明,實現真正的鄉村振興。”市關工委主任、傳統文化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王茂興說。

「先鋒力量」以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講師們要講課,都要邁過幾道“坎”:學識、時間、身體、家庭……“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是對講師的基本要求。因此,挖掘本地鄉土資源,豐富教育內涵,邀請儒學名家授課指導,外出到泗水、曲阜、廣州等地學習,兩週一次定期組織經典讀書會等已經成為講師們不斷提升宣講質量的“必修課”。同時,為了對接時代精神,把握政治方向,黨支部為離退休幹部免費訂閱了《老幹部之家》《老年教育》《壽光日報》等雜誌報刊,堅持用黨課、報告會、座談會等方式開展經常性學習教育活動,使講師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覺悟,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信念永存。

德不孤,必有鄰,在壽光市傳統文化宣教中心黨支部的帶動下,壽光聚愛公益服務中心、壽光孝德健行志願團、善德公益、彌水公益等20多支團隊加入其中,志願者來自社會各界、各行各業,有企業家,有大學教授,有“三八紅旗手”、“壽光好人”,也有個體經營者,他們成為傳統文化弘揚的重要力量。全市正初步形成一種“以支部為平臺,以黨員為先鋒,以志願者為中堅力量,全社會齊參與”的傳播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

為推動傳統文化宣教普及繼續向基層縱深發展,黨支部動員廣大老幹部、老教師、老軍人、老模範和鄉賢人才廣泛報名參與傳統文化輔導員,並積極開展傳統文化輔導員培訓班。截至目前共培訓1260人。通過集中培訓,輔導員從一名普通群眾,成長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骨幹力量。

一次以“孝”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迴歸

一種“以孝德教育為重點,以‘五進’活動為核心,以道德重塑接續為目的”的傳統文化教化模式

儒學講堂、國學講堂、道德大講堂……如今,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傳播在全市尤其是中小學中掀起熱潮。按照“整體推進、重點突出”的傳統文化傳播推進思路,全市中小學學生誦讀經典活動全盤推進,根據學生年齡,經典內容由淺及深,誦讀常年不斷;關工委聯合教育局以全市33所初中一年級學生為重點,對學生、家長及教師一起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每月一次,常年進行;同時,在專家指導下,壽光市傳統文化宣教中心黨支部編印了《孝德教育讀本》《壽光二十四孝》等讀本,發給全市幹部、教師、村幹部及學生家長,引導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德向善、知孝行孝。

「先鋒力量」以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我們通過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教化,志在構建以家庭為核心的文化生態。一個個小家庭和諧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真正落地了。”傳統文化志願宣講團上口組組長袁連波說。

傳統文化的教化,不僅僅侷限於走進校園,2017年6月3日,聖城街道北關村為80歲以上老人辦了一場餃子宴,讓“孝心示範村”建設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有的老人行動不便,讓子女用藤椅抬著來赴宴;有的老姐妹村南村北住著卻十幾年見不著面,這回在餃子宴上聊得很開心……志願者們包餃子、演節目,孝心可掬;老人們聊今天、憶往事,其樂融融。在北關村“孝心示範村”建設的影響下,聖城街道北夏村、北郭村、北前三村、父子侯村等十幾個村都舉辦了“孝老宴”。而今,“孝老宴”“生日宴”已經在壽光各鎮街的村莊裡流行起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孝心先行,潤物無聲,喚醒了鄉親們沉睡的心靈,醇厚了鄉村文化,煥然了精神面貌。

「先鋒力量」以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從孝道入手,從群眾的需求出發,傳統價值觀正以一種溫暖的形式澆灌回人心。通過講師們的言傳身教,壽光農村敬老實事一件接一件——開展孝心普查,由市關工委牽頭,對1940年之前出生的農村老人進行入戶普查,細化住房、供暖、就醫、衣食等60多項內容,形成臺賬;建立愛心基金,村集體、黨員幹部、愛心企業等真情聚焦孝老事業,紛紛捐資助老,全市已成立村級慈善助老基金會31個;定期組織對孝子孝女、好家庭等進行表彰,先後選樹30多個道德典型,激發起崇德向善巨大力量……市傳統文化宣教中心黨支部的以身示範、積極推動,讓敬老孝親之風在壽光城鄉接續傳遞,全面傳播開來,目前,“孝心村”建設已列入我市中心工作,我市專門印發《壽光市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鄉村文化文明振興工作方案》,計劃用三年時間,普遍開展“孝心村”建設,以孝德重塑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傳統文化進家庭,成立婚姻家庭志願者輔導中心,2017年通過婚姻調解勸和708對夫妻,勸和率達33%,實現壽光離婚率17年來首次回落,今年上半年勸和率更升至37%,這一做法得到濰坊市婦聯廣泛推廣;傳統文化進企業,近百家大中型企業開展學習傳統文化活動,文化育人企業興;傳統文化進機關,幹部培訓新增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至少有6萬多名黨員及幹部參加過兩次以上的培訓……“五進”活動讓壽光的不同角落洋溢著學習傳統文化之風,收穫著人心言行之變,這種收穫不僅僅是講師團悉心耕耘的“試驗成果”,更是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場碰撞與互融。

一場潤物於無聲處的言行之變

一種“以率先垂範作則,以教學相長為綱,以新鄉村道德實踐引領新鄉村文明 ”的鄉村文化振興模式

不講天邊講身邊,多舉身邊的例子,把孝德“故事化”,讓人可信可感,是講師們傳輸傳統文化精髓的又一方法。這些身邊的故事,最容易激發起埋藏於大眾心中質樸的道德情懷。“這樣的講堂正是家長和孩子們迫切需要的”。

聖城中學學生家長李健說。

「先鋒力量」以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我以前覺得給父母買東西就算盡孝道。聽了演講後,才知道這只是盡孝的一個方面。老師講的養親、敬親、諫親等都應該做到。”機關幹部劉鵬說。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滋養著大眾質樸、美麗的心靈,人們的一言一行、家風教化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在每期經典讀書會的現場,人們經常會見到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的身影,這位大爺每次都從化龍鎮騎電動車趕到壽光參加讀書會,回村後,在村裡做起了調解矛盾糾紛的“調解員”;世紀學校學生聽完宣講後,一名學生家長給校長髮來短信,因為上學原因,孩子很久沒回老家看望爺爺,當天傍晚放學就先給爺爺打去了電話……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到學校,全市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孝老愛親的熱潮初步形成,並向縱深發展,受到百萬幹部群眾的廣泛歡迎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壽光市“五老”志願者講師團被山東省委離退休幹部工委、省委老幹部局評為“山東省最美老幹部志願服務組織”;壽光市傳統文化志願講師團被評為2016年度“感動壽光”人物(群體);中國實學研究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領導幹部國學促進會授予市傳統宣傳教育中心“領導幹部國學示範基地”稱號;王茂興代表壽光市傳統文化宣教中心先後在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和全國第五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驗交流大會上介紹經驗;壽光市傳統文化宣講志願服務項目被授予2017年度全省“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榮譽稱號。

“我市傳統文化宣教中心黨支部離退休老同志,“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以傳統文化為載體,不辭辛勞,全身心投入,在全市宣傳黨的政策、傳播尚德尚善之風、凝聚社會正能量,為品質壽光建設營造了和諧社會氛圍,是我們每名黨員學習的榜樣。”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部局局長葛樹濤說。上承優秀傳統文化血脈,下啟精神文明建設新篇,傳統文化宣教,正如水般浸潤人的心靈,孕育出崇德向善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