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能否重生 P2P「爆雷潮」後何去何從?

7月雷雨高發期,互金行業同樣面臨著暴雨雷鳴。近日,逾300億互金平臺錢爸爸宣佈暫停運營刷爆了各大財經新聞網站,成為滾滾雷聲中驚天一響。其實早在今年4月,互金行業就開始雷聲滾滾,且有愈演愈烈的形勢。

逆境能否重生 P2P“爆雷潮”後何去何從?

4月,善林金融,600億元

5月,雲聯惠,3000億元(消費返現平臺)

6月,資邦金服(唐小僧),800億元

7月,錢爸爸,300億元

……

每月都有上百億的平臺連續爆雷,互金行業陷入了恐慌與焦慮的逆境。

黎明前的黑暗,互金行業面臨多重壓力

互金行業為何在此時出現爆雷高潮?首先,6月是監管的預計驗收之月,據數據統計,在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就有80家,其中停業轉型平臺17家,問題平臺63家,創下今年單月問題平臺爆發的最高峰。雖然7月9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總體安排,還需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但是前期,平臺還是面臨監管、經營、輿論等多重壓力。

逆境能否重生 P2P“爆雷潮”後何去何從?

資料顯示,在6月的63家問題平臺中,58家問題事件類型為提現困難,佔比超過90%。提現困難的背後,大部分與資金流出問題有關。網貸是非常敏感的行業,任何一絲的風吹草動,就容易引發投資人的恐慌心理,容易造成平臺出現擠兌現象,造成資金流斷裂。本次深處輿論漩渦的深圳互金平臺錢爸爸發佈公告稱,由於整體環境下借款人還款意願逐步下降,很多投資人產生緊張情緒,大量用戶集中申請提現造成平臺出款工作量增大積壓,直接導致了近期錢爸爸平臺部分出借者回款延遲的現象。

當然這只是部分平臺爆雷的外因,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平臺內部自身因素。一些平臺實力較弱,沒有腳踏實地做業務,而是把全部希望壓在了備案上,花費了大量精力和資金,大量的合規成本,但又缺乏業務支撐,造成平臺難以為繼,不得不選擇退出。

逆境能否重生 P2P“爆雷潮”後何去何從?

另一方面,一些平臺本身就是龐氏騙局,其因設立資金池、變相自融、關聯擔保、虛假宣傳等違規操作,成為行業的害群之馬。以善林金融為例,就是通過推出各種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吸收社會大眾資金形成資金池,供周伯雲等人任意使用。經查,“善林金融”對外宣稱的投資項目並無盈利能力,其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償還前期投資人到期本息,隨著時間推移,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崩盤。

監管釋放大招,行業邂逅未來發展曙光

不過,監管最終還是不負眾望,在焦灼的時間節點,放出了大招。中國人民銀行於7月9日宣佈: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總體安排,將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逆境能否重生 P2P“爆雷潮”後何去何從?

專項整治的延期不僅給了監管和平臺充分的調整時間,還將極大安撫投資者情緒,避免擠兌危機。但是對於存在非法經營、非法集資等現象的平臺,監管層也進行了表態,將對違法平臺清除到底。在人民銀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中,潘功勝表示,監管將強化整治力度,引導機構無風險退出,開展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穩妥有序加速存量違法違規機構和業務活動退出。可以預見,互金平臺的良性退出有望成為常態。

都說只有經歷逆境才能迎來真正的展翅。對互金平臺來說,此時的爆雷潮,可以說是對平臺的一場考驗,破繭成蝶之後,真正合規、有實力的平臺將迎來全新的競爭格局。同時,經歷了這場大清盤,投資者也更加趨於理性,對平臺的辨別能力也能得到強化。

我國互金行業經歷了初期的泡沫式發展,導致優劣平臺魚目混珠,擠壓泡沫的短痛是必須的,只有短痛之後,互金行業才會真正發揮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普惠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一種踏實的作風,需要回歸金融的本質,面對誘惑要理性,面對風暴要沉穩,面對監管要敬畏,面對風控要專業……經歷這場泡沫擠壓式大清盤,相信未來互金行業終將邂逅黎明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