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粮食库存大清查!安徽等10省份将各选2个市先行试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的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

全国粮食库存大清查!安徽等10省份将各选2个市先行试点

《通知》明确,本次粮食库存大清查将对各类企业存储的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以及存储政策性粮食企业的商品粮数量和质量进行清查。同时,对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储备粮轮换管理、政策性粮食库贷挂钩、财政补贴拨付等情况进行同步检查,验证库存粮食的真实可靠性。

粮食库存清查范围与内容

01清查范围

本次粮食库存大清查针对各类企业存储的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以及存储政策性粮食企业的商品粮数量和质量进行清查。

02清查内容

库存粮食数量。纳入清查范围的粮食库存实物数量、品种和粮权归属情况,以及不同年份、不同性质、不同品种粮食分仓(货位)储存管理情况。承储企业粮食库存实物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银行资金台账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

库存粮食质量。政策性粮食质量指标、储存品质指标,以及食品安全主要指标。

同时,对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储备粮轮换管理、政策性粮食库贷挂钩、财政补贴拨付等情况进行同步检查,验证库存粮食的真实可靠性。

全国粮食库存大清查!安徽等10省份将各选2个市先行试点

清查方式

以2019年3月末(统计结报日)为清查时点,分准备、自查、普查、抽查、整改五个阶段,开展大清查。

纳入清查范围的所有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要实事求是反映粮食库存情况,严格按照粮食库存大清查各项要求逐货位进行自查。省级政府统一组织,各地市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纳入清查范围的承储企业库存粮食逐货位进行全面普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自查和普查情况进行抽查。对粮食库存大清查发现的问题,各地要督促企业狠抓整改落实,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要强化责任,严格落实自查、普查、抽查责任,对清查结果实行责任追究制。

全国粮食库存大清查!安徽等10省份将各选2个市先行试点

今年,这些地区将先行试点

《通知》指出,为保证大清查取得预期效果,以2018年9月底(统计结报日)为清查时点,在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陕西、甘肃10个省,每省选择2个市(州)进行试点,2019年1月底前完成。具体试点方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全国粮食库存大清查!安徽等10省份将各选2个市先行试点

发现问题将严肃处理

《通知》要求,各地要聚焦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加大对重要问题线索和涉粮案件的核查力度;加强政策性粮食“三个异常”(交易异常、资金异常、运输异常)监测,拓宽问题线索发现渠道;从严掌握实物库存检查方法,强化对银行信贷和财政补贴资金的账务核查;运用大数据、智能粮库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大清查效率;充分发挥“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作用,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全国粮食库存大清查!安徽等10省份将各选2个市先行试点

查清政策性粮食库存实底,

对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平稳,供应充足,可我们也要看到,部分地区粮库出现仓盈库满、仓容不足等问题,企业的粮食库存流动性大,在粮食库存量的统计上,容易出现差错。加之有些不法分子用陈粮顶替新粮、倒卖粮库粮食的违法事件也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粮食库存监管,摸清粮食库存真实家底,做到政府心中有数、群众放心非常有必要。

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步骤清晰,目的明确,并提出在十省市选取市(州)先行试点,足以见得此次大清查前期工作扎实全面、实操性强。

另外,针对本次大清查,国务院还提出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布“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如果大家遇到了各类粮食流通违法违规问题,都可以电话举报,邀请群众参与进来,扩大了监督的眼睛和视野。

粮安天下,为了守住粮食安全这道防线,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农业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亿万农民群众,付出了巨大努力,粮库安全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工作,应不断加强监察与监管力度,筑牢我国粮食安全的“大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