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方式旅行,暗藏你對待生命的態度

用什麼方式旅行,暗藏你對待生命的態度

250-350 km/hr

100-150 km/hr

80-100 km/hr

30-80 km/hr

20-30 km/hr

2-4 km/hr

0 km/hr

人一生中用什麼樣的速度移動,

決定他所看見的人生風景!

試著用不同的速度去旅行,你將發現人生中許多被忽略的風景!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經寫了一本書《邊走邊想》,書中他談到移動與思想之間的關係,他說:“只要走路,自然而然就會開始思考。”那種描述好像是說,人類的身體裡有一種類似古董鐵皮玩具般的裝置,只要移動玩具,他身上的裝置就會開始轉動,做出動作或發出聲音;人類身上的裝置,應該既是連接雙腳與大腦,又是眼球的轉動與腦汁的攪拌,人開始移動,思緒必然會有不同的連鎖反應。

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也曾說:“旅行是思想的促成者,運行中的飛機、船和火車,最容易引起我們心靈內的對話。”

用什麼方式旅行,暗藏你對待生命的態度

不可否認,歷史上的創作者,大部分都是喜歡旅行的人,他們在移動中產生創作靈感,在旅行中尋找不同的創意題材。貝多芬這樣一個充滿爆發力的音樂創作者,喜歡到維也納森林散步,一邊行走,一邊構思創作;莫扎特的旅行雖然是不得已的(他必須要到不同王朝宮廷去演出維生),但是我相信在那搖晃顛簸的馬車旅程中,莫扎特還是得到了創作的養分。同樣的,中國古代的詩人們,不都是因為遊山玩水,在大山大水之間,觸動內心敏感的思維或鄉愁,才能創作出許許多多讓人千年傳頌的誦句嗎?

我是對於旅行速度十分敏感的人,不同的速度反映出我內心深處的生命狀態,現代巨型噴射客機實現了我們對於旅行的種種夢想,古代人無法奢求的環遊世界旅行,對我們而言,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了!我們可以在早上搭上飛機,看幾部電影、吃個飯,晚上就已經在巴黎塞納- 馬恩省河畔欣賞埃菲爾鐵塔的夜景;我們也可以搭機飛行,十多個小時就到洛杉磯看法蘭克·蓋瑞所設計的迪斯尼音樂廳,或到西班牙畢爾包看他設計的古根漢美術館。在死亡前看遍世界建築奇蹟,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是現代人可以完成的夢想。

用什麼方式旅行,暗藏你對待生命的態度

都市天傘——西班牙這座城市中的立體廣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造結構建築,天傘上方迴旋步道是最佳瞭望空間

我必須承認,我很佩服,也很著迷現代鐵鳥的航空技術,每次我搭飛機飛越嚴寒的冰河荒漠,或是乾燥無垠的酷熱曠野,我都無法想象,人類是如何可以製造出如此巨大的飛行機械?這樣的機械鐵鳥,載運著數百位乘客,以及沉重的行李,竟然可以不休息飛行十數個小時,並且讓鐵鳥機腹裡的人們舒服地吃飯、看電影、睡覺,這真是個現代奇蹟!這樣的奇蹟,一百年前的人幾乎無法想象,當時萊特兄弟不過創造了一臺滑翔機,只能飛幾十公尺,並且載不了幾個人,這百年的旅行工具發展,的確令人讚歎!

雖然巨型噴射客機實現了我們現代旅行的許多夢想,不過我完全無法享受長途飛行的旅行狀態,那種長時間塞在狹窄機艙裡,被餵食催眠的感覺,讓我的心靈無法開展運作。

事實上,我曾經搭過一種真正有旅行感覺的飛機,那是在澳洲昆士蘭外海的度假島嶼上,我們開心地在島上看海豚、到船舶廢墟場餵食魚群,甚至到沙丘滑沙,直到夜晚才趕著要回澳洲大陸,當地導覽人員開著越野車,沿著海邊沙灘行駛,要帶我們到機場搭飛機,烏漆抹黑的離島夜晚,哪裡有什麼機場?

用什麼方式旅行,暗藏你對待生命的態度

瀨戶內海

越野車奔馳在漆黑的夜裡,最後終於停在一片黑暗的草地上,我們下了車,卻看不見任何機場的設施或塔臺!導遊跑到旁邊一棟小木屋,進到裡面拉下開關,忽然草地上一片光明,兩排指示燈亮起,一直延伸到海邊,原來這是一座草地飛行場!在燈光下,我們終於看見那臺等待我們的飛機,螺旋槳的雙引擎大飛機,可以裝載十個人左右。引擎發動時,吐冒著黑煙,聲音大得嚇人(我後來才知道這臺飛機的年齡比我還大),飛機緩緩地在草地上移動,我感覺像是在足球場上奔跑,最後加足馬力,拉起機頭,朝向黑暗的天空飛去,我只看見窗外的草地兩排的指示燈越來越小,後來就消失在黑暗中。

螺旋槳飛機的飛行時間只有半小時左右,我卻可以感受到這架老飛機“努力”飛行的企圖,不論是混著柴油味的空氣,抑或是轟隆隆的引擎聲,我可以看見黑暗的海面上,波濤浪花在飛機燈光下閃耀著光芒,以及遠方陸地城市的燈火。這樣的飛行很有旅行的“存在感”,雖然是坐在機艙裡飛行,卻可以感受到飛行本身的實際,以及周遭事物的種種,那種感受應該像是希臘神話裡,戴達羅斯(Daedalus)父子製作飛行翅膀,逃出禁錮的迷宮一般,那種飛行速度的強烈體驗,才是真正旅行的感覺。

現代噴射客機的問題在於,乘客被隔離在“飛行”的巨大建築裡,靠著小小的觀景窗,人們很難體驗飛行的實際感覺,只是被禁錮在巨大的牢房裡,強迫去面對著許多不認識的陌生人,猶如“楚囚相對”一般;為了化解這種不得已的尷尬,航空公司推出花哨的食物、溫柔的空姐,以及看不完的電影,轉移旅行者的注意力,這樣的飛行過程,稱不上“旅行”,只能算是旅行的前置與後置作業而已。

相對於現代噴射客機的旅行,我寧願選擇傳統的鐵道旅行。

鐵道旅行是比較接近人性化的空間活動,在電車車廂裡,猶如在一座移動的建築中,我可以安坐在舒適的躺椅上,欣賞窗外景色的流轉,任腦海中的思緒飛翔。其實搭乘巨型噴射客機並不能真正享受速度感,反而是搭乘鐵道列車望著窗外風景流轉,才能真正感受到旅行速度的快慢。

用什麼方式旅行,暗藏你對待生命的態度

詩人波德萊爾曾說:“移動一直讓我靈魂引以為樂!”

旅行的移動牽動著我們內心的嚮往,好像移動會帶我們到更好更美的地方;我們對於旅行的想望,一生中似乎無法停止,直到死亡才會讓這股慾望停息。《舊約聖經》中的亞伯拉罕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或是說他根本過著“旅行的人生”,在《希伯來書》中記載著,亞伯拉罕的人生是客旅、是寄居的,不過他羨慕嚮往的是一個在天上更美的家鄉。

或許我們的旅行也是一種對於更美好世界的嚮往,我們在旅程中,不斷地編織我們對於異鄉的想望,同時也不斷地對於我們內心的世界發出提醒與修正;旅行改變了我們,也塑造了我們,正如安藤忠雄所說的:“旅行,造就了人。”

用什麼方式旅行,暗藏你對待生命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