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武松之踵》如此演出,到底是是創新發展?還是背道而馳?


湘劇《武松之踵》,描述了一個戲曲史上最委屈的武松?一個水滸傳裡最理直氣壯的潘金蓮?一個四人行中最頑皮的西門慶?一個丑角排行榜上最愛演的王婆?牆頭草般有口難言的仵作何九叔、每日裡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大公、習慣戳皇帝新衣的鄆哥、狐假虎威的愣兒……

這是一個取材自水滸傳中,關於恩義、關於倫理的故事。哪怕間中摻入了男嗔女痴、愛恨交織的曲折,諸般油頭粉面荒誕離奇,也終難掩其脫胎楚地三湘地域文明的劇種本色。

劇情扼要: 傍晚,城牆腳下,凍得縮手縮腳的武大郎抹去額角的汗,扛著空蕩蕩的炊餅攤子披星踏月迴轉家門,想起天賜的嬌妻潘金蓮與闊別多年才當上都頭的弟弟武松,頓覺渺微的生活充滿希望。另外一面,武松公差在外,風雨飄搖,升遷有望,心中惦念兄嫂,於是快馬加鞭、歡天喜地地往家奔。

推開門時節,不見爐火炊煙,映入眼簾卻是披麻戴孝驚慌失措的嫂嫂和堂上孤零零的棺木。

“只恨這,家破人亡冷冰冰。”孤親亦失散,有家看死生。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作為“人”的藝術,戲劇的價值除卻對所謂生命意義的探究、靈魂的拷問或是人性的揭露等等之外,“情”幾乎是亙古不變的一個複雜母題,因此只要是與“人”有關的劇目就難能免俗。

但“情”也只不過是一種表象,表象之下湧動的是生命的脆弱及人作為群居動物始終惴惴不安的心,對於生存抑或死亡的本能恐懼及對於溫暖安全的極度渴求等,當這些暗流以“情”的表象出現,就會因訴求不一產生對立。

武松,一個無父無母、唯有兄嫂的孤兒,先是兄長被毒害,又逢嫂嫂通姦作為兇手出現,而嫂嫂紅杏出牆竟涉及對己的愛慕,這對只想過上幸福平穩小日子的武松來說如遭雷擊。

他嘗試過四處求救,卻求告無門,唯一的歸屬感全然泯滅,悲憤與怒意層層疊加,繼而才有了探案、血濺獅子樓棒殺西門慶,直至迎來潘金蓮向武松表白後羞憤自刎的一幕。

命運的怪手令人無可奈何,不可謂不悲涼,亦不可謂不壯美。借武松之名創作這一出悲劇,除了傳遞這份感嘆,總盼望能喚起人們對於生命的唏噓與尊重,傳遞所謂“真、善、美”的同時,人與人之間因此多一分理解,少添殺戮、止息干戈。

出品單位:湖南省湘劇院。主創人員:編劇:向曉青。導演:李小龍。唱腔音樂設計:陳明 配器:柳俊。舞美設計:張亞 人物造型設計:謝菁。演員:王豔軍,蔣青青,彭康,鄒俊雄,李光耀,梅林,李文科,朱鵬亮,胡義林

對於此劇尺度如此之大的戲曲節目,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