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慶久攻不下,面對清軍的重重圍困北伐軍團決定棄城

懷慶之戰從1853年7月7日開始,太平軍始終未能攻破餘炳燾、裘寶鏞的防線。隨著清軍東、南北三路援軍的不斷投入戰場,戰鬥越來越激烈,呈現白熱化狀態。懷慶戰事持續到了8月份,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一個來月,這種長時間的消耗戰對於孤立無援的北伐軍團來說是致命的。早前在朱仙鎮時,林鳳祥已經深感北方糧草難尋,他曾向天京彙報當時遇到的主要問題:“自臨淮至此,盡見坡麥,未見一田,糧料甚難。兵將日日加增,盡見騎馬騾者多。忖思此時之際,各項俱皆豐足,但欠米穀一事。”剛進河南不久便出現糧食問題,可以想象當時攻打懷慶時缺糧肯定是大問題,不然林鳳祥、李開芳也不會奮力攻打物資豐富的懷慶了。

懷慶久攻不下,面對清軍的重重圍困北伐軍團決定棄城

懷慶

懷慶鏖戰,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漸感大軍體力透支,面對清軍的重重包圍,他們渴望有南來的友軍伸出援助之手,特別是當初那三千多未能過河的北伐軍團後衛軍,北岸的太平軍渴望他們能回頭北上支援。但黃河流域是清軍的地盤,這三千多後衛軍能不能逃出生天還是個未知數,豈能那麼容易渡河北援呢。這一次北伐軍攻佔懷慶補充軍隊不但沒能成功,反而加速消耗自己的糧食河彈藥,士兵也不斷減員,形勢不妙。

懷慶久攻不下,面對清軍的重重圍困北伐軍團決定棄城

太平軍構築土木營壘

眼看懷慶近在咫尺,勝利就在眼前,林鳳祥等將領一時實在不願放棄懷慶這塊肥肉,付出那麼多卻一口也沒吃上他們多少有些不甘心。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接下來率領大軍,為攻城(攻不破便是撤退的前奏)做最後一拼。環顧眼前的形勢,要想集中火力迅速破城必須保障攻城時不受外圍清廷大軍的攻擊。懷慶四周空曠平坦,無險可守,建造作戰堡壘非常必要。林鳳祥、李開芳下令就地取材,搬石頭、砍樹木、壘黃土,在懷慶城外開始構建原始的土木工事。太平軍很快在城外的水南關、東關、火神廟、周莊、南關一帶築起土木堡壘十二座,每座佔地一到二畝,高與城齊,同時在營外開挖深壕護壘。太平軍利用土木營壘一面圍攻懷慶,一面抵擋東、南、北三面來犯之敵。北伐軍團在反圍剿戰鬥中發揮了強悍的戰鬥力,先是摧毀了大名鎮總兵董佔元的的三千部隊,再擊潰託明阿的滿蒙勁旅,後又打退訥爾經額的精銳騎兵。

懷慶久攻不下,面對清軍的重重圍困北伐軍團決定棄城

太平軍擊退清軍三路勁旅

外圍的反擊戰嚴重消耗了北伐軍團的戰鬥力,他們先後用雲梯和土營爆破奮力攻城,但懷慶始終未能攻下。此時大勢已去,如果各路清軍再反撲北伐軍團命運堪憂。1853年9月1日,面對眼前的嚴峻形勢,北伐軍決定放棄懷慶,開始部署撤離計劃。面對清軍的重重包圍,兩三萬太平北伐軍要順利突圍並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