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推薦電影

微米是認真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歐美人對監獄這個主題蜜汁感興趣。

早在05年的時候,美國推出逆天神劇《越獄》,該劇應該算是中國網絡時代開始後全國網民第一次全民追美劇,是多少70、80後的回憶啊。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越獄》

不僅是越獄,監獄題材的歐美影視劇還是挺多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部監獄題材的劇情片。

《死亡實驗》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死亡實驗》。

這部電影是小編在暫時陷入劇荒,提不起精神看新電影時偶然發現的,因為是監獄題材,小編本身對這個題材雖然沒有特別熱愛,但還一直挺有興趣,因為覺得在監獄這樣一個將完全與外界隔離的封閉環境,和本身裡面所有人的不同尋常,這兩個要素結合起來,造就的環境,可以說哪怕不說情節,本身監獄這個地方就有得天獨厚的講故事的好條件,而且尤其是本身對駕馭大格局題材沒有自信,怕露怯的編劇或導演,尤其適合用類似題材練手。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再一看演員陣容,哎喲,裡面有一個小編還挺喜歡的演員,艾德里安·布洛迪,於是劇荒的小編決定,就它了!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艾德里安·布洛迪

本片根據2001年的德國同名影片改編,故事取材自馬利奧·喬丹努的小說《黑盒子》。

但是小編看完今天要介紹的電影后,為了確保內容準確性,也大致看了一下德國版的同名電影,可以告訴大家,差別還是蠻大的。與其說是德國版的翻拍,不如說都是根據小說《黑盒子》改編的。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而《黑盒子》的靈感,則恰恰是來源於心理學史上爭議巨大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關於這個實驗小編還是知道一點的,這個到後面再說。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失業不久的特拉維斯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招工啟事,酬勞為兩週14000美元,過去一看,原來這是某機構發起的實驗,研究者宣稱實驗將在州立監獄進行,包括特拉維斯在內的26名參與者被分成獄警和囚犯,獄警必須按照嚴格的規定來管理囚犯,不服從命令者將受到懲罰。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原本只以為是一場有錢可拿的角色扮演遊戲,但隨著實驗的進行,權力的意志漸漸得到體現,所有的人都似乎迷失在角色之中,漸漸地,被分配成獄警的參與者開始喪失理智,開始沉迷於自己可以對犯人生殺予奪隨意掌控的錯覺和權利慾望裡。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而以特拉維斯為代表的,被分配到犯人角色的一幫參與者對此憤憤不平,他們試圖反抗,卻愈發激起了以麥克為首的“獄警”們的殺戮欲和變態掌控慾望,他們對“犯人們”極盡羞辱之能事,甚至在特拉維斯的臉上尿尿,將“犯人們”的尊嚴踐踏到了可怕的程度。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雙方的衝突越來越激烈,最後終於在其中一名“犯人”為了維護特拉維斯而意外死亡後,達到了最終不死不休你死我活的地步。最後,所有人都衝出了監獄,實驗結束,所有人都看似回到了正常生活,那個實驗的設計者由於實驗過失殺人被逮捕,然而所有實驗的參與者心中,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說到底,這是一部討論人性的劇情片,重點是放在了當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被放在特定的環境下,並且被人為區分地位高低,生命貴賤,身份差別之後,這時,在完全封閉的環境下(即權利系統不會受到外界干涉情況下)賦予一個或一群人至高無上的權利時,人性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其實劇情的話小編並不覺得有多少新意,因為它只不過是根據書籍和一部分實驗事實改編的。真實的心理學歷史上,“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更加血淋淋。

作為一個目前非心理學專業的講述者,小編卻始終對“斯坦福監獄實驗”印象深刻,因為它是那麼的真實又殘酷。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1971,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大學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的監獄,徵集了24名志願者完成14天的實驗。這些志願者被隨機分成兩部分,12個人充當警察的角色,另外12個充當囚犯的角色(實驗時每組只有9人,3人後備)。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前半部分的故事和電影裡的雖然不是完全一樣,但是換湯不換藥,經歷差不多,仍然是

“警察們”們對“犯人們”的虐待。然而後來,在71年那場真實實驗裡,所有人,從實驗參與者,到菲利普教授本人,到來參觀實驗過程的近50名觀眾,所有人都受到了實驗過程太過真實的影響,所有人都忘記了,他們其實有隨時喊停叫止實驗的權利。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直到後來,其中一個實驗組織者從監控視頻中發現,以為晚上的活動監控視頻是不會被發現的

“警察們”會在夜晚用各種不人道的手段變本加厲的虐待“囚犯們”,加之一位哈佛大學的教授堅決叫停,這場實驗終於在所有人清醒過來意識到超出界限後停止。然而無論是試驗志願者,還是菲利普教授本人,大部分人都被這場實驗或所或少影響了人生,這個具體大家可以去查一下,不多說了。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有時小編會想,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秩序井然,條理分明,絕大部分人看起來都是有模有樣的正常人,然而誰又知道,每個人隱藏在面具背後的本性呢?

就像是電影中的麥克,分明進入實驗監獄前看起來不過是個有點緊張的正常人,誰知道他居然到最後會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徹底沉醉在虛假的至高無上權利幻想中?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小編覺得這種設想很可怕。有時候小編甚至想,是不是此時此刻平靜河蟹的日子才是真正的錯覺,人們看起來無比正常,相處融洽,是因為他們沒有人能遇見電影裡,和斯坦福實驗裡提供的這種契機。如果有朝一日,我們有了這樣的契機,那麼到時會發生什麼?

這樣的設想不能陷進去,要不然簡直想想就懷疑人生啊。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不過就事論事的來講,《死亡實驗》只能打到6.5分左右,主要原因是它裡面人物太蒼白了,

關鍵來了:這劇情流暢度相當不咋地。小編在每每說到流暢度這個話題的時候都要把前段時間的《幕後玩家》拿出來做反面例子鞭笞一下,但是你們可不要以為這個毛病只有國產電影有哦,外國電影也一樣。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真實的斯坦度監獄實驗,是一個光是看著文字和少數黑白圖片,就能讓人心底發寒的存在,而《死亡實驗》並沒有成功的將這種深刻的人性引發的恐懼感很好的表現出來,簡單的來說,就是無論人物還是劇情都太浮於表面了,看不到深意。

如果這實驗要放在中國的話,那太恐怖了

不過還好啦,作為一部偶然打發時間的片子,《死亡實驗》起碼有個及格分,不至於讓小編痛哭流涕又浪費了時間然後掌摑自己。話說,小編明天要去看《我不是藥神》啦,目前這部片子還沒正式上映口碑就已經爆棚了,想想有些期待呢,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