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幾日前,[大象席地而坐]回到了它最初降生的地方——西寧舉辦首映。

片子引發了關於獨立電影及獨立電影人極其強烈的討論,並非因為影片本身,而是因為片子的導演胡波自殺。

自90年代起,中國的獨立電影一直處於成劫的邊緣,從最早的第六代,到後來的新導演,無不頻遇資金不足,創作者缺少話語權,作品遭篡改等等問題。

由此,我想到了九年前的今天。

九年前的那個夜晚,也有一位青年人,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賭注。

如果賭輸,他將背起行囊,回老家電視臺找份閒差,就此安度一生。

如果賭贏......他從不敢想後果。

最終,修羅道渡有緣人,250萬的賭注,收穫1190萬。

他賭贏了。

那場賭局名為[夜·店],賭博者姓楊,單字一個慶。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夜·店

導演:楊慶

主演:徐崢、李小璐

上映日期:2009年7月24日

事件:上映9週年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賭徒與電影

楊慶半生都在賭,賭局一直離不開電影。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他的第一個賭場是北京電影學院

大專畢業,他放棄了成都電視臺編導的工作,偷偷報考了北電。

他不敢讓父母知道,怕被打斷腿。

賭場無情,他被擋在了初試的門外,第一次賭博以失敗告終。

好在光腳不怕穿鞋的,揮別北電賭場,他轉而報考中戲。

這次楊慶下足了本錢,幸運女神沒有再次讓他失望,他考了第二名。

俗話說,莊家開盤,專制散客,只有贏,沒有輸。

楊慶剛高興了兩天,忽然電話響了。

電話那頭的老師溫文爾雅:

是楊同學麼?

楊慶:

是我啊~

老師:

是這樣,我們今年的電視藝術系不辦了。

楊慶:

不辦了啊,哈哈哈哈。

老師:

對,不辦了。

楊慶剛反應過來:

你說啥?不,不辦了?!!!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老師:你先別急,我們可以把你調劑到成人教育學院得導演班。

楊慶想了想,他是賭徒,就算莊家不給一等獎,他還是會乖乖抱走那個安慰獎。

就這樣,他成了成人教育學院導演系的學生。

上學,畢業,工作,柴米油鹽醬醋茶。

曾經滄海難為水,難覓賭場空流淚。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最大賭局 孤注一擲

2003年,楊慶從中戲畢業。

畢業六年來,楊慶把劇組中基礎的活幹了個遍,不管是場記、導演助理、還是攝像助理、編劇。

他並沒有戒賭,而是在等一個機會。

其實,2006年的時候,當他目睹[瘋狂的石頭]以小博大大獲成功之時,他就已經暗自籌備賭資,以期再上賭場。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2008年,楊慶擲出了骰子,那枚骰子便是《夜·店》的劇本。

當年還沒有獨立電影節,更沒有創投會一說,他只得帶著劇本挨家挨戶尋訪製片公司。

缺乏名氣與經歷,他被所有的製片公司拒絕,莊家不開盤,他連下注的機會都沒有。

劇本無人問津,楊慶幾近放棄,中戲的同學認識徐崢,說要不要拿給他看看。

病急亂投醫,看一看無妨。

奇蹟往往發生於不經意,不但找到了莊家,還是ALLIN的福莊。

徐崢願意出全部的投資,並擔綱主演。

他打來一個電話,只說了5個字:

哥們兒,開工吧。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短短29天的拍攝裡,楊慶懵得不行,他認識到這次賭大了。

就像前朝賭徒,還不起錢會被砍掉小指,如果賺不到錢,他將一輩子與電影無緣。

時間來到2009年7月24日,[夜·店]首映。

酷暑難耐,楊慶心中似火中燒。

距離影片上映已逾一週,他接到了聯合制片人的電話。

電話中,只有三個字:

八百萬。

楊慶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知道賭輸的可能性不大,卻萬萬沒想到爆了,只一週,就將成本翻了四倍。

最終,在那個沒有洗票,做假數據的年代,[夜·店]收穫1190萬,成了09年暑期檔最大的黑馬。

成王敗寇,楊慶贏了,就像《賭博默示錄》中的伊藤開司,郵輪賭局只是第一關,更大的還在後面。

觀眾用人民幣為他加碼,接下來,他將有更多的投資,更大的籌碼。

和他對賭的將是賭王之王,歷史上絕無一人可以穩贏他。

這位賭王叫市場。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賭博之路 沒有停歇

[夜·店]成功之後,楊慶通告不斷,他卻一拒再拒,那些通告並非他心中的賭局。

漸漸地,他變回原來的楊慶,再次歸於沉寂,那一段,他與導演程耳每晚借酒消愁。

一年之後,也就是2010年,徐崢再次登門拜訪,約他拍攝[人在囧途2]

楊慶懷著報恩之心,幾赴泰國堪景,為徐崢寫就後來名為《泰囧》的劇本,卻在開機之前退出。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縱然後來《泰囧》的成功他早已預料,但他希望自己的賭局由自己主導。

新人導演的光環褪去,無人問津再次成為常態,他靠拍廣告過活,卻發現自己的錢包早已空空如也。

重壓之下,楊慶選擇逃離,他回家了。

閒賦在家的日子了,他寫了《銀行 地道 火鍋》的劇本。

一次朋友聚會,酒過三巡,兒時的朋友拍著他的肩膀說:

楊慶啊,北京混不下去就別再去了,我養你。

酒精之下,分不清虛擬與現實,楊慶天真地笑了。

楊慶仍想再賭,他找到了製片人胡璇,《銀行 地道 火鍋》的劇本更名為《火鍋英雄》

三次建組,3年折騰,2016年

[火鍋英雄]終於成行。

一個導演的賭博之路

《火鍋英雄》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影片口碑票房雙雙爆炸,雖然距離上場賭博已經7年,好在楊慶再次賭贏了。

諾大的北京城,像他一樣的賭徒還有不少,他們像幽魂一樣,都在大時代中尋找搶錢的機會。

這是時代永恆的變奏。

[夜·店]上映的那個夜晚,楊慶做了一個夢,像費爾南多·索拉納斯的《雲》一樣,他夢見城市中的人紛紛逃離,而他是剩下的最後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