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嬌娜》:人狐之戀,也可以「友情之上 戀人未滿」

很多情感的虛無縹緲,讓所謂的一見鍾情成為荒蕪的往事,但每每念起,似是依舊,情到深處的身不由己彷彿仍能觸動心絃,譜上一曲舊日的戀歌。

如今,很多人異常排斥“藍顏”“紅顏”這兩個名詞,現實的背叛讓人們早已不相信世間還存在著純潔的異性友誼。嬌娜與孔生便遊走在這一邊緣,《嬌娜》作為聊齋一篇雖以“嬌娜”命名,蒲松齡卻以極少的文字描繪了這一狐女,而孔生與眾狐間的友情被人稱頌,但唯獨這極少的筆墨讓我看到了孔生與嬌娜這段遊走在友情與愛情間最為撲朔迷離、隱晦卻刻骨的情感。孔生與嬌娜間遠遠超越了友誼卻未能“終成眷屬”,孔生與嬌娜詮釋了一段真真正正的“友情之上,戀人未滿”的絕世情緣。

蒲松齡《嬌娜》:人狐之戀,也可以“友情之上 戀人未滿”

孔生逾越常理的情感

在孔生遇到嬌娜前,蒲松齡做了大量的鋪墊,甚至描繪了孔生對於他人的第一次心動——孔生曾言“如果惠好,必如香奴者。”對於侍女香奴,孔生有了情感的第一次波動。之後見到嬌娜“嬌波流慧,細柳生姿”孔生更是一見鍾情,念念不忘,“懸想容輝,苦不自已”,皇甫公子捨不得小妹嬌娜,而將姨表姐松娘介紹給孔生,再因嬌娜折磨不已感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孔生見阿松“畫黛彎蛾,蓮鉤蹴鳳”時再一次心生愛慕且“生大悅”,並與松娘結為夫婦,幸福美滿。

孔生的這一表現,不禁讓人感嘆於他的“多情”。孔生讓人不禁想起茨威格在《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一段話“感情熱烈而生性健忘,一往情深而愛不專一。”這段描述似有孔生的影子,愛不專一,抵不過新情感的萌芽。孔生對嬌娜真的只是一段短暫的愛慕嗎?他真的健忘,而忽視對嬌娜的情感嗎?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蒲松齡《嬌娜》:人狐之戀,也可以“友情之上 戀人未滿”

從文中可知,當孔生與皇甫公子再一次相遇時,孔生首先關心的是嬌娜,先問其近況。我相信自嬌娜為孔生那一次醫治後,就已根植於孔生心中,成為其無法撥轉的定針。孔生因時間由愛生痴,由愛生念,而後漸漸淡忘愛情,埋藏於心將嬌娜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作為生命的一部分而存在,隨時會想起,從而隨時會使之忘己。當孔生為友誼以死相救狐狸一家時,面對“擺簸山嶽,急雨狂風,老樹為拔”的場景,孔生雖屹然不動但身為凡人內心必驚愕萬分,但當他瞥見有一怪物抓出一神似嬌娜的人出來時,便“急躍離地,以劍擊之”。

一個不太確定的“匆匆一瞥”卻讓孔生神情不定,不顧安危而捨身相救,矢共生死,在我看來這已無需多言。患難中的真情往往最為細膩,最為直接,孔生對於嬌娜的在乎已遠超越友誼,“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描述已將嬌娜獨一無二地刻印在孔生的心中。只是當“獨一無二”的嬌娜遇到危險時這一隱晦的愛情才完整的展現出來。所以,在我看來,孔生一直都愛著嬌娜,從一見鍾情到成為膩友,逾越常理的“精神相伴”成為了彼此最隱晦的關係。這是孔生的困擾,陌路之魂而愛相期,當時因為對神似嬌娜的松娘一剎那的心動使得其成為賢妻,而“嬌娜”成為了一段往事以“愛”的名義在隱晦中長存。

嬌娜衝破封建的愛

嬌娜對孔生的情感似乎更是隱晦,兩人的第一次相見嬌娜表現的很是從容,治癒孔生後一句“愈矣!”便趨步出。相比於孔生,嬌娜似乎並未流露出太多的情感。在封建社會中,三綱五常和倫理道德的束縛,使得女子即使“心動”也要表現出應有的禮節,這樣使得嬌娜對孔生的情感表現的更加捉摸不定。嫁做人妻的嬌娜默默地將這一情感埋葬,而嬌娜愛情真正的爆發和流露同孔生是一樣的。在面對生死時,情感的噴發是最彌足珍貴的。嬌娜甦醒後看見死於身旁的孔生時大哭曰:“孔郎為我而死,我何生矣!”一個“孔郎”似乎是在情急之下的脫口而出,但已不知在心裡念過千萬遍。嬌娜救孔生的行為更是令人不解,用舌將紅丸送入孔生口中,並口對口吹氣,這過於親密的舉動對於已嫁為他人婦的嬌娜來說卻毫不避嫌,在那一刻,嬌娜已逾越道德,埋於心中的愛人的生死已勝過那些論理綱常。蒲松齡筆下的嬌娜已為愛衝擊了封建,在綱常中沉默,也為愛而爆發。

《嬌娜》片尾,孔生與公子、嬌娜兄妹在一起,飲酒談天,親密如同家人。嬌娜最終成為孔生的膩友,成為永遠得不到的愛。

有人懷疑這種關係的存在,有情人並未終成眷屬,在我看來,孔生已有妻室,他與嬌娜只能以友誼的形式存在,雖然兩者的關係令人糾結不解,但從道德層面來看,不管是封建的古代還是開放的現代,道德問題永遠是無法逾越的底線。在文中蒲松齡並未描繪過多“賢妻”松孃的表現,在面對自己妹妹對自己丈夫如此親密且直白的情感表達時,究竟會有多少女人會無動於衷?我想,在這一點上,蒲松齡也是用筆墨無法寫出的。純潔的愛情永遠無法介入第三個人,在蒲松齡眼中,未對松孃的過多描述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最終嬌娜的退出是道德底線中最好的體現,紅顏知己與賢妻兩者間的取捨,在我看來會是孔生一生的糾結。所以,嬌娜最終以“膩友”的身份伴隨孔生,成為最為圓滿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