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曼谷的三副面孔:「佛系」城市與「魔鬼」相伴

魔幻曼谷的三副面孔:“佛系”城市与“魔鬼”相伴

“任何一個外國人到了曼谷都流連忘返。”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說,有一些日本人專門在曼谷買房子,餘生就在此地度過,因為這裡醫療等方面,性價比很不錯。“要是你在曼谷住一段時間,不僅不想走,還想多待一陣兒,人的最基本需要,在曼谷都可以得到非常舒服的滿足。”

這是人們熟悉的曼谷。在泰語中,曼谷的原意為“天使之城”。大部分中國遊客熟悉的曼谷是金碧輝煌的大皇宮、有求必應的四面佛、人山人海的考山路,和掃貨天堂Siam商圈。

然而,這座旅遊之都,也隱藏著常為人忽視的另外面孔,這座天使之城常有“魔鬼”相伴。

從1932年實行君主立憲制至今,泰國經歷了20次大小軍事政變,頒佈過17部憲法。在國際媒體中,曼谷素有“世界政變首都”之稱。除了平均每四年見證一次政變,曼谷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角色,成為各國間諜、軍火商、毒品販子、人販子等粉墨登場的舞臺。

亞洲情報中心

到曼谷旅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吉姆·湯普森之家,即泰國最著名的絲綢專賣店和博物館,幾乎每一本旅遊指南上,都在介紹吉姆·湯普森的傳奇故事。

吉姆是美國人,二戰期間,他作為戰略情報處(中央情報局的前身)的特派員被派往東南亞執行任務。戰後,吉姆和一些美國大兵一樣,定居在東南亞。藉著外國人的身份,他抓住泰絲出口的商機,成為一名絲綢大亨。不過,外界猜測,吉姆的隱形任務依然是繼續蒐集亞洲情報。

表面上都是吃喝玩樂的曼谷,其實暗湧著大國間的各種較量。在政治軍事領域,曼谷一直是國內外專家公認的“亞洲情報中心”。

美媒報道,冷戰期間,出於越南戰爭等需要,美國在東南亞的情報網主要蒐集針對越南和中國的情報。此前,亞洲的“情報中心”設在香港,1997年香港迴歸後,各國家、地區的情報系統紛紛轉往曼谷。這座旅遊城市是東亞、南亞、歐洲大陸的交通樞紐,因而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情報活動的大本營。

據國內法院文書披露,在2002和2003年的兩起間諜案中,當事人都多次往返曼谷,與相關人士在此接頭交易。2003年4月,新華網也曾披露許劍池涉嫌間諜罪案相關案情,其中提到,他曾以旅遊為名,三次前往泰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情報組織聯繫,洩露相關情報。

2017年,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哥哥金正男遇害前,也曾與一位“居住在曼谷的中年韓國裔美國人”聯繫。《參考消息》引述外媒報道稱,外界認為這位韓裔美國人與美國情報機構有聯繫。

《中國國防報》也分析,近年來,隨著美國“重返東南亞”戰略逐漸成形,美國欲借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矛盾牽制中國,美情報機構向該地區派駐的力量不斷增強,活動範圍也更廣,尤其加強了對涉華情報的蒐集。

“在一些國際敏感問題上,泰國很多時候不能置身事外。”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接受本刊採訪時說,泰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南部是連接海上東盟與陸上東盟的要道,又是印度洋和太平洋間的陸上通道。且泰國是亞洲唯一一個沒有受過殖民入侵的國家,因此,在各種勢力和衝突問題上能做到遊刃有餘。而且,除了在地緣政治上的價值,泰國能成為情報中心也與泰國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包容態度有關。

“泰國外交很大的一個特點是隨風搖擺,”臺灣佛光大學教授陳尚懋長期研究泰國問題,據他介紹,在殖民時代,泰國作為緩衝國,能在英屬地緬甸和法屬地印度支那之間安然無恙。二戰和冷戰時,同樣在複雜力量夾擊下,不失主權。“泰國很會去操縱這種國際政治的槓桿,在當中去求得它的所在。”

“他們的中心思想是,誰對它有益,它就可以靠誰那邊。”陳尚懋對本刊說,這種微妙的姿態讓泰國習慣性地不排斥某個族群。

二戰後,泰國不僅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還吸引了大批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民間投資。據不完全統計,泰國華人約有900萬人,佔泰國總人口的14%,是當地第二大族裔。泰國南部則長期居住著馬來西亞穆斯林。這種寬鬆的多元環境天然便於各國情報人員蒐集信息。

2008年,美國特工就在曼谷假扮客戶,誘出被國際刑警通緝多年軍火走私販布特。起初,偽裝成哥倫比亞反政府武裝成員的美國特工聯繫布特,希望在羅馬尼亞與其談軍火生意,但布特覺得“那地方不安全”,堅持更換地點。

布特指定的地點,就是泰國的曼谷。最終,這位在江湖上號稱“死亡販子”的前蘇聯退役少校終於落網。好萊塢電影《戰爭之王》就根據他的生平改編。

“跟人一樣,曼谷也有多面性。”許利平說,“由於當地這種寬容和開放的環境,房間大了,也會藏汙納垢。”他印象很深的是在馬航MH370事故中,有些從曼谷登機的乘客用的是假護照。一些犯罪組織專門在曼谷盜竊、仿製假護照,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此外,曼谷也是東南亞毒品走私、人口販賣的交匯點之一。

2015年8月17日,曼谷市中心著名旅遊景點四面佛附近發生爆炸,造成20人遇難,其中7名中國公民。據調查,這起重大襲擊事件是國際人口走私集團對泰國政府的報復行為。目前仍有多名嫌疑人在逃。

魔幻曼谷的三副面孔:“佛系”城市与“魔鬼”相伴

2015年11月24日,泰國曼谷,泰國警方押送四面佛爆炸案的2名嫌疑人至軍事法庭(@視覺中國圖)

在曼谷,一個普通人可能在一幕幕大國外交暗戰中不知情地客串著群眾演員,也可能與跨國犯罪者擦肩而過,甚至成為恐怖襲擊的犧牲品。這一定程度上,也與泰國動盪的政局有關。

泰式怪圈

泰國有軍事政變的傳統。與英國等君主立憲制國家不同,泰國的實際最高領導人是國王,他掌控著軍隊的最高權力。國家總理只負責行政,政府無權領導軍隊。當政府和皇權相違背時,軍隊常以效忠國王的名義,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

多年來,雖然根據民主選舉,泰國執政黨陸續更迭,但權力始終掌控在民主黨、王室成員、軍方等保守勢力手裡。他們的支持者是居住在曼谷和南部的中產階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黃衫軍。

與軍方相對應的是文人政府,以行政官僚為主體,但文人政府貪汙腐敗問題嚴重。

據陳尚懋介紹,通過民主選舉上臺後,官僚們勢必向商人提供各種權力資源,也就是政商勾結。當貪腐問題嚴重到一定地步時,軍方會以保護國家整體利益為由發動政變。一般軍方主政時間從一年到八年不等,等國內政局安穩後再啟動民主大選,還政於民。

泰國政局的怪圈就在於,只要民主選舉,幾乎總是文人政府上臺,然後又再次循環政變。造成這種局面的核心,與經濟有關。

60年代,泰國也想跟著“亞洲四小龍”發展的路徑走。為成就曼谷,國家犧牲了北部和東北部的經濟利益,這些地區多以傳統農業為主,且居住著超過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也就是說,窮人掌握著大部分選票。在過去半個世紀,泰國的城鄉差距和貧富落差越發嚴重。據瑞士瑞信銀行2016年的全球財富報告統計,泰國是世界上第三大財富不平等國家。全國58%的財富掌握在1%的富人手中。那些被犧牲掉的北部農民等中下層民眾便組成了紅衫軍。

魔幻曼谷的三副面孔:“佛系”城市与“魔鬼”相伴

2010年4月20日,泰國曼谷,參加抗議的紅衫軍,看起來很歡樂(@視覺中國圖)

從2001年起,常年被保守勢力佔據的政局有了變化。一位叫他信·西那瓦的企業家憑藉中下層民眾的力量被選為總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國華裔,雖然宣揚為底層爭取利益,但他本人是位億萬富翁,被福布斯評為泰國十大富豪之一。

為擺脫1997年金融危機後泰國經濟的疲態,他信利用商業頭腦,從全球請專家把脈國內經濟,提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和汽車業的出路。他也是泰國政治史上唯一一位做滿任期的總理。但隨著經濟形勢的漸緩,國內的保守勢力擔心,自己長期積累的政治權力優勢會隨著他信權勢的壯大而消失。

“過去的文人政府是官商勾結,而他信本人就既是官,又是商。當整個國家的權力都掌握在一個人手中,軍方和王室等保守勢力集團會覺得,這個國家開始變成一個他信的國家了。”陳尚懋說。

2006年1月,由他信家族控股的西那瓦集團將近一半的控股權出售給一新加坡國有企業,價格大約為18.8億美元。將泰國最大的電信公司控股權賣給外國人,讓很多泰國民眾懷疑他信涉嫌利用政治權力為自家牟利,指向他貪汙的線索也越來越多。

當年9月19日,他信赴美國出席聯合國大會之際,軍隊發動政變。深夜,14輛坦克駛入泰國首都曼谷的街道,抵達泰國政府大樓,約50名士兵進駐大樓。泰國政變軍方解散看守政府總理他信領導的內閣,由軍事組織全權接管國家政權。

短暫的軍政府統治後,熟悉的泰式循環再現。2011年,他信的妹妹英拉·西那瓦經民主選舉成為總理。為兌現對大量底層選民的承諾,英拉推行大米補貼政策,政府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農民手中的大米,但由於施行成本過高,該政策讓國家財政遭受損失,也滋生了腐敗。同時,執政黨提出的“特赦法案”因疑似為他信迴歸鋪路,受到反政府人士的強烈反對。

2014年5月,英拉因濫用職權罪被泰國憲法法院解除總理職務。軍方再政變,軍方領導人巴育出任代理總理至今。

過去幾年,紅衫軍和黃衫軍間循環的權力爭奪戰已讓泰國疲憊不堪。據《紐約時報》,軍政府時期,泰國盜竊和搶劫激增63%,暴力犯罪高出17%。當地放高利貸的人也明顯增多。在最混亂的階段,世界上43個國家及地區都向公民發出泰國旅遊警示。

遊行隊伍一會兒佔領機場,阻礙外國領導人的航班起飛,一會兒又包圍政府大樓,停水停電。儘管大部分泰國民眾都很剋制,但總有個別製造爆炸案、焚燒案等暴力襲擊的極端分子作亂。

政治“嘉年華”

新聞報道往往關注的是對立陣營交鋒的尖銳時刻,但在曼谷街頭,遊行還有另一種面貌。

“遊行示威反而作為曼谷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了,”許利平說。他注意到,在曼谷遊行中,有的團隊還有自己的保安維持秩序,一些帳篷裡有洗澡設施,有的地方還有卡拉OK等表演,隊伍中也有做按摩的。而且遊行只在一些政治敏感區進行,除了影響附近商戶生意,對普通民眾和遊客的生活並沒有太大影響。

“遊行成了一種比較像政治嘉年華的街頭活動,”陳尚懋說,他到曼谷時,也曾碰上游行隊伍,近距離觀察時,他看到了泰國人樂觀的天性,大部分時候,抗議活動並不那麼激烈,大家就像野餐一樣,在地上鋪個墊子,聊天、吃東西,順便談談政治。

“其實紅衫軍和黃衫軍的矛盾,有一部分是被政客給挑起來的,”陳尚懋說。很多來自北部的民眾到曼谷討生活,平時大家相處都相安無事。每當選舉、政治議題出現時,關係總是會被激化。“這個形勢跟臺灣是有點像,一提本省、外省,就會有政治人物來激化問題。他們想從中獲得政治利益和選票。”

泰國人馬特娜在曼谷經營一家為華人打官司的律所。她出生在泰國北部清邁,也是在曼谷打拼的“外地人”。馬特娜身邊有不少加入紅黃兩大陣營的朋友,她介紹,儘管大家背景不同,政治觀點不同,但平時都相處和睦。有錢人和窮人也並不總對立。

泰國不少有錢人會幫助底層民眾建學校和寺廟,雖不乏有拉選票的目的,但她覺得雙方矛盾不像一些媒體報道那樣激烈。她個人並沒參與街頭遊行,而是選擇通過投票,或參加商會等社會組織表達自己對法律和政策的意見。

“我們是一個民主國家,政治上的很多變動對我們而言都屬於正常現象。不會擔心或害怕。”馬特娜對本刊說。“因為我們知道這些人的目的在哪裡,知道他們的目的,你就不會亂。”她覺得每個政府都各有優勢。比如,軍政府權力比較集中,遇到四面佛爆炸等事件,應對效率更高。

“曼谷一直很平靜,如果動盪我們還生活工作什麼呀?”中國博主“lovelife”旦旦是位泰劇翻譯,他在曼谷工作了五年,也在當地有自己的公司。在他印象中,遊行示威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論是在政治變動期,四面佛爆炸案時,還是平日深夜的曼谷街頭,他和朋友都覺得很安全,新聞中躁動的曼谷好像另一個世界。

“泰國是一個包容性國家,”陳尚懋說,雖然他也知道曼谷是一個情報中心,是“政變之都”,但仍然覺得這裡是個安全的地方,因為整個城市的民眾,還是很“佛系”的。“你可以看到,一個佛教國家,但它的性產業這麼興盛,同性戀這麼多,所以我說,它是一個很自由的國家,同時它又可以很包容地接納不同聲音。”

魔幻曼谷的三副面孔:“佛系”城市与“魔鬼”相伴

看天下424期封面故事

魔幻曼谷的三副面孔:“佛系”城市与“魔鬼”相伴
魔幻曼谷的三副面孔:“佛系”城市与“魔鬼”相伴魔幻曼谷的三副面孔:“佛系”城市与“魔鬼”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