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還有不到半個月,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就要正式頒發了,就在人們議論今年入圍的眾多電影質量平平的時候,今年的終身成就獎適時出爐。

是誰獲此殊榮?

答曰:楚原。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這是中國武俠電影史上繞不開的名字。

楚原年輕有為。23歲那年,他是中國最年輕的電影導演,拍出了《湖畔草》。

而他拿出那部叫好叫座、賺了無數人眼淚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時,也才剛剛26歲。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楚原作品賣座。當年圈內有個綽號贈給楚原,即“楚千萬”,意為單部電影的票房超過一千萬臺幣。因為作品屢屢大賣,所以片約不斷,幾十年間居然拍攝了130部以上的電影。

楚原開風氣之先。他是第一個把古龍小說搬上銀幕並大獲成功的人,開創併發揚了奇情武俠一脈,被認為是最能拍出古龍神韻的導演。

然而做到這些的大導演楚原,卻並非學電影出身,當年他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是和電影風馬牛不相及的化學。

一個本該去實驗室搖試管的化學家最後卻扛起攝像機執了導筒,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有趣的轉行。

從《愛奴》到《七十二家房客》

楚原進入演藝圈的最初是想做演員的,可無奈身材矮小,所以就去做了編劇和助導。憑著踏實肯幹和對電影的敏銳判斷,楚原很快就成為了導演,確切說,他曾經是中國最年輕的導演,23歲。相比前輩導演張徹等人熬到30才出頭,可謂是春風得意。

楚原最初所拍的電影,均為粵語電影,可惜1969年之後粵語片已經山窮水盡,不得已,楚原改拍國語片。那段時間最值得一提的有兩部片子:《龍沐香》和《愛奴》。

《龍沐香》這部片子,是楚原武俠片的起點,雖然本片故事陳舊,亮點不多,但是楚原後來表現出的風格特點都可以在此找到雛形。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愛奴》裡的經典吻戲

《愛奴》在中國電影史上,是一部值得大書特書的電影。印象裡兩個女孩子接吻的橋段不多,經典那就更是稀少,至於程小東的《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中的經典場景是否從中得到啟發,則是很多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裡的經典吻戲

1972年,《愛奴》被英國《視與聽》雜誌評為兩顆星,這個評星極為難拿,並被該雜誌一位影評人列為該年“世界十大影片”,中國文藝電影被英國人如此推崇,這是第一部。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這麼一部傳奇的電影,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劇本居然是楚原從廢紙堆裡撿出來的。邵氏編劇眾多,劇本也特別多,很多壓倉底的劇本無人問津,《愛奴》的劇本就是楚原從沒人願意拍的劇本里發現的。

不得不說楚原眼光獨到,這個劇本的作者後來給關錦鵬寫了《阮玲玉》和《胭脂扣》、給許鞍華寫了《投奔怒海》、給張徹寫了《大決鬥》,他就是三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的邱剛健。至於新世紀之後北上大陸,為馮小剛寫《夜宴》口碑不佳,那都是後來的事兒,但是當年的邱剛健,寫起劇本來真是讓人歎服。

《愛奴》浪漫的表現手法,是楚原在奇情武俠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從《龍沐香》到《愛奴》的風格探索,給楚原日後在古龍武俠片中大展拳腳奠定了基礎。

《愛奴》之後,楚原迎來了自己導演生涯中的第一步轉折——翻拍《七十二家房客》。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翻拍歷來是出力不討好的,拍得精彩了,觀眾會說原著底子好,搞砸了,背鍋的一定是翻拍的導演。當有了“翻拍”淪為“翻車”的顧慮之後,導演難免束手束腳。

《七十二家房客》的底本源於舞臺劇,描寫了抗戰勝利初期上海市民的困苦生活和當時的腐敗政府,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向和諷刺意味。現實指向的片子往往受眾廣泛,加上舞臺劇這麼多年演出的錘鍊,劇本的紮實程度遠非一般作品可比,所以《七十二家房客》的票房火爆在很多人意料之中的,但是沒有人能料到它居然能火到這般地步:香港當年最賣座的電影,同時也是香港自開埠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一口氣賣出了五百六十多萬港元。

那一年被擊敗的眾多的電影裡,最有名的莫過於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要知道楚原剛剛進入邵氏的大門時,第一部接手的電影就是羅維導演的《火併》,楚原補拍了和改動了一些戲份,影片質量應該說還是可以的,但是一上映就撞上了李小龍的《唐山大兄》,最終結果可想而知。如此說來,楚原算是一雪前恥,找回了自己丟掉的場子。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可儘管《七十二家房客》讓楚原聲譽鵲起,獲得了邵氏老闆邵逸夫的器重,但是楚原內心對這部片子並不喜愛。楚原真正想拍的電影是類似《愛奴》那樣的浪漫奇情電影,畢竟他骨子裡洋溢的是風花雪月,而不是去翻拍舞臺劇。

獲得邵氏器重的楚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連續拍了六部電影,可除了《香港73》稍微賣出去一些票房外,其餘的都是慘淡收場。電影圈本就是極為現實的地方,沒有人會去找一個賠錢的導演不斷拍片。1975年,楚原已經連續9個月沒有拍片了,曾經風光無限的大導演,陷入了極為困窘的地步。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命運有時就是這樣,當一個人沉淪谷底的時候,他可能就要開始攀登一座新的高峰了。

“別說《流星蝴蝶劍》,就是《老鼠田雞蛇》,我都喜歡”

1975年的香港電影市場非常不景氣:在此兩年前李小龍離世,曾經在市場上叫好叫座的張徹武俠片也已走了下坡路,至於《七十二家房客》式的諷刺喜劇,也在眾多模仿中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只有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三兄弟的作品還能維持票房,可惜一年一部的產出過於緩慢,整個香港電影界都在思考路在何方?

窮則思變,這一年,楚原入行二十年整。

在無戲可拍的日子裡,楚原埋頭劇本創作。他瞄準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從《書劍恩仇錄》到《射鵰英雄傳》,楚原寫了大量的分場大綱和故事概要,沒有一個通過的。

金庸沒戲了,換古龍吧!每次談劇本,老闆都會請楚原在一家上海餐館吃飯,可惜楚原每次帶著劇本都是失意而歸,久而久之,甚至對那家餐館也心生畏懼。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某天楚原愁眉苦臉地進入餐館,打算接受新的失敗時,他發現多了一位客人:倪匡。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倪匡

倪匡是香港電影界的金牌編劇,寫起劇本來又快又好,不過一般人也請不動。

雖然楚原入行時間不短,也跟倪匡在同一公司,但是在邵氏裡,還輪不到他拍倪匡寫的劇本。

倪匡聽說楚原在寫古龍小說劇本,就隨口一說:“你喜歡古龍的小說,他現在那部《流星蝴蝶劍》非常好,是改編《教父》的,如果你要拍古龍,這部最好。 ”

當邵老闆把徵詢的目光投向楚原,問他喜不喜歡《流星蝴蝶劍》時,楚原意識到,一個極為難得的機遇來了。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多年後,楚原撰文回憶那一刻,依舊感慨萬千:“其實當時我根本未看過那故事。但九個月來劇本都不通過,別說《流星蝴蝶劍》,就是《老鼠田雞蛇》,我都喜歡。就這樣邵先生就叫倪匡先生替我寫劇本。真多虧倪匡先生一句話,我九個月後才通過一個劇本,有戲拍。”

在邵老闆的邀請下,倪匡為楚原寫了《流星蝴蝶劍》,可當楚原拿到劇本的那一刻頓時傻眼了。原來倪匡刪去了小蝶、孟星魂等四個主要人物,把劇本寫成了一部權力鬥爭的故事。香港電影圈裡都知道倪匡的習慣是從來不改劇本,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怎麼辦?就這麼拍還是再做修改?畢竟小蝶、孟星魂等角色太過重要,於是楚原使勁渾身解數,說服了邵氏的高層,允許他修改劇本。

楚原在保留倪匡權力鬥爭的基礎上,添回了四個角色,並加入愛情、友情和動作懸疑元素,把《流星蝴蝶劍》拍成了一部新型的武俠電影。

在戲拍出來以後,試拷貝的時候邵氏三老闆邵仁枚的兒子在現場。看完用英語甩了一個詞:“垃圾!”楚原雖然沒在現場,可這也足夠難堪了。

邵逸夫把楚原找過來,說戲不錯,但是拍得深了點,怕觀眾看不懂,旁邊有位先生給出了一堆主意,楚原就按照這些法子,把一些場景補拍了一遍,出主意的這位先生,名叫蔡瀾。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蔡瀾

1976年,《流星蝴蝶劍》在臺灣上映,這是古龍小說第一次首次改編為電影,迅速在臺灣引起轟動,楚原又重新回到了萬眾矚目的地步。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見識了這些人情冷暖,楚原感慨道:“電影界只要賣錢,就什麼錯事都對,反過來就罪大彌天,什麼事都錯。 ”這番心得,他後來又跟某位年輕後輩叨叨了一番,那位年輕後輩牢記於心,投身電影行業,部部賺錢,在香港電影困窘到很多人無法開工的時候,他的電影還能大賣,讓無數業內人士有飯吃,此君名為王晶,當然了,這是後話。

給李嘉誠拍“命題作文”

《流星蝴蝶劍》的巨大成功,讓邵氏迅速把下一部古龍小說的改編提上日程了,接下來的《天涯明月刀》同樣在臺灣大賣。從此古龍小說、倪匡劇本、楚原導演這樣一個金三角式的組合,成為了武俠片賣座的保障。

隨著《白玉老虎》、《明月刀雪夜殲仇》、《多情劍客無情劍》的大賣,楚原也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巔峰時刻。可就在此時,楚原拍了一部潮州戲曲片《辭郎洲》。至於為什麼放著賺錢的武俠片不拍,去拍一部戲曲片,還得從某場宴會說起。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話說邵先生宴請幾位潮州大亨,宴前放映了《流星蝴蝶劍》,幾位大亨看完之後說為什麼不給潮州人拍部電影,帶頭髮言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嘉誠。於是邵先生立即請來了楚原,楚原到場後悄悄地告訴邵先生說:“潮州戲曲一定不會賣座。”但邵先生只笑笑,說:“幾十萬,讓他們高興高興吧。”

幾十年後楚原回想起這段來,還是覺得挺開心,因為這恐怕是他導演生涯中最沒有壓力的一部片子。筆者曾找來此部片子觀摩,可以說相當不錯,可惜當年上映只有三天,賣了八萬票房而已。畢竟哄大亨開心,對楚原而言更像是玩票。

對待不玩票的古龍武俠片,楚原就態度嚴謹多了。

楚原很文藝,所以往往在意境上下功夫,可影棚裡的佈景山水就做得粗糙了。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顯得十分廉價,但是它所襯映的境界可是深得古龍作品韻味。後來多少導演翻拍古龍,比楚原拍得好的,筆者未見。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楚原曾經自我調侃,離了乾冰和楓葉,他拍不了武俠片。也許是化學出身的原因,楚原格外鍾愛那些雲遮霧繞的場景,這讓他的片子往往有一種飄渺之感。搭配上楓葉,更是意境寥遠。

香港金像獎首獎有主了,拍古龍他是第一人

古龍身世坎坷,所以作品往往注重人物內心,行為邏輯均不能以常理視之,而楚原跳脫的思維,深厚的學養都把這些困難一一化解了。加上倪匡的助力,所以楚原的奇情武俠自成一派,魅力非凡。

楚原拍攝粵語片十五年,效力邵氏十五年,隨後又投身演藝事業,在各類電影電視劇裡客串龍套,和和氣氣,從不擺姿態,像這樣開風氣之先經驗豐富的導演,放眼影壇,實在是鳳毛麟角。

56歲那年,楚原在自傳裡寫到“星光沒有變,只是我發上已斑斑”。歲月的印記都是光影給予的榮耀,這個終身成就獎,年過八旬的楚原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