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屬內殼 iMac G4 復活升級記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蘋果Apple iMac G4 檯燈,一直是一個富有話題性的型號,她的設計目前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發佈當時並沒有實力購買,但希望收藏一臺的願望一直沒有消失過。

前段時間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附近收購家電的地方發現了今天的主角,當時她灰頭土臉的被放在一眾電子垃圾裡,什麼配件也沒有,筆者雖然沒報很大希望能正常使用,但是還是要求老闆把她搬出來試試。

插上電源後有報警音並伴隨指示燈閃爍一下隨即熄滅;從當時的判斷來看電源部分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檯燈的電源設計很特別(之後的拆解可以看到),如果電源沒有問題其他的還是很好修復的。之後就和老闆談了一個很低的,類似撿破爛的價格把機器收回了家。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直接開拆,因為根據筆者數十年的裝機經驗,電腦既然有報警音那就使用拆除一切主板連接的方法進行無負載啟動,先把電腦屏幕向下放倒,G4是底部是電腦中最好看的(喬布斯在2002年g4發佈會中如是說),整個底板工藝非常精緻,它是首先衝壓出一個淺槽插入機身內用於固定,然後使用放射紋拉絲將整個底面拋光,中間logo是使用噴砂工藝做出磨砂表面,反差很明顯。logo下面是三個貼紙分別是入網許可(可以看出是國行)、配置說明、生產地標籤;這臺機器是國行、CPU:Power PC 800mHz 60GB HDD 256 sdRAM 這款配置是2002年發佈的頂配機型,還是很有收藏意義的。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可以看到在底板裡有airport無線網卡插槽和一個SO-DIMM內存插槽並且插著一條256m的PC133 SD內存,很多年輕的朋友可能只知道DDR 1,2,3,4之類的,沒有見過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PC133 SD內存,因為這是上一個時代的產品了。先不管底蓋,繼續使用T6螺絲刀繼續拆下四條超長的螺絲,這四條螺絲幾乎貫穿了整個半球體的機身。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關於這臺iMac的可升級的部件,下圖有很好的說明,2002發佈的15寸800mHz頂配機型最高支持1GB內存,分別由一個內置的168-pin DIMM插槽和一個用戶自行升級的144-pin SO-DIMM插槽的PC133 SD內存提供。網卡方面支持插針式 Airport 11M 一代,只有2003年發佈的機型才支持2GB DDR內存和Airport 二代 54M和藍牙技術。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資料來自WikiPedia)

一開始拆開的時,因為從底部吸入冷空氣設計的緣故,機殼內的汙垢十分恐怖,還清理出兩隻蟲子和一粒西瓜子,畫面太美就不展示了,因為電源插槽和上殼是硬連接,目前可拆的只有內存了和硬盤了,拆掉這條同樣是SD規格的標準內存,重新盒蓋開機,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竟然直接進入系統了!如果重新插上內存,就開始報警。這麼看來是這條內置的內存有問題,隨即就在x寶15元訂購了一條512的sd內存,換上後可以識別,顯示768M內存。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機器算是復活了,並且測試正常工作,那我們繼續拆吧,圖上紅色框內是g4的內置揚聲器,充分體現了AIO(All in One)精神,製造商是哈曼卡頓,音質還不錯,藍色框內是電源組件,這個電源的設計非常巧妙,充分利用了不規則的空間放置了不規則的元器件,不得不讓人對設計師肅然起敬。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根據元器件大小和高低弧形的排布正好契合機殼內兩個半球形的空間。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G4上半部分非常緊湊也很精巧,和2000年的cube、垃圾桶mac pro是一種結構,分別容納了一個全尺寸的Super-drive(中配為康寶光驅、低配為CD-RW),一個3.5英寸60G機械硬盤(與光驅程90度交叉放置)、一個風扇,這個風扇的扇葉是反向的,目的是可以從上面的通風口可以看到。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黑色為普通風扇 白色為G4反向風扇(扇葉蓋從機殼頂部的圓孔外可以看到,支架向內) 圖片來自於網絡

可能有人不知道什麼是康寶,這也是考古技術了,意思就是隻讀DVD可刻錄CD, 因為當時技術所限,如果設計成像iMac G5那樣開口在側面的垂直放置,就必須減速,那樣可能無法安裝Super-drive DVD刻錄機。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我們看主板同樣是契合機殼的圓形,上面黃色框是驅動器的並口插槽和供電,藍色是CPU,紫色散熱片下是GeForce 2 MX 32M(待考證),綠色是主板電池。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一開始沒有注意,後來才發現只要斷電時間就會回到1970年1月1日,應該是主板電池沒電了,G4上的主板電池和現在主板的紐扣電池不太一樣,這種叫做1/2AA的不可充電鋰電池,是八九十年代的標配,現在已經很少用了。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電池品牌是TADIRAN塔迪蘭,產地以色列,官方宣稱保質期15年,並且永不漏液,圖上的原配電池是02年生產,新買到了18年的,換上後,時鐘可以正常走時。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下一步就是給十幾歲的G4換硅脂了,熱管固定的方式十分簡單高效,就是一個彈性鋼條,撬開卡扣就可以看到這顆一直令很多老果粉扼腕嘆息,由蘋果、IBM、摩托羅拉共同研發的POWER PC G4e(7450)處理器(由摩托羅拉生產)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上圖來自WikiPedia)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給CPU塗上硅脂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重新裝上熱管,現在就要展示G4設計的精妙之處了,如標題所說,G4是全金屬內殼設計,機身半球是一整塊鋁合金製成,外面覆有塑料殼,機殼就是散熱器,半球設計表面積十分可觀,由頂部的風扇負責抽吸底部冷空氣散熱,效率很高。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熱管的另一頭就是和球殼相接觸的位置了,同樣需要塗抹硅脂。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裝上主板,擰上四條T6螺絲,既然是升級,就要吧所有能插上的部件都插上,同時也買了AirPort一代的無線網卡,雖然不太實用了,但還是滿足一下強迫症吧。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插入插槽,接上天線,完成!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另外的配件也相繼到貨,目前的系統是Mac OS X 10.3.9 Panther 豹,不太實用,軟件幾乎都沒有可用性,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了Mac OS X 10.4.11 Tiger的鏡像,但是蘋果在2010年之前系統是收費的,如果需要安裝系統,必須通過內置光驅進行光盤引導安裝,外置光驅和USB均無法引導。等刻好DVD又發現機器的光驅讀不了盤,這又要用到我數十年玩CD機的經驗了,重新打開機器,把光驅拆開,用酒精在激光頭上擦拭了一下,給導軌上了些油,由於當時比較激動,所以忘記拍圖了,總之系統成功安裝了!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Tiger系統就很實用了,聽音樂看視頻寫文稿都可以,老機器最大的麻煩就是瀏覽網頁了,因為現在的網頁比十年前複雜很多,技術也更新了好幾代,老瀏覽器都不能使用了,在這裡向希望玩老mac的同學推薦最好用的針對PowerPC優化的瀏覽器 TenFourFox,不僅加載速度快,技術支持全面,界面也不錯,牆裂推薦。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這個LOGO讓人遐想連篇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背面最美的電腦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這個被稱為脖子neck的可以左右180度,垂直90度搖動,屏幕與neck也可以俯仰一定角度。neck的精妙之處在於整體是聯動的,只要手扶住屏幕搖動,屏幕與操作者本身的角度一直不變,neck則由90度降為0度。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G4的接口可以說在當時比較高端了,從左至右依次是肯辛通鎖孔(現在很多電腦都取消了,之前電腦城裡展示的筆記本都用這個鎖著),3.5mm音頻輸出、外置哈曼卡頓為蘋果生產的專用水晶音箱,這款音箱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蘋果設計的極致,為了保證音箱的功率,又不希望外置電源,蘋果設計了機內功放板和特殊接口供電,之後向大家展示。之後是火線接口、網線接口、梅花口交流電插座、內置調制解調器接口和三個USB 1.1接口(後續機型升級為2.0)、最後是mini VGA顯示輸出接口(不要和後期的miniDP混淆),G4的接口在當時可謂豪華。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屏幕下邊框左邊內置了麥克風,右邊是電源呼吸燈。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哈曼卡頓水晶音箱(Apple Pro Speaker),音質不錯,功率很大,與其配套的還有一款叫做iSub 2000的低音炮,但是隻在eBay上找到,國內很難找。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音箱的接口(mini-jack)是一個2.5外面套了一個負責供電外圈,只比普通3.5接口直徑粗一點點,非常精妙的設計。

全金属内壳 iMac G4 复活升级记

最後放一個G4吐舌頭的動圖,這個光驅有點調皮。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