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小楷存世作品中的精品《少年行》


祝允明《少年行》小楷冊

本冊祝允明的小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當為他存世作品中的精品。

明代書家雖以行草為主,但莫不兼善小楷,如宋克、祝允明、文徵明、文彭、王寵、莫雲卿、董其昌、黃道周、張瑞圖、倪元璐、傅山、王鐸等,

究其原因,應和科舉制度有關,

明清兩代,每隔三年舉行一次考試,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個等級,考試時的試卷一律要用毛筆在試折上恭楷繕寫,這種以工整見長的小楷在明代稱之為臺閣體,

在清代謂館閣體,沈括《筆談》謂:“三館楷書不可謂不精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矣。”

這種楷書法度森嚴,字距行距均等,體勢大小一律,千字雷同,都缺乏一種高雅脫俗的意蘊、蕭散縱橫的變化和強烈的藝術個性,統治者意在以法度示人以規矩,

而書寫者卻帶了明顯的功利性,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有識見的書家為了打破這種沉悶板刻的局面,開始由法及意,由唐上溯魏晉,並在藝術共性規律的基礎上追求個人的藝術風格,

在小楷這個領域中各自開創出新的天地,從而形成了明代以小楷見長的時代風貌,其中最有成就的當推祝允明。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

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

漢族,長洲人。

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

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祝允明的祖父祝顥是明正統己未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六十歲後辭職回鄉。

他精於詩文,喜歡寫行草書,遠近都來求字。

蘇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遊的有幾十人。成化癸卯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