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作者/付於洋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光從特效來說,《阿修羅》超出我的想象,質量很高。”雖然電影之外引發了很多爭議,至少在特效上投入的真金白銀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有說法稱《阿修羅》僅特效成本就超兩億,再看這個暑期檔的國產特效大片,《動物世界》打出“重工業大片”的噱頭,請到了世界頂尖的維塔加盟,《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大轟炸》都有上千個特效鏡頭……

不同於以往每年只有幾部國產特效大片,近年來,國產特效大片的數量明顯提升,更大的變化在於網劇、網大也開始加大特效比重,據瞭解,《武動乾坤》需要後期處理的時長超過2000分鐘,“每集過半的鏡頭都經過特效處理”。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毫無疑問,國內市場對於特效的需求和投入在不斷擴大。看起來,中國特效行業似乎到了一個更好的時代。

然而我們卻從國內從業者那裡聽到了這樣一個詞——內憂外患。

幾天前,有兩百家會員的中國影視後期產業聯盟發起一份倡議,簡單的說就是有了甲方要付30%首付款、10%定金款,如果延期不能給到素材需要賠償等條款。

在國內,後期時間被擠壓是常事,工作排期往往也亂成一團,不少公司賬期更是被嚴重拉長,連MORE VFX的創始人徐建都發出了“都是死不如死的舒服些”的怒吼。

另一邊,跟韓國、澳大利亞等政府對特效行業的扶持比起來,國內缺乏相關貿易保護,因為更優惠的地方政策,不少項目都拿到了國外去做。

項目在走出去,競爭者卻在不斷走進來。

“韓國人、臺灣人、英國人都在往北京湧,因為這邊影視資源豐富”。隨著維塔接了第一個中國項目《動物世界》,數字王國完成了首個國內電影項目《邪不壓正》,越來越多的國際視效公司把眼光投向中國,這片土地上的競爭勢必加劇。

一邊是外界看來鮮花著錦的前景,一邊是從業者深重的憂患焦慮,中國特效產業的現狀到底如何?路又在何方?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減時、加活、不加價成常事

今年初,國內特效公司MORE VFX的創始人徐建發了一條朋友圈,半年後娛樂資本論依然能頻頻聽到特效人提起。

徐建表示,去年因為製片方延期,公司錯過了幾個大項目,造成大量人員空檔、資源閒置,今年要堅決執行定金措施,他在最後寫道:“望諸位大佬海涵,情誼都在,但我也不能揹著破產的鍋維繫咱這情誼不是,反正都是死不如死的舒服些。”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7月10日,中國影視後期產業聯盟發起了名為《中國影視後期產業聯盟:關於影視後期企業與製片公司協議簽訂的倡議書》,其中提出了定金作為保證金,甲方延期、提檔的相關應對,確保尾款的水印措施等條款。

所謂的定金是指在片方不能按約定時間給到後期公司素材的賠償制度,該聯盟的副理事長謝寧和副秘書長張豔閣對河豚君解釋,這些條款都是針對後期行業最常見的問題擬定的,其中最大的痛點就是製片方對後期公司檔期的擠壓。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舉個例子,雙方協商好3月份給到素材,9月份交貨,那段時間後期公司要把幾百號人空出來做這個項目,如果素材晚到兩個月就會出現空窗期。期間接別的活也不現實,萬一素材突然到了呢?素材晚到,但交貨日期是根據影片的宣傳上映節點走的,不會延後。“這樣一來受擠壓的只有後期公司,時間縮短,價錢一樣,成本增加,很多後期公司做到後面都虧損,關門了。”

BASE就吃過好多次這樣的苦頭,不管是國內的項目還是國外的項目,都有可能出現檔期擠壓甚至項目取消的情況。2012年,BASE曾經接了某個外國大項目,招兵買馬添設備,結果臨到頭項目取消,兩百號人6個月檔期都已經空出來,BASE只能臨時找一個國內的項目填進來,匆忙彌補損失,但業務和團隊士氣都受到很大影響。製作流程成熟規範的國外項目尚且如此,國內項目的各種突然變化和無理要求就更多了。

尾款方面,同是BASE副總裁的謝寧曾經因為堅持“不給尾款就不去水印”的原則,跟某位大牌導演的製片人大吵一架。“我們雖然沒有做過國內電視劇特效,但聽同行說在幾年前,中國電視劇特效合同的尾款就是白送給甲方的,很少能有收得回來的。”

影視行業的一些灰色收入過程,製片人、導演從預算中牟利,也有部分侵佔到了特效上。“該花的、不該花的錢在殺青之前都花掉了,給後期公司原來說好2000萬,可能到最後只剩1000萬。素材給晚了,前期拍得很爛,我給你擦屁股,多幹活沒問題,但找製片方多要點錢的時候,他就說不好意思,我沒有錢了,兄弟你幫我一把,下一部電影我補償你。等真到了下一次,同樣的輪迴折磨又開始了。”

就這樣,在國內影視行業還沒有高度工業化的當下,特效公司的常態是幹活時間少了,工作量大了,錢卻沒有多拿,難免有些“苦哈哈”。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國內項目外流的同時,

還要應對國際公司的進入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上映在即,有人告訴河豚君,徐克所有的項目都有韓國特效公司Dexter的參與,除了徐克有該公司的股份外,還因為韓國政府對於特效行業的大力扶持。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韓國政府會出錢送中國製作團隊到首爾去,幫忙聯繫特效公司,甚至補貼雙方差價,比如片方只出價800萬,韓國公司報價1000萬,政府就補貼200萬。韓國公司還往往抱團接項目,有肉一起吃。曾經一度,中國的特效大片大部分都拿到了韓國去做。

全世界電影特效比較發達的國家,加拿大、英國、新西蘭都有政府力量主導,加拿大的返稅甚至可以達到40%,是好萊塢最大的外包特效製作基地。澳大利亞公司因為強力的政府補貼,正在成為國內特效公司有力的競爭對手。

對比起來,有人感慨,中國政府的補貼都給了製片方,特效只能是“雖與有榮焉,但囊中慼慼。”

這邊廂,國內項目在走出去,那邊廂,國際特效公司卻在逐步進入國內,進一步“分食”市場。

《邪不壓正》是數字王國在國內首個主要參與的大電影項目。2016年初,這家為《泰坦尼克號》《返老還童》《頭號玩家》等影片提供過視效服務的香港上市公司收購了謝霆鋒的PO朝霆,同年7月,數字王國在北京發佈了大中華戰略。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數字王國副總裁、大中華區影視劇視效業務負責人周逸夫向小娛介紹,數字王國的視效團隊分為北美、中國、印度三個大區,近2000人,其中在北京有幾百人的全流程團隊。

因為規模化的全球佈局,在面對中國常見的檔期問題時,他們往往可以通過資源間相互協調來彌補。比如《邪不壓正》,數字王國主導的476個鏡頭需要花費一年時間完成,實際留給後期的時間只有5個月,北京團隊就從印度調配人手來幫忙消化。遇到項目延檔的空窗也可以從其它地區調項目。“為了中國市場,這些讓步都是可以接受的。”周逸夫直言。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邪不壓正》

除了數字王國在國內開始開疆擴土,很多人注意到,《動物世界》的特效名單中出現了“維塔”的名字,這是這個曾五獲奧斯卡最佳視效獎的頂尖視效公司首次加盟國內電影項目。

維塔的介入來自於棒棒影業的牽線搭橋,不同於業內常見的分包形式(一家特效公司將活發給其他的特效公司),棒棒的定位是視效管理公司,本身不輸出特效技術,而是在製片方和特效公司間起到監理作用。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棒棒影業CEO John Dietz在好萊塢有多年特效製作經驗,他向我們介紹,在跟導演和製片人溝通過效果和預算後,棒棒會根據特效鏡頭的類型和難易程度尋找不同的特效公司參與項目。

棒棒邀請維塔了前後花了近6個月,溝通方面事無鉅細,力求為他們創造的視效製作環境和條件能基本達到維塔之前參與影片的條件。John Dietz強調,維塔參與國內項目不會是一輪遊,雙方今後會有更多的合作,讓維塔參與更多的中國電影。

跟數字王國選擇進入中國市場就要接受國內常見的檔期擠壓一樣,維塔參與《動物世界》在價格方面做了讓步,已經有多個從業者向小娛表示,中國市場現在是外國公司寧願壓價也要殺入的沃土。

國內公司的擔心在於,像棒棒這樣有外國人脈的視效管理公司的出現,會幫助國內片方接觸到更多的外國資源,“他們原來不知道還有那幾家外國公司可以做,這下都知道了。”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抓緊培養正規軍,

中國才能抓住成為全球特效中心的機會

很多國內從業者的無奈是,無論是項目外流,還是更多的外部競爭者進來,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無可厚非。

事實上,在參與《動物世界》的14家視效公司中,三成是外國公司,七成是中國公司,棒棒影業也向我們表示,項目更多參與的都會是國內公司,同時也希望跟頂尖視效公司的合作能在國內起到帶動作用。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比起外部帶動,對於國內公司而言,真正要打這場仗,需要的是具備綜合素質的正規軍。

“大學相關專業畢業生幾乎全都不能直接上崗,”聯盟副秘書長同時也是影視工業網產教融合總經理的張豔閣說,“很多從業人員的起點都是商業培訓機構,出來也不能直接上崗,且數量很少。”謝寧說,他早幾年曾找到國內數一數二的培訓機構想合作人才實訓,發現特效行業因為起薪低,相關課程對培訓機構來說利潤少,已經被放棄了。

甚至,不少影視特效行業的人才還會轉行進入遊戲CG領域,某特效人告訴小娛:“可能薪水就多幾千,他們就都走了。”這種情況隨著近幾年大量熱錢進入影視和後期行業,行業起薪從兩三千漲到五六千,才開始扭轉。

《動物世界》《狄仁傑》特效大片越多,國內特效公司越生存困難?

《動物世界》

但培訓機構大多追求短期商業利益,給學員打下的基礎參差不齊,有些人出來後漸漸跟不上行業發展,有藝術修養、外語能力的綜合人才供給成了難題。同時,不說韓國、澳大利亞,單說印度、馬來西亞等地,因為從業者工資水平低、平均英文水平好,不少國內的項目也更喜歡找他們製作。

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票倉,而且還在不斷增長,產業會不斷往這裡聚集,逐步成為市場中心,這裡同時又是成本窪地,謝寧告訴河豚君:“我認為中國真的具備成為全球電影特效中心的條件。但是如果我們不抓住機會,不把人才培養起來,我們就會失去這一次的機會。 ”

中國影視的特效風已經刮起來了,產業聯盟的各項服務以及產業培訓體系也正在變好,現在,就看誰能跑得更快一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