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罐:形似将军盔帽,僧尼圆寂专用!

将军罐,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在瓷器收藏圈里,了解将军罐的人并不多。关于将军罐的用途,外行人常说的版本有两种,一:将军罐为古代皇帝奖赏给战场上有功的将士,这将军罐是古代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二:将军罐为专供将军级人物使用的一种瓷器,古代的将军家里都用这种瓷器来装东西。实际上,对古玩艺术有了解的人,大概知道其真正的来历。将军罐原本的用途类似于今天的“骨灰盒”。明朝嘉万时期,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了一批专用骨灰罐,将军罐就这样诞生了。

将军罐:形似将军盔帽,僧尼圆寂专用!

明清时期罐器之一,其盖颇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顺治之气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其器形体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见品种为青花、五彩器,此外还有黄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将军罐:形似将军盔帽,僧尼圆寂专用!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将军罐:形似将军盔帽,僧尼圆寂专用!

将军罐及花觚的胎质坚致细腻,胎色洁白润滑。通体满施白釉,釉质晶莹滋润。除将军罐的颈部纹饰是比较简略的通景式山水图外,将军罐及花觚的主题纹样题材均是取自于古代传奇神话鬼魔小说,如有《东游记》第三十八回中的"钟离医疾调兵"、《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的"三英战吕布"、第十八回中的"陆逊被困八阵图"和《王羲之爱鹅》等。各幅画面自成一体,应是画匠根据市场需要而选用的。场面气氛紧张激战,骏马驰骋疆场,战旗飞扬,将士斗志昂扬。罐的颈肩部及觚的鼓腹上下沿以锦地纹相隔。画面装饰以绿色釉彩为主,描绘笔法粗犷中微见细腻。人物形象刻画逼真,山石轮廓描绘粗犷。

将军罐:形似将军盔帽,僧尼圆寂专用!

将军罐:形似将军盔帽,僧尼圆寂专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