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靖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靖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靖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7月25日,市委召开十二届五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泰州市委工作要求,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共同致力高起点融入长江经济带,奋力实现高质量建设美好新靖江。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赵叶作了题为《高起点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建设美好新靖江》的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叶冬华就会议贯彻落实及当前工作进行部署。尤红、赵国庆、范敏、王权、王玮、包国芳、申晓勇、潘企根、沈南松、史骥涛、罗晓东、赵巧新等市领导在主席台就座。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

全会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泰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更平衡、民生保障更充分、小康建设更全面”工作主题,持续深化“率先领先争先”“创新绿色融合”生动实践,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抓转型添后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谋长远增活力,改革创新重点突破;保重点克难题,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惠民生办实事,社会事业特色彰显;固基础强党性,党的建设全面从严。

赵叶在报告中指出,要高起点融入国家战略,为高质量发展锚定坐标。长江经济带这一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为靖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靖江作为长江江苏段岸线最长的县级城市、衔南接北的重要节点,必须牢记总基调、实践新论断,瞄准新目标、落实新部署,以强烈的时代责任和机遇意识高起点融入长江经济带,保持定力,精准施策,加快跨越从“有”到“好”的靖江拐点,科学锚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靖江坐标。

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要在领会战略新思想中强化系统性谋划。在战略决策上转理念,加快从“行政主导”转向“市场引领”,从追求发展指标转向营造发展环境,从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老路转向重质态、可持续的集约型新路;在发展格局上重协同,着眼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布局协同,实现经济、城市、公共事业的错位、协调发展,形成解决问题的总体战略和系统方案,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格局、城镇乡村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具体施策上讲规律,调整经济发展的组织方式,转移城市发展的工作重心,转型社会发展的治理角色。要在抢抓历史新机遇中深化融合性实践。在跨江融合上形成示范,围绕空间规划一体、产业发展联动、公共服务共享,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在城乡融合上取得实效,推动城乡管理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行政区划扁平化;在产业融合上创新突破,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着力壮大现代服务业。要在应对发展新挑战中优化区域性特色。打响“高端制造”品牌,以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为引领,抢占智能制造制高点,真正确立“苏中制造业第一县”地位;打响“枢纽港城”品牌,做好开放文章、整合文章,努力从节点型城市向枢纽型城市转变;打响“人文生态”品牌,用“放大的家、放大的公园”理念,打造“靖江绿如蓝、长江未来港”的最美宜居城市。

赵叶强调,要高起点融入区域一体,为高质量发展拓展路径。当好国家战略交汇点、融入苏南桥头堡、江海联动传导带,用改革的办法解题,用创新的举措突破,努力形成靖江新的特色优势,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成果。

要持续培育优势产业,经济发展保持好质态。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以新投入提升制造竞争力,聚焦龙头企业再投入、中小企业再发展,深化实施“3个+”行动,加快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以新模式拓展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加快重点后备企业上市进程;以新平台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开发开放带动力。持续推进项目突破,重点培育扶持航空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健康、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打造特色园区,落实产业布局一体化,统筹全市特色园区布点,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改革管理运作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提升创新创业驱动力。突出创新人才集聚,扩大领军型人才合作,做好成长型人才储备,壮大工匠型人才队伍;突出创新载体建设,培育一批高新企业,布局一批协同平台,孵化一批创新项目;突出创新环境营造,瞄准打造全省行政成本最低地区,压缩中间环节,规范中介机构,铲除中部梗阻。

要强势推进污染防治,绿色转型营造好环境。突出严控严管严惩,强化生态污染治理针对性,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做到污染防治不留盲区,精细管控不让分毫,督察整改不打折扣,让绿色成为靖江的鲜明底色和突出标识。协调生产生活生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促进生产绿色,改善生活方式,留足生态空间,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统筹政府企业社会,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性,压实政府责任,加强市场引导,鼓励社会参与,共同创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格局。

要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小康建设创造好生活。城乡品质更优。打造通达之城,全面提升枢纽城市地位,主动融入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规划中的过江通道、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编制《江阴—靖江一体化空间协调规划》,尽快形成枢纽经济的集群效应;打造宜居之城,集中精力抓好“新城发展2020”建设,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围绕温暖人心、传播人文,落实“城市家·公园”思路,营造现代化人居环境,提高靖江人文影响力;打造智慧之城,构建适应靖江特色特点的智慧化城市体系。民生改善更实。集中力量解决事关群众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做到富民增收要精准发力、公共服务要均衡发展、社会治理要活力有序。文明程度更高。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聚焦问题导向,打好攻坚战;提升文明素养,树立新风尚;倡导全民共创,弹好协奏曲。

赵叶要求,要高起点融入政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高扬旗帜。要突出思想引领,提振加快高质量发展精气神。站稳政治立场不动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思想解放再深化,切实做到思想上先人一步、理念上高人一筹、发展上快人一拍;强化宣传引导聚人心,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牢牢把握方向,管好阵地队伍,自觉增强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要突出固本强基,锻造服务高质量发展主心骨。在夯实基层基础中彰显堡垒作用,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打造一流队伍中扛起发展重任,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坚持能力在一线培养、实绩在一线考察、用人在一线选拔;在鼓励实干担当中昂扬争先士气,全面落实省委“三项机制”要求,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要突出作风建设,展现推动高质量发展新作为。弛而不息抓整改,对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整改落实,确保所有问题都能按期按质、不折不扣地整改到位,同时构建巡视巡察联动整改机制,实现巡视巡察整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锲而不舍强监督,强化派驻监督实效,用好巡察利剑,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着力形成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坚定不移反腐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叶冬华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指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锚定高点融入、高端引领的目标导向,明晰优化融合、产业协同的工作路径,保持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确保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叶冬华要求,抓好当前工作,要全力以赴稳增长,努力让发展更富质量。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加快调优产业存量;在“建链补链”上下功夫,加快壮大产业增量;在“留人留心”上下功夫,加快优化发展环境。要坚定不移惠民生,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以民生实事为重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提升城市配套能级;以创建为引领,提升城乡宜居品质。要千方百计防风险,努力让发展更具保障。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社会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中国共产党靖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议》(全文另发)。

列席全会的有:不是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市纪委委员;市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党政主要负责人;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各工委、市各委办局(公司)、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市各直属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的主要负责人;部分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市30强工业企业、10佳重点服务业企业主要负责人。部分基层党代表应邀列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