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如粥,文火慢熬

有首詩這樣說:人生好比粥一鍋,煎熬滾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張羅。有人說,中年如粥,溫潤平淡;中年似藥,苦口利病;中年若湯,幽遠醇厚。歸根結底,人到中年,生活百味,無不得自一個“熬”字。 中年如粥,火候到了,滋味就有了。

中年如粥,文火慢熬熬,是笑到最後的智慧。拿破崙曾說,沙場的勝利往往取決於最後五分鐘。 兩軍交戰,最後五分鐘往往是雙方最膠著的時候,也是最較勁的時候,更是決定勝負走向的時候。哪隻軍隊咬牙熬過去了,誰就能笑到最後,誰能搏命一擊,誰就能贏取勝利。 沙場的“最後五分鐘”堪比“黎明前的黑夜”,誰熬過了這道分水嶺,誰就能迎接旭日朝陽;誰在“臨門一腳”收了兵、繳了械,誰就會深陷死黑沉寂。 人到中年,面對人生的逆境,事業的險阻,生活的危機,一定要熬住。人生從不怕熬,要熬出智慧,熬出功力,熬出精粹,熬出境界。我們都知道,熬一鍋好粥,前三十分鐘必須先要大火煮沸,熬得住,就笑到最後,熬不住,就出局。
中年如粥,文火慢熬熬,是穩定平和的心態。西漢名臣韓安國曾經歷過漫長的牢獄之災。他才華橫溢,初入獄時受獄卒欺凌,心有不甘。他曾反問獄卒“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獄卒卻說“那我就一泡尿澆滅它”,韓安國的反抗引來了獄卒變本加厲地嘲笑。 可當他在獄中“熬”得久了,傲氣已消磨殆盡。但是真到了官復原職的一天,曾欺凌他的獄卒惶恐謝罪,他卻只付之一笑,並不在意。 數年後,這個脫胎換骨的韓安國,憑著外柔內剛的性情,步步為營,最終穩居高位,得以善終。
中年如粥,文火慢熬林語堂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熬”是出發與成功的中間點,好茶需要慢慢泡才有味,好酒要慢慢釀才香醇,生米要慢慢烹煮才會變熟。 一時春風得意,一時折戟沉沙,都是世間常態。閱遍世事的人都清楚,許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頭的。只有不急不躁,氣定神閒的人,才會是“熬”得住的人。人在“熬”的過程中,涵養了一份平和與寧靜的心態;有了這份心態,才更能支持我們熬住過後的人生。中年如粥,文火慢熬熬,是歷久彌堅的意志。作家莫言曾說,回老家與侄子們交談,他們竟然不明白“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含義,因為他們從沒有彎腰割過麥子。劉震雲說,他姥姥割麥比別人快,訣竅就是彎下腰不直起來,直腰次數越多腰越疼。正如《生活與人生》中所說:幹活原本無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態度千萬種,一個熬字萬事銷。這個“熬”字很傳神。人生如馬拉松,很多要靠熬,建築人生,靠的就是堅定的意志。煮粥的後三十分鐘,往往都是文火慢煮,食物的香味才一點一點從鍋蓋下溜出來,米粒才會愈加軟糯。人生的“小火熬煮”中,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
中年如粥,文火慢熬一鍋好粥,需要慢慢地熬,才能熬出最濃的滋味;人生如粥,同樣需要在時間的文火上慢慢地熬,才會熬出各種不同的味道。熬,不是逆來順受的活著;熬,更不是對命運的妥協。熬,是身處大火中的能量積蓄;熬,是身處文火中的生命昇華。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