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誰爲你哭泣?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這幾年,關於逃離北上廣話題,每年都如太平洋上的季風,時不時地在互聯網的海洋上掀起一陣陣海嘯,撩撥億萬國人的心。

每當此時,我都暗暗慶幸,當初逃離一線是多麼的明智。

然而,上週我去了一趟上海。

站在南京西路上,望向摩肩接踵的華麗人群,我悵然若失,內心在哭泣,感覺自己渺小得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

他們跨越了年齡、階層和地域,來到上海為夢想而勇敢拼搏。

他們不分性別年齡、國籍膚色,穿戴一律考究、舉止得體;

他們無論行色匆匆,還是步履輕鬆,臉上都充滿著人生的使命感;

他們穿梭於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舉手投足間都揮灑著時代儀式感。

我甚至從街上每一塊乾淨到一塵不染的地磚上,讀到一線城市挑剔到骨子裡的品位,這是一線城市所獨有的光芒。

那一刻,我愈發強烈地意識到:

年輕人,真的應該留在一線城市好好打拼。也許有苦有累,但至少能活出優雅與漂亮、活出夢想與情懷,活出二三四線城市沒有的人生風采。

最重要的是——

一線城市就像是一座超級大學,它能不斷激發出你的野心、血性與動力。

這是我,一個曾經逃離一線的有夢青年,一個如今久居二線的油膩中年最大的感悟。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半個月前,我回了一趟老家。

我老家在宿遷,屬於四線城市。這幾年城市發展不錯,房價像坐過山車似的,飆得眼花繚亂。

兩三年前,市中心房價不過五六千,房子隨便挑;現如今,房價不僅突破一萬,房子還沒得挑。

出租車上,我和司機閒聊。

我說:房價漲得也太快了吧?

司機:宿遷要爭做三線城市,所以房價得朝三線城市標準看齊。隔壁徐州現在要爭做二線城市,聽說市中心房價已經奔兩萬了。

我說:那老百姓工資漲了嗎?

司機:漲他娘個腿!

我說:以前房價五六千,老百姓都買不起。現在都上萬了,豈不是更買不起了?

司機:嘿,也是怪了,都他孃的搶著買。

我感到絕望的憂傷。

我想到那些逃離北上廣深,逃回家鄉的有為青年。

他們曾經懷揣著夢想到北上廣深打拼,他們為一線城市繳了多年的稅與社保,奉獻了青春、才華和無數個夜晚,卻從未享受一線的福利與權益。

他們本可堅守留下,卻紛紛倒在了流言蜚語的炮火聲中,倒在了高房價與高物價的腳下,淪為大人眼中令人憂心的孩子,同齡人眼中的怪物。

當他們放下了夢想和麵子,熄滅了激情與鬥志,倉皇地逃到了二三四線城市,並決意按照父母的意願——

買房結婚、生兒育女的時候,卻發現: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高不可攀了。

原來,二三四線城市這條退路,也非明路。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青年作家張五毛曾在《春困》裡寫道: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

也許,這句話恐怕如今還要再加半句: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也放不下肉身。

網上有個段子很有趣:

“飛機上鸚鵡說,這航班服務太差了,老子不坐了,說完就打開飛機門跳出去了。豬也站起來說,你說得太對了,我也不坐了,也跟著跳出去了。

半空中鸚鵡對豬說,你不會飛跟我出來幹嘛?”

這個段子告訴我們:

如果你沒有華麗的出身,你沒有堅硬的盔甲,如果你想站得高飛得遠,那麼在北上廣的高房價、高物價中拼命掙扎、勇敢廝殺吧。

這可能是你唯一的辦法。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老家親戚的孩子,今年26歲,學的攝影專業。

不久前,這位親戚與我微信語音,她說:

“兒子太野太折騰。去年去了上海,在上海一家自媒體公司上得好好的,今年又去了北京。都26歲了,還單身一個人,真讓人操心。”

我安慰了這位親戚,卻由衷羨慕她的孩子。

我羨慕他,沒有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一畢業就歸寂於二三四線城市。

他選擇一個人拖著行李箱,去往舉目無親的一線城市,單說這種勇氣就足以吊打大多數人。

我告訴這位親戚,我身邊已幾乎找不出像她孩子那樣有理想有情懷的人了。

在我生活的城市,沒有人願意加班,沒有人願意學習,更沒有人願意為了夢想而長期奔走。

所有人都像是在混吃等死,都只想賺快錢,生命中只崇敬錢、名、色、房子,任何有情懷的事情,在他們眼裡都是傻逼行為。

現實生活中,他們只願意琢磨如何投機鑽營,如何突破規則,而從未想過如何提升自己。

比如說廣告代理行業,據我瞭解那些做得大的公司,清一色地全靠公關、關係起家。

老闆每天的工作就是公關和洗腦,陪各式各樣的客戶或領導吃飯、娛樂,偶爾給員工洗洗腦,假裝情懷地為自己立牌坊。

比如說新媒體行業,那些大V們只知賺快錢,只要錢到位,再差的客戶或產品也保準吹向天,沒有一絲愧疚,字裡行間言之無物、言之無序,沒有絲毫真情實露。

這就是二三四線城市的現狀。

我問她:

“在這樣的環境裡,你的孩子將不可避免地接受各種不公待遇、不思上進、不學無術、不勞而獲的社會化教育,最後自然會成長為這樣的人。”

“最後,結局只有兩個,要麼成為投機鑽營的成功者,要麼成為唯利是圖的失敗者。”

她沉默無語。

世界上三種人。

第一類:不用抽鞭子就能成才,那是天才;第二類:抽了鞭子才能成才,那是人才;第三類:抽了鞭子也成不了才,那是庸才。

所以,如果你是人才,一線城市真的特別適合你。

因為,在高度競爭、相對公平的一線城市,現實會像無情的鞭子時刻抽打你,不斷激發你的才能,直至你百鍊成鋼。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最近,《凌晨3點不回家》刷爆朋友圈。

文中摘取了北上廣深四座城市00:38的城市夜景,並配上文字:

每晚華燈初上,城市燈火輝煌,你可知這璀璨夜景背後,藏著多少為生活拼盡全力的加班族。

文中的主角,現實中承受著太多的壓力——

上有老人,下有小孩,中間有房貸車貸,生活重擔如山倒,沉重得讓人無法早睡的年輕人。

短短5分鐘催淚短片,卻戳中億萬人的內心。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坦率說,這篇推文真的很火,但我的朋友圈卻鮮有人轉發,為什麼它沒有火遍我的朋友圈?

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朋友圈的朋友,大都不加班,無法喚醒感同身受與集體共鳴;

第二:我朋友圈的朋友,大都生活在二三四線城市,很少存在這種一線城市努力生活、拼命加班的體驗感。

為此,基於大數據分析,我專門製作了一二三四線城市平均休息/起床時間對比圖。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通過上圖可知,一線城市休息時間遠低於二三四線城市,工作時間卻遠超二三四線城市。

為了科學驗證,我們以二線城市寧波為例。

下圖是寧波南部商務區夜間23:38的實攝照片。

從照片來看,整座南部商務區近50幢寫字樓幾乎漆黑一片,與一線城市燈火通明的場景,反差出鮮明的對比。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換句話說,一線城市的人,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拼命工作,努力提升自己;

二三四線城市的人,則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浪費。

越是N線的人,越是將時間當作垃圾來浪費,當成手機的免費流量無度地揮霍,直至人生的盡頭。

這就是,為何很多有志青年背井離鄉的原因所在。

他們不是不愛家鄉,而是不願接受家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規蹈矩的生活習性,因為那是對生命的浪費,更是對人生的妥協與放棄。

況且,他們早已在起跑線上輸得太多、太遠。

試想一個每天工作12小時的一線青年,與一個每天工作8小時的N線青年,他們的人生厚度和長度會是一樣的嗎?

如果以30年為期間計算,那麼一線青年的工作時間要比N線青年多出65700小時,或2737.5天,又或7.5年……

這是什麼概念?

你可以想象,這多出的工作時間,能夠成就多少夢想、發生多少故事、創造多少奇蹟?

所以——

如果你是一位有才華有理想有情懷的農村有為青年,請大膽地去一線城市闖一闖吧。

打拼個十年或二十年,無論多苦多累都要抵抗到底,抵抗高房價、高物價,抵抗惡意嘲諷、流言蜚語。

大不了一條光棍,再差又能差到哪裡?

如今,光棍多得去了,至少你比他們有見識更有知識、有能力更有魄力,他們豈能跟你相提並論?

你要知道——

唯有這樣,你的人生才能實現彎道超車、跨階成功。

你將成為家族的傳奇。

你的子孫後代,將會步入在新的起跑線上,贏得更多人,就像當初那些輕鬆贏了你的人。

至於那些二三四線城市,真心不建議你去,如果你胸有大志的話。

因為,你本已在起跑線上輸得老慘,還要跟別人花相同的時間用於工作、娛樂與消遣,成為同樣的懶癌患者,你真的會心安理得嗎?

表面上你跟別人一樣,實際上無論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你都已落得太遠。

即便你成功戒掉懶癌,成為懶人眼中的勤奮楷模,但在他們眼裡也不過是異類、棋子而已。

因為,你為學區房奮鬥,為世俗愛情奉獻,為孩子教育操心,但這一切別人早已提前擁有。

你當下拼搏的目標,別人5年前、10年前就已實現。

你的贏面,實在不容樂觀。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電影《無問西東》裡,男主沈光耀(王力宏飾)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

兒很好,母勿念。

兒在外求學,衣食不愁。

今餓殍遍地,哀鴻遍野,

兒,怎敢言累?

看後,不禁戳中淚點。

在這個沒有戰亂的年代,我們遠比無數個沈光耀們幸運多了。

如果我們連到一線城市闖一闖的勇氣都沒有了。

如果我們視一線城市為洪水猛獸,稍微累點苦點就輕易地落荒而逃,那麼多年之後,你會為曾經的軟弱、脆弱與懦弱,感到哭泣。

這是一個生為農村孩子,最真切的感悟。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作者簡介:秦聞月,社會學專業人士,資深地產營銷策劃人,擅作文案愛寫故事,關注地產和社會領域,自詡房產界最後一股清流。公眾號:地產鏘鏘說(lD:realsult)。歡迎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感謝分享,置頂尤佳。

北上廣深,誰為你哭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