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

今日惊蛰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5日23時18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

驚蟄時節,開始有雷,蟄伏的蟲子聽到雷聲,甦醒過來。“春雷響,萬物長”,春天已經不遠了。身邊點滴春的氣息,你感覺到了嗎?

今日惊蛰

一年之計,不負春光

驚蟄時節,正是“九九豔陽天”,氣溫和地溫都逐漸升高,土壤開始解凍,雨水增多,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季節,不論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

“過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春雷為鞭策,勞碌一季重新開端。從今天起,田間地頭又要熱鬧忙碌起來了。

而正為夢想奮鬥的你,是否也做好準備,繼續全力以赴呢?請相信:只要努力,夢想能到達的遠方,總有一天腳步也會到達。

今日惊蛰

驚蟄三候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意思是說桃花已紅,如霞似錦;黃鸝鳥開始鳴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鷹的蹤跡,只能聽見斑鳩在鳴叫。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三花一開,到處都是春天噼噼啪啪的聲響了。

今日惊蛰

節氣文人畫《驚蟄》 朱樵

氣象資料也顯示,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冬日景象外,驚蟄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經升到零攝氏度以上。

“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農業和氣象專家進一步表示,驚蟄時節正值“九九”豔陽天。民諺說“九盡楊花開,農活一起來”。此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各地農民搶抓農時春耕備耕。

驚蟄習俗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在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並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

今日惊蛰

也有人說“梨”諧音“離”,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另外,驚蟄時節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亦可能是吃梨這一習俗的由來。

驚蟄這天除了吃梨,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祭白虎。在我國民間傳說裡,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所以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以脫離是非纏繞。

驚蟄養生

穿衣應以捂為主

驚蟄時節儘管天氣轉暖,但氣溫變化較大,尤其晚上和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大家在穿著上要注意保暖。

一些年輕的姑娘們,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裝,這種穿著其實對身體很不利,暴露在外的肢體會因為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痠痛等不適。因此,此時節在穿著上還是要以“捂”為主。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同時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保持身體健康。

心平氣和,慎動肝火

驚蟄時節,人的肝氣旺盛,往往易出現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血壓升高等表現。

因此,要注意避免過量飲酒、熬夜;隨時保持心平氣和,不要大悲大喜,戒躁戒怒,否則肝氣升騰太快,易患眩暈、中風之病。同時可以每天飲用沖泡的玫瑰花水,以起到疏肝解鬱、養顏美容的作用。

滁州南譙

帶你“譙”盡南譙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