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政治站位與人民情懷的統一——從「晨風」的探索說開去

實現政治站位與人民情懷的統一

——從“晨風”的探索說開去(1)

湖南日報評論員

省委宣傳部、省委政研室日前聯合舉行座談會,專題研討湖南日報“晨風”系列評論。與會專家學者和業界同行一致評價“晨風”系列評論政治站位高、有著溫暖的民生品質,較好地實現了政治站位與人民情懷的統一,在輿論引導上發揮出“風向標”的作用。

三組“晨風”評論,緊緊圍繞黨委、政府關心的大事要事,直面民生領域的短板痛點,捕捉社會生活的熱點,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文字犀利,文風樸實,受到各方廣泛好評,不少讀者甚至饒有興趣地打聽,“晨風”是誰?

其實,“晨風”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以自覺的政治站位,敢於直面社會生活的種種時弊、仗義執言,說出了平時大家想說卻不敢說的心聲。其底氣何來?力量何在?

正如座談會上有專家指出的那樣,這種底氣,這股力量,源於對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站位,源於主動回應群眾關切時油然而生的人民情懷。

政治站位不是抽象的,人民立場更是具體的。這些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行動上沒少部署,要求上沒少提,但具體到實際工作,總能找出與總書記要求、與中央決策部署不盡一致、存在一定差距的地方,其工作成效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較大距離。

比如,早在幾年前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就嚴肅指出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虛胖症”,近年來中央一再重申要堅決打贏防止金融風險的攻堅戰,但一些地方仍不顧自身家底大規模舉債,熱衷上大馬路、大廣場等超出自身實際需求和能力的大項目;比如,總書記反覆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但不少地方房價依舊非理性上漲,各種投機行為依舊橫行於市,“一房難求”仍然是久治不愈的民生痛點。類似問題,反映出一些同志雖然也口口聲聲“四個意識”、以人民為中心,但實際工作中還是按老套路出牌,擺脫不了慣性思維的束縛、部門利益的羈絆、路徑依賴的制約,“身子進入了新時代、頭腦還落在後面”的現象廣泛存在。

又如這次的疫苗事件,建設健康中國,守住安全底線,總書記早有指示,總理也多次部署整治疫苗亂象,但仍出了這麼大的事,除了個別不良藥企膽大包天違法違規生產外,監管等其它環節存在的缺失和官僚主義現象也不容忽視。

對於工作中和社會上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聲音為聲音、以黨的使命為使命的新聞輿論工作,不能視而不見、被動無為,一味雍雍穆穆,和光同塵。

荀子早就說過,“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對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於中央精神,各級各部門都存在一個如何既“口能言之”,又“身能行之”的問題;而且這種踐行,必須是聯繫實際、針對問題、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標尺。

“晨風”系列評論,無論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守好網絡輿論陣地,還是反對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不切實際現象,都是把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作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準星”,指出的問題,都是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熱點問題;所提出的對策建議,出發點是幫助黨委政府改進工作、解決問題,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政治站位是新聞宣傳工作的“根”和“魂”,人民群眾是新聞工作的沃土,實現政治站位與人民情懷的有機統一,新聞工作的“根”就能扎得更深,“魂”就守得更穩,更好地發揮出引領輿論排頭兵的作用,真正將“48字”職責使命扛在肩上,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