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朋友 出賣朋友背後的邏輯思維

馮道縱橫官場幾十年,被稱為官場不倒翁。他走馬觀花似的,把領導賣來賣去,換來換去,一直都能被重用,可見馮道這個人的厲害之處。他對人性的認知入木三分,縱觀歷史也是無人能及。他的作品《榮枯鑑》,受歷朝歷代的權謀人士所推崇和喜歡。

《榮枯鑑》有句話對朋和敵人的關係作了定義,他說:“順則為友,逆則為敵,敵友常易也。”這句話的意思很直白,順應自己的人就是朋友,反對自己的人就是敵人,敵人和朋友是互相轉化的,不是固定不變的。

從現代人角度來看,這句話肯定有些偏激,但也是不無道理的。現代人不也經常說,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利益的變化決定著關係的變化,合作有利就是朋友,彼此有害就是敵人,簡單直接道明瞭人際關係的本質。

沒有永遠的朋友 出賣朋友背後的邏輯思維​南北朝時期,劉宋在廢帝劉子業殘暴的統治下,大臣們和親王們,終於忍不住了,把廢帝劉子業給弄死了。這時候劉宋出現了兩個政權,一個宋明帝劉彧政權(也可以稱為湘東王政權),一個是晉安王劉子勳政權,也稱為尋陽政權。這倆個政權爭奪長江以南的統治權利,以尋陽政權失敗告終。

尋陽政權的實際控制人物是張悅和鄧琬。最初的時候尋陽政權很厲害,就差京都沒有被佔領了,由於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尋陽政權迅速衰退全面崩潰,在奔潰以前這倆人發生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當時的尋陽政權是時時刻刻有危機的,帶兵打仗的將軍劉胡逃走了。掌控政權的鄧琬聽到這個消息,內心也是惶恐不安。一時間想不到辦法,就把團隊核心人物們找來商量怎麼解決目前的情況,可是大家都找不到辦法。

這時候鄧琬的合作伙伴張悅假裝有病,讓鄧琬到自己的住所來商量解決辦法。張悅提前讓手下埋伏起來,等他來了打算殺掉他,對手下們說:“就以我讓你們拿酒為信號,讓你們拿酒,就出來殺了他。”

鄧琬來到張悅的住所後,張悅對鄧琬說:“你當初第一個堅持稱帝,現在事情危機,你有什麼辦法?”鄧琬說:“應當殺掉晉安王劉子勳,查封倉庫,投降宋明帝政權。”張悅對鄧琬說:“現在你寧可出賣殿下,也要保全自己活命嗎!”於是呼喚拿酒,張悅的兒子張洵,提刀衝出,砍下鄧琬人頭。

沒有永遠的朋友 出賣朋友背後的邏輯思維​中書舍人潘欣之聽說鄧琬被殺的消息,率兵抵達張悅家門。張悅派人告訴潘欣之說:“鄧琬打算謀反,已經斬首。”潘欣之才撤回。

張悅逮捕了鄧琬所有的兒子,全部殺掉了。隨後張悅就獨自乘一隻小船提著鄧琬的人頭東下,向朝廷建安王劉休仁投降。後來尋陽大亂,不久朝廷沈攸之的大軍到來尋陽,沈攸之殺掉了劉子勳,把晉安王劉子勳的人頭送回了朝廷。

張悅和鄧琬都已經看到了即將要失敗,已經想到要投降了,但是投降了也要保證依舊受到重用,還要能夠撈到好處,不然就死路一條。所以他倆的想法是一樣的,都是要用別人的人頭來為自己的榮華富貴買單。

張悅害怕鄧琬以商議對策的藉口屠殺掉自己,就假裝稱病,然後再以商議對策的藉口把他誘惑上門,給他挖個大坑,讓他往裡跳。鄧琬毫無防備,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張悅會殺了自己。

鄧琬說的有道理,這時候把領導賣了可以獲得重用。張悅看起來高大上的質問鄧琬,也只是為了穩住鄧琬而已,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一擊斃命。張悅自己也想殺掉劉子勳,但是又怕有個不忠不義的名聲,害怕自己讓宋明帝懷疑而得不到重用,所以張悅選擇了對鄧琬下手。

再者說殺掉了晉安王劉子勳就等於搶了沈攸之他們的功勞。奪了別人隨手可得的功勞,即使獲得重用,也是死路一條。因為你把屬於別人的功勞和利益奪走了,他們會打擊報復。

沒有永遠的朋友 出賣朋友背後的邏輯思維​殺掉隊友鄧琬是最好的選擇,鄧琬的價值本身就非常大,以鄧琬的價值可以換到高官厚祿。後來張悅果然獲得重用。這充分證明了張悅賣隊友行為是正確的選擇,同時劉宋明帝免除了那些有氣節之人的死罪。如果當初殺掉劉子勳,恐怕反倒成了麻煩事。

後來張悅做了襄陽太守。之後又做了雍州刺史和寧遠將軍。公元470年任三巴校尉,加持節,輔師將軍,領巴郡太守。在沒有到巴蜀之地上任的時候就掛掉了。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成就自我的時候,總會犧牲別人的利益。所以因為利益變化,經常有賣隊友的事情發生,這和隊友是小人還是君子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因為不賣隊友,自己就受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犧牲別人,來保全自己。

讀書修煉智慧,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縱橫人生。文章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